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耐心的談判方略(1 / 1)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荒野裏,一批蒙眼、裸體的男子正在任人擺布:先受烈日毒曬、暴雨衝淋之苦,又遭像狗那樣趴在地上吃食的侮辱,然後逐個接受盤問。稍有支吾或語塞,便招來拳打腳踢,冷水潑麵......

假如有人目睹這一切,必定以為自己誤入法西斯的戰俘營,並對戰俘的蒙難深表同情。其實,這些"戰俘",不是從戰場上強行抓來的,而是從商場上自行趕來的。也就是說,他們都是自願吃苦受辱的,為此還像參加某個專業培訓班那樣交付一筆學費,每人5天的費用達400多美元。

花錢買罪受,豈不是"神經病"!

其中的緣由,說來話長。這些"戰俘"來自美國廠商與外國廠商,特別是日本廠商。

綜觀愈演愈烈的日美商戰,一方正在以淩厲的攻勢長驅直入,一方則以非凡的勇氣進行反擊。不論是炮火連天的"對射",還是短兵相接的"巷戰",或是唾沫橫飛的舌戰,美方的反擊雖勇,終為日方的進攻所挫。

請看一則實例:美國S公司與日本某公司一筆交易而進行的談判。

美方代表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似操縱著談判的主動權;日方代表揮筆疾書,少言寡語,似乎很被動。以後的幾次談判,都是如此,一直到美方代表對談判而泄氣時,日方代表突然表態,以閃電般的速度討論完所有的細節,使美方代表措手不及而陷入窘境。

這類實例,舉不勝舉。對此美國駐日本大使館負責經濟工作的參讚威廉·皮茨深有體會地說:"在商業活動中,要想打動日本,簡直就像剝洋蔥皮一樣,開始剝了還不知道裏麵是否真有什麼東西,這一切簡直如同坐禪一樣。"

參照此說評論這場舌戰,日方的勝利,與其說是耍權術,不如說是有耐心:不厭其煩地傾聽對方的講話,不露聲色地捉摸對方的底牌,不漏滴水地盤算製勝的對策,一絲不苟地等待時機的到來。

這一切,誠如美國人馬文·吉沃爾夫在《日本的陰謀》一書中所說:日本人做生意"具有侍弄盆景那樣的耐心。"MPA認為,正是這樣非凡的耐心,使日本廠商在國際商戰中屢獲大勝。

這一點,當今日本的經營管理人員己直言不諱,並自鳴得意地說:"之所以能取得驚人的經濟成就,其關鍵在於經營管理方麵素質強,如耐心、紀律、靈活性、作長遠規劃的能力。"令人驚訝的是:在上述各素質之中,耐心列於第一位。

近幾年來,美國廠商為了反擊日本廠商的進攻,一直在研究、學習日本廠商的製勝之法。有些發現既驚又喜,很想效法。那麼,怎樣效法日本而增強這種素質呢?

MPA注意到一些日本企業培訓中心所開設的"特別課程":清晨4點半必須起床,按武士傳統用毛巾快速擦身,然後麵向富士山三次振臂高呼"我來幹";強迫學習趴在地上去拔連找也找不到的雜草;強令每個人幹一些諸如"在大白天站在街頭高唱"那樣難為情的行為,等等。日本式的磨練被美國人發現後,不乏躍躍欲試者甘願受苦以求得"鍛煉自己的精神和肉體的忍耐力"。

在這種心態的孕育下,一個為有誌者提供鍛煉耐力的場所--"模擬戰俘營"應運而生。說來有趣,"模擬戰俘營"的創辦者,竟是一位與商戰似無牽連的老兵、前美國特種部隊隊員威廉·安加曼。但話又說回來,近幾年來美國人一直把日本廠商對美國市場的各種入侵視為一起"經濟珍珠港事件"。此公本來是軍人,雖然已退役,但也不垂手旁觀,何況當今的兵商日趨合一:商家如以兵家為鑒而爭勝,兵家亦好伺機從商而獲利。所以,此公此舉的本身正好表明:不論是兵戰,還是商戰,耐心這一素質在決勝中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耐心等待不是說放棄自我奮鬥,而是接受現實。它是關於認識何時應該采取行動,何時應該袖手旁觀。在危機期間,你做了一切可能做的事情之後,依然不能挽救局勢時,你必須停下來忍耐,讓黑夜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