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經濟貿易2(2 / 3)

最惠國待遇

最惠國待遇又稱“無歧視待遇”,是國際經濟貿易關係中常用的一項製度。它也是各國之間根據某些條約規定的條文,方便在進出口貿易、稅收、通航等方麵互相給予優惠利益、提供必要的方便、享受某些特權等方麵的一項製度。最惠國待遇主要包含了以下幾點內容:有關進口、出口或者過境商品的關稅和其他捐稅;在商品進口、出口、過境、存倉和換船方麵的有關海關規定、手續和費用;進出口許可證的發給。中國自從加入世貿組織後,就可以從某些國家享受多邊的、無條件的和穩定的最惠國待遇了。

關稅壁壘

關稅壁壘是指一個國家用極高的進口關稅以阻止或限製外國商品輸入的措施。這樣做可以提高進口商品的成本從而削弱其競爭能力,起到保護國內生產和國內市場的作用。關稅壁壘還是在貿易談判中迫使對方妥協讓步的重要手段。在國際貿易領域中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已成為最大障礙,因而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即WTO的前身)及多邊貿易談判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消除關稅壁壘。通過采取關稅減讓談判達到這一目的,從而保證貿易自由化的真正實現。關貿總協定還規定了締約國不得征收除稅捐外的其他費用。關稅壁壘利用關稅製度保護了本國的工業。

保稅區

保稅區是指經國家政府批準,在海港、機場或其他交通便利區域內設立的、由海關實行封閉式的或半封閉式隔離監管的、對外開放的特殊經濟區域。外國商品進入區內可暫不繳納進口關稅。如再出口,可免納關稅。如進入國內市場銷售,則在離開保稅區時照章納稅。外國貨物在區內儲存期間如發生短缺,短缺部分也應繳納關稅和其他費用,區內企業可從事進口貨物的存儲、加工、包裝、分揀等業務,可以開展轉口、過境等貿易,並可以在區內發展與進出口業務有關的金融、交通、通信等服務業,但不允許居民在區內居住。

順差與逆差

貿易順差是指一個國家在一段時間內的出口總值和進口總值相比較的差額。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個國家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 出超 ”。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於有利地位。簡單地說,如果出口值大於進口值就叫貿易順差,如果進口值大於出口值就叫貿易逆差。順差是進出口貿易盈利的體現,逆差可能是賠錢、虧本的體現,但不管是順差還是逆差,都要看它是否能拉動經濟,國家是否需要,不能太片麵地評價貿易順差和貿易逆差。

走私

走私是指不遵守國家法律規定,私自進出口國家法律明文禁止的物品,不依法納稅而進口貨物以及收購、銷售、走私物品的行為。還有一些逃避關稅將境外的廢棄物品運輸到國內的行為,這些在一定意義上都稱為走私。國家《刑法》明確規定了一些禁止進出口的物品,比如:武器、彈藥、核材料、偽造貨幣、文物、珍稀動植物、淫穢物品、毒品等,進出口這些物品就是走私犯罪。走私活動嚴重幹擾、破壞、危害國家經濟安全和經濟秩序,必須嚴厲打擊。

知識產權保護

知識產權,也叫“智力成果權”,是公民或法人對其智力活動創造的精神財富所享有的權利。主要包括專利權、商標權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麵組成的工業產權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其中,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電影等的版權也都屬於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具有專有性、地域性、時間性等特征。而且,知識產權的產生最大限度地調動了人們從事科學技術研究和文學藝術作品等方麵創造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經紀人

經紀人是西方的一種經濟學概念,意思是指在經濟活動中,不抱其他動機,隻是以收取傭金為目的,來為促成他人交易而專門從事居間、行紀或者代理等經紀業務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傭金是經紀人經紀收入的唯一來源,其性質是勞動收入、經營收入和風險收入的綜合體。經紀人按照業務區域劃分可分為:一般商品經紀人、產權經紀人、證券經紀人、保險經紀人、期貨經紀人、技術經紀人、勞動力經紀人、文化經紀人、體育經紀人和交通運輸經紀人等。

