正文 第25章 輕鬆應對孩子成長中的問題(6)(2 / 2)

有的人認為性問題是大人的事情,小孩有什麼性問題呢?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對此,需要說明的是,不需把性問題的範圍理解得太狹窄了。從實際情況來看,兒童從幼小的時候開始,有些情感、語言、行為都是和性有關的,隻是父母往往不加注意罷了。有的父母不僅不加注意,而且還采取了一種錯誤的方法去對待,這樣做很可能是孩子長大後產生性心理變態的一個重要根源。

對於孩子來說,和性有關的現象是很多的,例如:有些孩子愛撫摸母親的乳房;有些四、五歲的孩子愛玩弄自己的生殖器,有些男孩子愛俯臥使生殖器受到一定的壓迫。這都說明兒童有一定的性感覺,撫摸母親乳房、撫弄自己生殖器或俯臥時感到一種愜意。而且,幼小的男孩子有時也有陰莖勃起的現象。有些孩子愛問一些和性有關的問題。在幼兒園裏,孩子們也會自發地扮演新郎新娘的遊戲。有的小男孩被父母打扮成女孩,留長發、穿裙子,抹胭脂等,以女孩自居。

以上這些現象都值得注意,做父母的如果不具備這方麵的有關知識、錯誤的對待孩子,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例如,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在玩弄自己的生殖器,就大聲罵:“你弄這東西幹啥?多髒!不許弄!”這一來反而強化了孩子這方麵的心理,大人越是不讓玩弄“這東西”,孩子越是感到“這東西”神秘、好玩,從而加強了玩弄“這東西”的願望。這種心理發展起來會變成一種性變態。

孩子問父母“我是怎樣生出來的”問題,父母一般有三種反應。一是罵幾句:“你問這種事幹什麼?胡思亂想!”二是騙孩子說:“你是從胳肢窩裏鑽出來的”,“你是從垃圾箱裏揀來的”等等。三是嘻嘻一笑,不予回答。無論以上哪一種做法,都會使孩子對這些問題充滿了神秘感(父母騙孩子的那些話,孩子往往是不相信的,越不讓知道就越想知道)。

至於把男孩打扮成女孩,像對女性一樣對待他,後果也許會更嚴重,可能產生性心理學的所謂“性別自認”的倒錯現象,這就是說,明明是男人,卻都以為自己是女人,對異性不感興趣,搞同性戀或產生其他性變態問題。

以上這些情況聽起來似乎很可怕,但都是活生生的現實,值得注意。當然,那些可怕的結果並非必然,而隻是可能,但是加以預防仍舊是十分必要的。

那麼,應該怎麼回答孩子提出的關於性的問題呢?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1.不要強化兒童的性心理

例如不許孩子玩弄自己的生殖器,不許孩子做“新郎、新娘”的遊戲,這“不許”、那“不許”,反而強化了孩子這方麵的欲望。正確的做法是不動聲色地將孩子的注意力從這方麵引開,如給他別的東西玩,逐漸淡化他在這方麵的心理。

2.不要使事情神秘化

因為神秘化也是一種強化,越是神秘的事情,他就越想知道。例如孩子問父母有關性的問題,父母就應該坦率地、自然地、像回答小雞是怎麼生出來的那樣回答孩子。回答要科學、正確,當然也不要講得太複雜,不要超過孩子的接受能力。就拿回答“我是怎麼生出來的”這個問題,可以說:“爸爸身上的一個細胞和媽媽身上的一個細胞結合在一起,在媽媽肚子裏發育長大,然後經過一條通道把你生出來了。”如果孩子問起人體各種器官,也應當坦率地、科學地把正確的名詞告訴他,要使孩子從小對性問題不產生神秘感,認為這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增加了對父母的信任感,這對孩子健康成長是很有益的。

3.要順其自然

人的發育成長有其自然規律,不要硬去改變它,使人的成長發育不正常。例如,生了男孩就要像對待男孩那樣對待他,生了女孩就要像女孩那樣對待她,男孩愛舞槍弄棒,女孩愛玩洋娃娃,都可以聽之任之,必要時稍加引導即可。如果像對待女孩那樣對待男孩,或是像對待男孩那樣對待女孩實在要不得。

著名的美國性教育家瑪麗·考爾德倫博士指出:兒童階段,特別是五歲以前是性教育特別緊要而有效的時期。在這段時間接受有關性的培養教育,將決定以後一生有關性方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