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的種類
郵票有很多分類方法。
按發行目的和用途分類,有普通郵票、紀念郵票、特種郵票、航空郵票、欠資郵票、包裹郵票、軍用郵票、稿件郵票、快信郵票、賀年郵票、附捐郵票、慈善郵票、掛號郵票等;
按發行機構分類,有中央郵政郵票、地方郵政郵票、流亡郵政郵票等;
按使用區域分類,有限地區使用郵票、多國通用郵票、軍事遠征軍郵票等;
按發行形式分類,有加蓋郵票、改值郵票、對剖郵票、未發行郵票、暫代郵票等;
按郵票形式分類,有小型張、小全張、小本郵票、無齒孔郵票、無麵值郵票、盤卷郵票、盲文郵票、發光郵票、郵資機券、電子郵票等。
電報
電報是先對字母、數字、符號等進行編碼後,再以電信號的方式傳送出去。它是最早的,且曾長期被廣泛使用的一種重要的電信方式。莫爾斯於1844年5月24日,在華盛頓-巴爾的摩全程64千米的線路上,成功地用莫爾斯電碼拍發了第一份電報。從此,人類開始進入新的通信時代。在科技的不斷推動下,電報通信越來越完善。1871年,大發明家愛迪生發明了印刷電報機。1874年,他又研究出一種四工電報係統,能用單根導線同時拍發4份報文。1881年,我國上海—天津的電報線路開通。後來,電話通信的出現和迅速普及,電報很快被取代。
莫爾斯電碼
莫爾斯電碼是電報發明家莫爾斯1835年使用的,成為電報通信的信息標誌。用這種標誌可表示普通打字機鍵上最常用的字母。最早的莫爾斯電碼是一些表示數字的點和畫。數字對應單詞,需要查找一本代碼表才能知道每個詞對應的數。莫爾斯電碼在電信領域中使用了100多年。通過莫爾斯電碼,可以把字母表示為一連串的“0”與“1”,因此它實際上是一種二進製代碼,是數字通信的最早形式。
博多電碼
博多電碼是法國工程師博多於1874年推出的一種電報碼。它在20世紀中期取代了莫爾斯電碼被廣泛應用。最初的博多碼由5個長度相等的“通”、“斷”信號組成,由不同方式組合而成的電碼組共有32種,每種表示一個書寫符號。這樣博多電碼在通信效率上比莫爾斯電碼要高很多。現代的博多電碼,“通”、“斷”信號通常由7個或8個組成。7個信號可以傳送125種不同的書寫符號;8個信號中多出來的一個信號則可供校驗或作其他用途。聲音、圖像等連續信號以及計算機數據通常經過脈碼調製或博多電碼進行傳輸、處理。
無線電通信
無線電通信是指利用無線電波在空間的傳播,以傳送聲音、文字、數據和圖像等的通信方式。既不受地理條件限製,也不局限於地麵通信,且適合於移動通訊,是遠程、越洋、航海、航空、宇宙航空等方麵的主要通信方式。同有線電通信相比較,保密性和可靠性較差,受幹擾的機會較多。1894年,俄國人波波夫改進了無線電接收機,並增加了天線裝置,使接收機的靈敏度大大改善。1896年,波波夫成功地用無線電進行了距離為250米的莫爾斯電碼傳送,電文內容為“海因裏斯·赫茲”。雖然,這份電報隻有很短的幾個字,但卻是世界上第一份有明確內容的無線電報。
電話
電話現是人們常用的通信工具。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說話者的聲音轉換為模擬的電波,再把電波傳送到對方的接收機中,電波經過再次轉換給受話人聽取。德國物理學家菲利普·賴斯是最早從事電話研究的人。大約在1860年,賴斯第一次成功地將一曲旋律用電波發送出一段距離,並把這個裝置命名為電話,後一直被沿用下來。英國人亞曆山大·格拉漢姆·貝爾於1876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電話機,並用它成功地進行了通話。1877年,波士頓架設的第一條電話線路開通了,從此開始了公眾使用電話的時代。
無線電話
無線電話最早是由美國發明家費森登發明的。它主要是利用無線電發射設備,把話音信號變為高頻交流電波送到天線,再通過天線向外發射強弱變化的電磁波,使對方接收到話音的通信方式。1906年聖誕節前夕,費森登首次用無線電話傳送音樂與講演信號,被一個海上接收站和幾個陸上接收站接收,傳送距離達350千米。德·福雷斯特是三極(電子)管的發明者,他是無線電話的另一位開拓者。1912年,三極管開始用於無線電話機,使音頻信號得到放大。在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了通信聯絡的需要,飛機載無線電話應運而生。現在,無線電話已經是人們通信的主要工具。
衛星通信