外資企業

外資企業又稱外商獨資企業,是在投資國境內設立的全部資本由外商投資的企業。外資企業的投資稱為外資經濟,是國外或境外的投資者按照我國的法律、法規在大陸境內開辦企業而形成的經濟成分。我國的外資企業主要有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三種形式。外資企業必須遵守我國的有關法律,接受投資國政府的管轄,不得損害投資國社會的公共利益。外資企業可以雇用中國管理人員、雇員和技術人員,所以有利於在投資國擴大就業;同時必須依法納稅,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還可以繁榮市場,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

投資公司

投資公司又稱投資信托公司,是以投資信托業務為主的金融機構,它將個人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投資於眾多證券或其他資產之中。“集中資產”是證券投資公司背後的核心含義。投資信托公司19世紀初期產生於英國,以後逐漸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推行於美國及其他國家。主要業務是:出售本身所發行的投資信托債券,吸收資金,用以購入股票、公司債和公債,以擴大其業務。其所得利益,按一定辦法,分配於債券持有人。中國在1979年以後,為了吸收外資、發展國內經濟建設,先後設立了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上海市投資信托公司等。

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是通過依法注冊、經過審批,可以發行股票,或者認購股票,把分散的資本集中起來經營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股份公司的資本分為若幹等額的股份,由股東按股認繳,取得股票,股東有權按所持股票取得股息;對公司所負責任以其股份金額為限。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由大會選出董事會領導公司的一切活動。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無論公司怎樣虧損,所承擔的責任以他的出資額為限。而無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一旦遇到公司資不抵債,除了他的出資額之外,還要以自己的其他財產來承擔清償公司債務的責任。

跨國公司

跨國公司又稱多國公司,是以本國總公司為基點,通過在其他國家或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從事跨越國界的生產、銷售或其他經營的壟斷資本主義企業。大約在1600年前後,英國東印度公司首開跨國經營的先河,其實它是搭乘在殖民主義的戰車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跨國公司經曆了工業革命、二次世界大戰、經濟全球化,尤其是20世紀末的經濟全球一體化,跨國公司的手掌已經遍布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的國家在維護自己主權和法律的前提下,常根據需要有選擇地引進跨國公司的資金和技術,以利於本國生產力的發展。但為了保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和主權,常從投資範圍、稅收及金融貿易等條件方麵加以限製。

通貨膨脹

通貨是“流通中的貨幣”的簡稱。通貨膨脹是由於紙幣發行投放量過高,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引起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一種經濟現象。通貨膨脹是國家用於彌補財政赤字的一種手段。在社會主義製度下,如果國民經濟比例失調,財政發生大量赤字,銀行貸款失控,也可能導致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背後都可以看到經濟結構嚴重不合理的問題,這就必然發生某種產品過剩,甚至醞釀成宏觀上的生產過剩。當然,生產過剩一般不是絕對過剩,而是相對過剩。通貨膨脹會使人民生活水平和實際收入下降,影響消費和生產,對社會的經濟發展造成很大危害。通貨膨脹往往會導致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是指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中周期性地爆發的社會經濟由混亂到衰退的現象。其一般特征是:大量商品積壓,物價下跌,企業倒閉,生產下降,失業增多。其中,最基本、最本質的特征是生產過剩,所以經濟危機又被稱作生產過剩危機,當然,這種過剩並不是絕對的過剩,而是產品超出了當時市場的需求,人們的購買能力有限。由於自然災害、戰爭或經濟工作中的嚴重失誤造成的生產猛烈下降、經濟極度混亂與動蕩,也會引起經濟危機。與資本主義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不同,它不是由資本主義矛盾引起,在各個社會都有可能發生。

保險

保險的本質是分散風險,也即通過眾人的力量實現一人有難大家幫。現代意義上的保險源於航海業,最早的保險單,是熱那亞商人勒克維倫於1347年10月23日開立的承擔“聖克維拉”號船從熱那亞至馬喬卡的航程保險單。18世紀後,保險種類開始迅速增加。到了19世紀,保險對象和範圍除傳統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外,已經擴展到生存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和再保險等業務。1805年,英國商人在廣州開設的廣州保險公司是中國最早的保險機構。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人壽保險公司,是曾任大總統的黎元洪開辦的華安合群保壽有限公司。現在,保險公司已與銀行一樣,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人壽保險為人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確切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