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和朋友作鄰居。”牧場主說。
“那好,我給你出個主意,按我說的去做。不但可以保證你的羊群不再受騷擾,還會為你贏得一個友好的鄰居。”法官如此這般交代一番,牧場主連連稱是。
一到家,牧場主就按法官說的挑選了3隻最可愛的小羊羔,送給獵戶的3個兒子。看到潔白溫順的小羊,孩子們如獲至寶,每天放學都要在院子裏和小羊羔玩耍嬉戲。因為怕獵狗傷害到兒子們的小羊,獵戶做了個大鐵籠,把狗結結實實地鎖了起來。從此,牧場主的羊群再也沒有受到騷擾。
為了答謝牧場主的好意,獵戶開始送各種野味給他,牧場主也不時用羊肉和奶酪回贈獵戶,漸漸地兩人成了好朋友。
再來看下麵的事例。
星期天,媽媽帶小敏去動物園,動物園裏有很多可愛的動物,小敏和媽媽玩得不亦樂乎。當媽媽帶著小敏來到猴山的時候,看著一群群的猴子,小敏開心極了。看著別的遊客喂猴子吃香蕉,小敏也讓媽媽趕緊把準備好的香蕉拿出來。看著猴子吃香蕉的樣子,小敏也覺得有些餓了,就拿出一根香蕉自己吃,當她把香蕉吃完之後,就把香蕉皮隨手扔在了地上。
媽媽看到之後,皺起了眉頭,“小敏,把香蕉皮撿起來,扔到垃圾筒裏去。”
小敏看猴子正看得入迷呢,哪顧得上這點“小事”。
看女兒沒有反應,媽媽歎了一口氣,她把小敏拉到自己的身邊,“小敏,把香蕉皮扔到垃圾筒裏去。”
“媽媽,我還要看猴子呢。”
“猴子就在這裏,待會兒再看,你先把香蕉皮撿起來。不要讓我再說第三遍。”
看著媽媽好像真的生氣了,小敏才不情願地撿起了地上的香蕉皮。
看著女兒那張不情願的小臉,媽媽說:“你知道為什麼媽媽堅持讓你撿起香蕉皮嗎?”
“不知道。”小敏悶悶地回答。
“如果你不把香蕉皮撿起來,有人被滑倒怎麼辦?再說了,香蕉皮被踩了之後,也不好打掃,這樣也給清潔的人員增添麻煩。因為你扔了一個香蕉皮,就會給這麼多人造成不便。這樣,你明白了嗎?”
聽了媽媽的話,小敏的臉紅了:“媽媽,我再也不亂扔東西了。”
為他人著想,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博愛,更是一種睿智。因為為他人著想,就好比你種了一盆花,經過細心照料,花兒開了,它回報你的不僅是五彩的斑斕和滿目的生機,它帶給你的,更是一片春天。
在一些獨生子女之間往往存在著一些病態的心理,比如:自私、任性驕橫、目空一切、以我為中心等。這些孩子心中所想到的隻是自己:自己的興趣,自己的需要,而很少去理解、忍讓他人,這樣的孩子如不加以啟發引導,長大了便很難和他人合作。因此,從長遠的意義上看,培養孩子心中有他人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受苦受難,擔心孩子遭受挫折。盡管父母自己麵臨著許多生活的曲折和坎坷,盡管有著許多不快樂和情緒不穩定,但是很多父母總是會竭力在孩子麵前保持平穩。父母這樣做隻會讓孩子生活在虛假之中,讓孩子接觸不到真實的生活。其實,孩子並沒有父母想象的那麼脆弱,隻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真實麵目,雖然開始孩子會有點不太適應,但是,慢慢的孩子會接受真實的生活。如果父母試著讓孩子了解一下生活的不易,孩子就會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就會去關心別人。父母也不要對孩子隱藏自己的情緒,應該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喜怒哀樂,並且承擔自己的喜怒哀樂。
讓快樂伴隨孩子左右
快樂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緒。就身體發育而言,它能使人各方麵機能達到最佳狀況;就心理發展而言,它能給人積極向上的力量;就學習而言,在放鬆的心境下才能使大腦處於積極的接收和運轉狀態,從而發揮出最佳的效果。
幾乎沒有人不喜歡天真爛漫、調皮歡快的孩子。可是,做父母的是否想過,孩子很小的時候像皮球兒,在父母和爺爺奶奶以及幼兒園之間被踢來踢去。上學了,球兒踢給了老師和學校。從此,孩子整天背著沉重的書包,整天有寫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課外班兒,他們真的快樂嗎?
孩子學習的動力、效率,身心的健康,個性的養成,都離不開快樂的生活。快樂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太重要了!心理學家認為,快樂既是一種心情,也是一種“性格”。快樂的心情有起有伏,快樂的性格則較穩定。快樂的性格是可以培養的。教育專家們已找到培養快樂性格的一些要素,為人父母的隻要在這方麵留意,就可能培養出具有快樂性格的孩子。
1.溫馨幸福的家使孩子快樂成長
為了孩子, 父母所能做到的最好一件事是自己先做個快樂和知足的人。專家指出,“出身於快樂家庭的孩子,長大後也比一般人快樂些。”其中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但父母所締造的快樂環境也是孩子快樂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