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
在市場經濟中也有一種“魔棒”,被稱為“看不見的手”,無形中支配和影響著社會的經濟生活。這隻“看不見的手”,其實就是價值規律。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就是由供求關係來決定的。某種產品在市場上供大於求,就不能再盲目生產這種產品;某種產品供不應求,就該根據需求擴大這種產品的生產。市場經濟就是通過市場而實現社會資源配置的一種經濟組織方式。在人類社會的一定時期和一定範圍內,人力資源、物質資源以及資金等等都是有限的,隻有進行合理的配置,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市場經濟作為經濟運行一種組織方式,可以為不同的社會製度服務。當然,不同的社會製度下的市場經濟除了具備市場經濟共同特征之外,還有一些各自不同的特征。
網絡經濟
網絡經濟既是信息經濟,也是服務經濟,實際上,是信息經濟和服務經濟相結合的一種經濟形態,是曆史上所沒有過的一種綜合性的經濟領域。當網絡經濟出現之初,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以及一批捷足先登者迅速地積累了財富,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在他們眼中,網絡不僅僅是技術,而是新經濟、新生活、新社會,甚至是新時代。網絡雖然最初是作為一種獨立的技術或產業經濟在發展,但很快就影響改變了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麵。從產品的生產到銷售,從資本流動到證券交易,從實踐到理論,網絡都對經濟產生著深刻的影響。當然,現在網絡經濟還不可能是社會經濟主流,但是它的發展前景是無限的,它對人們帶來的影響和社會經濟發展前景也是無限的。
經濟特區
“經濟特區”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中的一個創舉,即劃定一定區域,在其中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特殊經濟管理體製的開放措施。1984年鄧小平就提出:“特區是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通過興辦經濟特區,可以充分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加速實現我國經濟建設,充分置身於國際市場,與國際接軌。特區主要經營方式是:中外合資經營;合作經營;外商獨資經營;來料加工和來樣加工。主要靠吸引外資,產品以外銷為主,特區的經營活動以市場調節為主;對於投資外商在稅收等方麵給予優惠政策,經濟管理體製上有更大的自主權。1979年7月,中國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地創辦特區。隨著特區建設的深入,更多的創造性措施出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區不僅是改革開放的窗口,而且為其他地區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包產到戶
包產到戶是在保證土地公有製的前提下,以家庭為單位,實行責、權、利相結合的一種生產分配製度,也是聯產承包經營的一種形式。這樣做,有利於克服平均主義的“大鍋飯”,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具體做法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全部土地和農作物包給農民,叫做“大包幹”;第二種是部分土地或農作物承包。在農村經濟體製改革中,這種做法在各地都很受農民的歡迎,對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尤其是糧食生產發揮了很大作用。隨著改革的深入,包產到戶的做法也在發生變化,一些農村作出了聯合經營、擴大生產規模的新嚐試。
集貿市場
集貿市場是指得到當局批準的、或多或少受到嚴格限製或規定的公民場所。在集貿市場上所出售的商品必須是現貨,但往往是批發經營,而且包括許多原材料、半成品,所以和小型集市、超級市場有所區別,與拍賣場更不相同。通常一個好的集貿市場不但提供商品,而且提供服務。通過集貿市場做生意的商家,必須依法納稅,也必須接受市場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當然,管理方也為商家在宣傳、環境、安全等方麵提供保障。集貿市場還在城鄉交流、各地互通有無、貨物集散等方麵發揮應有的作用。集貿市場辦得紅火、長久,要靠商家的信譽,靠貨真價實,靠形成一定的優勢和特色。
超級市場
