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揭示了智能的發展軌跡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一種智能的發展都來源於原生的模仿能力。比如,音樂智能中分辨音高的能力,空間智能中辨認三維空間的能力等。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智能通過符號係統來表現,比如語言智能通過句子和故事表達,音樂智能通過唱歌這一階段,兒童對各種符號係統的掌握情況,反映出其各種智能的潛力。
隨著智能的發展,每種智能及其符號係統將由第二級的符號係統即數學公式、地圖、字母、樂譜等來代表。第二符號係統是個體在接受正規教育時學會的。到了成人階段,智能則通過對理想職業和業餘愛好的追求來表現的。多元智能理論反對過早確定兒童的發展方向。由於智能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因而在智能的評估與開發過程中,就需要以不同的方式進行。
多元智能理論的認識要點
(1)每個人的多元智能都以獨特、複雜的方式共同地發揮作用。一些人看起來在所有智能方麵或大部分的智能方麵處於高水平,如歌德,既是詩人、政治家、哲學家,又是科學家、自然觀察家。
但是,大部分人隻在某個特定領域展現創意,如錢鍾書雖然具有極高的語言天賦和才能,但在邏輯-數學方麵卻幾乎一竅不通。多數人在一兩種智能上有出色的表現,其餘智能處於中間水平。教育要關注這種差異性。
(2)隻要大腦沒有受傷,如果有機會接觸利於培養某種智能的環境和條件,幾乎每個人都能在這一智能的發展上取得顯著效果。所以要創建一個開放的教育係統,通過開發多種類型的智能,盡可能地發掘每一個人的潛在能力。當每個人都有機會挖掘自身潛能時,他們必將在認知、情緒甚至生理等各方麵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積極變化。
(3)多元智能理論不涉及個性、品格、意誌、道德、動機等心理學構造,並與任何道德規範或價值觀無關。每種智能都可以用於行善或作惡。比如,希特勒和甘地都有高超的語言和人際智能,但他們應用其智能的方式卻有天壤之別。
(4)智能類型是開放的。加德納謹慎地指出,人類智能不應局限於這幾種類型。他相信,相對於先前的一元智力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能夠更準確地描繪人類能力的麵貌。
理論指導下的學生評價方法
(1)多元化學生評價方法的核心思想
學生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和自我完善,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但目前學生評價存在功能異化、內容片麵、形式單一、評價結果解釋不當等諸多弊端。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評價方法的單一化。
教育界關於促進學生評價方法合理化的建議頗多,但始終沒有一個可操作的具體模式。多元智能理論為找到一個較為完備的多元化學生評價方法提供了全新思路。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具有語言、邏輯、空間、運覺、節奏、交際、自省共七種相對獨立又同等重要的智能”。
該理論承認“個體智能受環境、教育條件的影響和製約”,因此適用於學校教育情境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多元智能理論的核心思想“各種智能是多維度、相對獨立地表現出來,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現出來的”,為量化評價方法提供了可能性。
(2)多元化學生評價的量化考核
學生評價的一個終極難題是找到一種既能客觀評價學生特點又易於橫向比較的量化標準。以下是基於多元智能理論框架設計的一種量化考核評價方法,暫時稱為“多元評價方法”。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種評價方法中,評價主體是老師,評價客體是學生,評價對象是學生在課程中應體現的各方麵能力。根據多元智能的理論研究,各種智能是多維度、獨立體現的。當老師對某個學生進行了評價時,先將其各方麵能力分別評價,再在相應軸線上做出標記,最後將所有標記依次連接起來。
由於每個人在不同的智能方麵有不同表現,所以幾乎沒有學生會得到解決和別人一樣的評價結果。這個評價結果又能滿足學生之間橫向比較的需要,程控原點封閉部分的麵積越大表示學生綜合能力越強。
這種多元化的學生評價方法,不僅改變了學生評價的表述形式,更重要的是理順評價目的、規範評價內容,甚至是控製整個評價過程,使得學生的智能得到合理而不死板的評價和分析。
理論基礎上的建設性思考
(1)創設有利於多元智能發展的教學情景
適宜的環境可以促進腦的發展和人的學習,不良的環境則會損傷人們的腦和阻礙學習。
在《多媒體技術應用教程》中盡量創建適宜的教學情景。在這樣的情景中,學生可以分小組利用幾台作為實驗用的多媒體計算機進行多媒體計算機的部件識別與整機的組裝、測試,這樣不僅可以強化學習內容,也可以發展學生的身體運動智力和人際關係智力等。
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計算機進行圖片處理、繪畫、多媒體作品創作等,使其空間智力、音樂智力等多種智能得以發展;學生還可利用網上交流工具,比如BBS、聊天室、E-mail等,創設協作學習情境,對學生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合作精神的培養和良好人際關係的形成也會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使學習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積極建構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過程,而不再是單純的記憶和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