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夜裏,古老的北京徹夜未眠,家家戶戶燈火通明。然而同樣輾轉反側的還有遠隔萬裏的美國華爾街和歐洲的法蘭克福交易中心,大大小小基金投資者盯緊奧運,如果巴黎得勝,歐元區的經濟預期必將提高,歐元勢必堅挺;如果北京獲勝,包括中國網絡股在內的所有中國經濟概念肯定“全線飄紅”。
事後有基金經理回憶,隻聽得當時有人喊了一嗓子“BeijingWins!(北京贏了!)”中國經濟體的上市股票全線上揚。最顯著的無疑是中國網絡股,徘徊良久之後,飽受投資者集體起訴困擾的中華網強勁反彈34%,中國第一大門戶新浪網交易日回升14%,盤後又上漲21%,第二大門戶網站網易也有二成左右的升幅。
申奧成功是中國綜合國力上升的最好寫照,尤其是中國科技經濟的發展,其實在申奧成功之前,市場已有征兆。幾個星期以前,《財富》推出了2001年度世界,500強的綜合排名,中國12家企業榜上有名。
尤以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雙強組成的中國通訊板塊,以嶄新的麵貌亮相世界資本市場,出手不凡。從原來封閉體製中分拆出來中國聯通,還是首次打人世界500強的兩家中國企業之一,它代表國家在人世後貫徹開放市場承諾的部分行動,而受到全球投資者的關注。
申奧成功,“北京概念”、“奧運概念”迅速升溫。與申奧同步,世界級的投資銀行也推出了係列的市場分析報告。世界著名的投資銀行美林在報告中總結,鑒於北京申奧的巨大機遇,建議投資者關注中國概念股,美林認為這些股票具有潛力,值得長期投資。另一家投資銀行高盛也表示了類似的意見。
◆數字化:新奧運的商機
北京申辦奧運有三個口號:一是“綠色奧運,環保奧運”,二是“新北京,新奧運”,三是“現代奧運”。針對最後的一個口號,現代化、科技化、數字化實際也是北京奧運商業的爭奪焦點。奧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商業大蛋糕。
各個行業的商家都希望通過這幾年的信息化改造,調整企業產業流程,爭取在奧運商戰中力拔頭籌。日本首都東京於1964年申辦了奧運會,會前當時日本民眾中電視機的普及率很低,但是為了觀看奧運賽事,電視機的銷量顯著增加,那時的電視機主要是模擬製式。
當年模擬電視機當然不會再次流行,可是最新高清晰度的數字電視的競爭卻因為申奧成功而加劇。單北京市場就有1200萬人口,如果到2008年數字電視普及率達到20%,數字電視網絡覆蓋的家庭用戶就達到100多萬戶,市場價值達百億人民幣,肯定有不少商家磨刀霍霍,虎視眈眈。
之前,北京市已經針對數字電視的播映做了一係列的試點。可能大家不知道,前一階段風靡一時的,著名的京派電視連續劇《大宅門》就是中國首部高清晰度數字電視,這部受到廣泛關注的電視劇也是開了中國電視播映技術升級的先河。當然奧運會采用的數字電視往往是實況直播,其難度比電視劇更大,那時對技術的要求也更高。
就在北京申奧成功的一刹那,可口可樂北京公司的總經理按下電鈕,為奧運特設的“金裝奧運祝賀裝”可口可樂3萬瓶上線,當天夜裏就殺入了北京、上海兩地大型的超市。可口可樂公司在新經濟浪潮中,原來也是巋然不動,號稱自己依靠傳統就能打敗.com。可是科技股市不振之後,該公司反而是看準時機,反向殺人電子商務領域,重點推出了自己的網站。
不久以前,可口可樂公司就與中國PC市場的第二名北京方正集團聯手,推出“奧運電腦大行動”,7000台電腦為公司網站引來無數注意力,獲得滿堂彩。而追溯可口可樂的曆史,早在1937年的芬蘭赫爾辛基奧運會時,就是奧委會的商業合作夥伴,著名的體育讚助商。本次可口可樂再戰江湖,挾70多年奧運商戰運作經驗和網絡分銷渠道大軍殺到,自是勢在必得。
曆屆奧運均是虧損,可是1984年美國商業奇才尤布羅斯主掌洛杉磯奧運會,首次以私人機構承辦奧運會,卻是賺得滿滿,從此把百年奧運同國家經濟結合了起來,結束了奧運會曲高和寡,虧損連連的曆史。神聖的奧運會走向了市場,取得奧運申辦權就是得到了金飯碗,聚寶盆,奧運成了各國爭搶的“香餑餑”。
據說尤布羅斯式的奧運贏利有4大絕技:利用已有的體育場館,壓縮基建投資;招募義務服務人員;與商業讚助商合作;還有出售電視節目的轉播權。尤其是最後一條,包括電視的內容製作,衛星信號、線路的租用,占到奧運會預算收入的1/4~1/3,是一塊“大肥肉”。
電視、體育、新聞等傳媒行業巨頭均是聞風而動。單是2001年7月13日央視連續14小時的申奧直播收視率一直穩定在70%,申奧成功後收視率一度攀升到88%的創紀錄數字,與央視聯盟的海爾集團的手機廣告被反複播放。等到2008年奧運正式召開,五洲健兒齊聚,同堂競技,更是盛況空前,萬人矚目,電視行業奧運廣告其中商機不言而喻。