超級市場是“大型的自助式販賣的綜合市場”的簡稱。超級市場被稱為零售業的第三次革命,始建於美國的洛杉磯,距今已有50餘年曆史了。20世紀40年代美國一位叫麥克克倫的商店經理四處收集各類貨物,然後分類放在貨架上或貨箱裏,讓顧客隨意挑選。這種自助式的購物方式就是當時的“超級市場”。開張後深受顧客的歡迎,生意也十分興隆。由於超級市場具有方便選購、價格低廉等特點,很快風靡全球。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後,超級市場這種零售組織形式由美國逐漸傳到了日本和歐洲。在我國,從1978年開始引入超級市場,當時的名稱是自選商場。
跳蚤市場
跳蚤市場由英語中的FleaMarket一詞直譯而來,指的是一種在周末舉行的非正式集市。有關FleaMarket的來源有兩種:一種說法認為FleaMarket最初來源於紐約曼哈頓地區的一個固定市場FlyMarket, Fly這個詞在荷蘭語的意思是“山穀”,而它在荷蘭語中的發音正好和英語中的flea一樣,所以就形成了英語中的FleaMarket。另一種說法是FleaMarket來自巴黎專門賣便宜貨的地方。人們半開玩笑地說市場內的破爛商品裏很可能到處都是跳蚤,該市場因此而得名。20世紀20年代FleaMarket第一次出現在英語中,以後一直沿用了下來。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主要包括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彙市場、黃金市場、證券市場、期貨市場等,是指貨幣的借貸、各種票據以及有價證券的買賣等融資交易行為的活動場所。
所以,金融市場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個人、企業、金融機構、經紀人、證券公司以及政府機構等等,都可能是金融市場中的交易者。在中國加入WTO以後,國內金融市場麵臨著進一步對外開放,將進一步融入世界金融市場當中,所以中國的金融機構,以及從事金融交易的所有主體,都麵臨著新的考驗,需要懂得國際規則,也需要提高金融知識、金融業務的水平,需要增強安全防範意識和能力。
期貨市場
期貨就是預先買賣貨物。期貨市場有兩重含義:一是期貨交易關係;二是期貨票據買賣的場所。期貨票據是一種商業信用證書,是市場買賣中一種通用的定期付款票據。也可以說,是債務人向債權人開出的定期付款的憑證。持票人到期可以得到錢款,出票人到期必須支付錢款。期貨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預買預賣,期貨票據代替商品在市場上流通,通過票據來完成買賣行為。在期貨市場上交易的商品一般都是比較穩定的產品,比如燃料、糧食、原材料等;同時交易額比現貨交易大得多。通過期貨交易,買方可以得到穩定的貨源,賣方也有比較確定的銷路,因此期貨市場的發展,有利於促進市場的繁榮。
證券交易所
證券交易所是競價交易證券的幾種場所,所有的有價證券都能在證券交易所上市,通過證券經紀商進行買賣活動,但證券交易所自己本身並不參與證券的買賣。證券交易所一般分為會員製和公司製兩種。會員製證券交易所的會員由證券公司、投資公司等證券商組成,因為不是以營利為目的,所以交易經費比較低,比較有利於交易的活躍。公司製證券交易所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一般由銀行、證券公司、投資信托機構及各類公營公司共同出資占有股份建立起來。世界上比較著名的證券交易所是:巴黎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又稱第三次產業,是英國經濟學家、新西蘭奧塔哥大學教授費希爾1935年在《安全與進步的衝突》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他認為第一產業是為人類提供最基本的食物;第二產業是滿足其他更進一步的需要;第三產業便是除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之外的其他行業,是可以滿足人類生活的,關於便利、娛樂等各種精神的需要。英國的經濟學家柯林·克拉克將第三產業概括為“服務性產業”,開始使第三產業的概念深入人心。正確處理好三大產業的關係,既有利於經濟的協調發展,也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海關
海關一般是根據自己本國的相關法律對進出口貨物以及人員進行監督管理的國家行政機關。海關主要包括國境檢查、征收關稅和查禁走私三個方麵。具體的有:對進出國境的貨物、郵遞物品、旅客行李、貨幣、金銀、證券和運輸工具等進行監督檢查。並征收關稅和執行查禁走私任務,編製海關統計和辦理其他海關業務的國家行政管理機關。
關稅
關稅是指進出口商品在經過一國關境時,由政府設置的海關向進出口國所征收的稅收。主要包括以下四種:第一種是進口關稅,各國都對於國外進口的商品征收進口關稅,隻是稅率有所不同。第二種是進口附加稅,是特別關稅,或者叫做進口調節稅,有一定的臨時性、特定性,主要為了防止進口商品低價傾銷。第三種是出口稅,是一個國家海關對要出口商品征的稅。第四種是普惠稅和特惠稅,普惠稅是普遍優惠減免的稅;特惠稅是專門對某個國家某些進口商品給予優惠、減免的稅。關稅有多種作用,其中包括保護本國進口市場、保護本國產業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