衛星通信係統是由衛星和人造地球兩部分組成的。主要是利用人造地球衛星作為中繼站的無線電通信,一般使用厘米波波段。特點是容量大、距離遠、質量穩定,並在衛星通信係統中可做專項或多項通信。每顆衛星可以覆蓋120度,三顆衛星就能覆蓋整個赤道圓周。衛星把地球站發上來的電磁波放大後再返送回中繼站。雖然衛星的信號不易受陸地災害影響,易於實現廣播和多址通訊,同一通信可用於不同方向和不同區域,但是由於距離太遠,因此信號到達有延遲。近年來衛星通信技術發展迅速,是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光纖通信
光纖通信是指利用光波在光導纖維中傳播信息的一種通信方式。光纖通信係統是由光終端機、光纜和相關的電信設備組成。中繼段含光電再生器或無需光電轉換的光纖放大器。采用光的方式中繼和信號處理的通信稱“全光通信”。1880年,貝爾利用空氣和陽光進行了光電話的實驗,使通話距離最遠達到了213米。1966年,高錕和霍克哈姆分析了玻璃纖維損耗大的主要原因,提出隻要能設法降低玻璃纖維的雜質,就可以使光纖應用於通信領域。光纖通訊具有信息量大、節省有色金屬、抗幹擾和保密性強等特點,適用於多路通信、電視和高速數據傳輸等方麵。
無線電廣播
無線電廣播是指利用無線電波傳播節目的一種廣播形式。傳播的內容包括聲音和圖像。人類曆史上的第一次無線電廣播,是由美國發明家費森登主持和組織的。無線電廣播可以將聲音通過話筒轉換成音頻的信號,然後放大,形成高頻電流,以每秒3×108的速度傳送給無線電收音機,經過放大、調試,還原成音頻電信號,送入喇叭圈中,進行相應的振動,就可以還原聲音,簡單地說,就是將聲音轉換成電信號,然後將電信號再轉換成聲音進行傳播的過程。
地球站
地球站也叫“地麵接收站”。一般指設置在地球表麵上,通過人造衛星進行通信的設施。地球站也是衛星通信係統的組成部分之一,由天線、上行線設備、下行線設備等部分組成。地球站的天線要用人工或自動控製的跟蹤係統控製它的方位和俯仰角,使之隨時對準通信衛星。上行線設備是地球站發送信息的係統;下行線設備則是地球站接收信息的係統。地球站主要由跟蹤人造衛星的高增益天線係統、微波大功率發射係統、低噪聲接收係統和電源係統等組成。
衛星電視
衛星電視廣播是指將電視台電視節目的信號通過通信衛星傳輸,傳送到地麵的電視機上供用戶收看。通過衛星傳輸,以往電視節目傳送中的“重影”現象不再出現,圖像非常清晰。又由於頻帶寬,傳送的伴音音質也十分理想。與地麵電視接收相比,衛星電視接收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衛星發射到地麵的信號較弱;二是它的信號的頻率很高。因此,為了接收衛星電視節目,除了要采用適當口徑的旋轉拋物麵天線外,還要配備衛星電視接收機來接收,放大來自天線的微弱信號。
衛星電話
衛星移動電話簡稱衛星電話。衛星電話通過通信衛星接收、轉發、傳送無線電信號到用戶的移動電話手機上。通常采用中低軌道衛星係統作為衛星電話係統。衛星電話對需要隨時同外界保持聯絡的人員,特別是當到蜂窩電話網不能覆蓋的區域工作或旅行時就顯得很方便。
光纖與光纜
光纖是光導纖維的簡稱,它由石英玻璃材料製成,能傳輸光信號實現光通信。在使用光纜時,通常會把若幹根光纖組合在一起並進行增強處理,製成通常電纜一樣的光纜。這樣不僅進一步提高了光纖的強度而且還使光纖係統的通信容量大大增加。一條光纜所容納的光纖,最多可達幾千根。與傳統的通信電纜相比,光纖具有損耗小、傳輸距離長等優點。這既能保證在同一條光纜中不同光纖光信號傳輸的質量,又能有很好的保密性。更重要的是,細細的光纖能迅速傳輸容量龐大的信息。現在,世界光纜的敷設總量早已超過1億千米,已建成和敷設中的光纜,可把整個地球纏繞起來。光通信與衛星通信已成為現代通信領域最為活躍、發展最迅速的領域。
海底光纜
海底光纜也稱為海底電纜通信,主要是通過敷設在海底的電纜傳輸電信號的通信方式。是越洋通信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保密性強的優點。目前已建成了跨越大西洋的全長為6500千米的海底光纜、跨越北大西洋的全長為1.3萬千米的海底光纜。它們能供大洋兩岸幾萬人同時通電話,或進行寬帶、高速的信息傳輸。此外還建設了與北太平洋海底光纜聯網的南太平洋海底光纜等。連接上海市南彙區與日本九州宮峙的中日海底光纜於1993年底投入使用,它與國際光纜網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