紙質媒體也是不甘人後。北京最受歡迎的報紙之一,《北京青年報》借助報社在奧運申辦組內的“內應”關係,不僅派出記者遠赴莫斯科,跟蹤采訪,還為奔赴其它四座申奧城市一巴黎、多倫多、大阪、伊斯坦布爾的記者配備了高精尖的衛星通訊器材,儼然一副媒體大戰的態勢。
◆新奧運:為中國經濟添彩
北京成功後,喜報一般的15萬份北青報號外隨即連夜上市,馬上被搶購一空,受到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反響。然而中國人通過奧運能夠賺到的錢,遠不止這一些。
根據銀行業的統計,奧運投資將每年為中國GDP增加0.3-0.4個百分點,以中國平均8萬億的年產值,奧運市場在5年之內將達到5000億人民幣的規模。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北京舉辦一屆奧運會,中國的純收入相當於多了一個上海的上繳財政。
有專家指出,除了明顯的經濟效益以外,奧運還將為中國帶來30萬個就業崗位,其中服務業18萬個,建築業8萬個。還有一大批與奧運相關的企業即將崛起。對比我們的近鄰韓國,該國1981年獲得申辦權,1988年漢城奧運會召開,帶動韓國諸多民族企業,如大宇、三星、LG等走向了世界。
奧運熱估計還將流行一段時間,但是走人世界大市場的中國很快就冷靜了下來,他們意識到,要把2008年奧運會舉辦為曆史上最好的奧運會之一,中國人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業內已經有經濟學家指出,對比韓國和日本曆史數據,奧運會舉行前後各年經濟數據並沒有明顯提高,這說明奧運會不能扭轉不利的經濟大局,而是為良性運轉的經濟市場“加油助威”,不是“扭轉乾坤”,而是“錦上添花”。
看來中國市場比前次申奧時,更加沉穩,更加成熟,更加審時度勢,這似乎是長達7年的奧運等待給十多億中國人最好的禮物。
◆投資需求多種多樣
由建設項目、相關產業發展和奧運會商業化籌資方式形成的巨大商機會吸引眾多投資者前來尋求合作機會,形成巨大的投資市場。經濟交往的擴大將導致各種經濟要素的流動空前活躍,從而帶動對外貿易擴大;提高外商在京投資的信心和強度。
北京將以申奧為新動力加快城市現代化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建設,以軟件園、生命科技園等重點為切入口,使園區在外在形象和內部機製上都有很大變化,在推進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方麵取得新的突破。
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要提高到新的水平。2001年力爭使大氣環境質量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數占全年總天數的50%以上。七大方麵40多項“申奧工程”的實施,使市民切實感受到了申奧給北京帶來的變化,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提高。如改善能源結構,擴大天然氣使用量,在機動車上廣泛使用清潔燃料等。
北京奧申委與民間環保組織共同發起製定了“綠色奧運計劃”,對2001年~2007年北京的環境建設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措施。去年,全市拆除違章建築共計471萬平方米,新增綠地麵積2556公頃。
北京還將實施危舊房改造試點工程,更快更好地解決中低收入群眾住房問題。同時努力使全民健身場所的建設,在數量和麵積上都有提高。
比賽場館的建設是投資的大熱門。北京奧運會場館和奧運村的布局既集中又合理地分散,有利於比賽的組織和管理,並突出考慮了賽後利用問題。計劃新建的奧林匹克公園,北端將建設北京最高建築物世貿中心,公園內還將建設展覽體育中心和國家體育場、體育館、遊泳中心等。這些場館和設施在奧運會後將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場所。
這些成百上千億元的建設都是令各路投資者不可不爭的大塊文章。
數字盡顯商機
以申奧為新動力加快城市現代化建設。北京將切實抓好60項重大工程,完成地方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80億元,進一步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和服務綜合水平。
巨資治理環境汙染。政府已批準投人20億美元。2002年完工的第一期工程投資44.6億元人民幣,5.6億美元;第二期工程14.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