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原本強盛了多年的趙國,卻在一瞬之間,完全敗在了一次戰爭、一個庸帥的手裏。曆史有時候也確實像是玩魔術一樣。
第六節世上最會做買賣的商人
秦始皇像
這是一段超強的對話,呂不韋問他的父親:“耕田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十倍。”又問:“販賣珠玉,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百倍。”又問:“立一個國家的君主,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那不可以數計。”
呂不韋是曆史上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是最有政治頭腦的資本家之一,他對始皇帝有父親之實而無國君之名。而戰國時的越國大夫範蠡則剛好相反:先是為了國家大局,把女友西施小姐獻給吳王夫差,巧施“美人計”;待目的達到後,便與愛侶雙雙急流勇退,離開充滿風險的政壇,歸隱江湖,當起了富甲天下的陶朱公,堪稱最有經濟頭腦的政治家之一。可惜他們的結果各不一樣,前者落得個自殺結局,卻把兒子推上了一代大帝的寶座,想必可以欣然瞑目;後者則美女、財富俱得,瀟灑縱情山水,晚景甚為可觀。
呂不韋(?—公元前235),戰國末年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原為陽翟(今河南禹縣)富商,在趙都邯鄲遇見作為“質子”即政治人質、押在趙國的秦公子異人(後改名子楚),認為奇貨可居,決心賭上一把,“玩得就是心跳”,於是出千金為之四處活動。他入秦遊說秦太子安國君(子楚父,即後來的孝文王)的寵姬華陽夫人,後子楚得以立為太子。再後,子楚即位(即莊襄王),他任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有藍田(今陝西境內)12個縣和河南洛陽10萬戶。再後,莊襄王死,秦王政年幼即位,他繼任相國,號稱“仲父”,有些類似於後世的攝政王。執政時,他下令出兵滅東周,又攻取韓、趙、魏三國土地,建立三川、太原、東郡。數年後,秦王政親理政務,要掃除障礙,他很快被免職,出居封地河南,後又遷往蜀郡,憂懼飲鴆自殺。
據說呂不韋門下有食客三千,家僮萬人,他曾命門客“人人著所聞”,彙編成一部《呂氏春秋》,主要選取儒、法、陰陽各家部分學說,加以綜合,“假人之長,以補其短”,為秦國統一天下、治理國家提供思想武器。因彙集先秦各派學說,內容豐富廣泛,故有雜家之稱。本內容還將在後文中再作解說。
但是還有一個說法,呂不韋實乃秦王政即後來的始皇帝之親生父親。這一招棋下得很危險,可是呂不韋成功了。說的是嬴異人曾在趙國當人質時,他父親嬴柱是秦國太子。嬴柱跟當時的任何貴族一樣,姬妾很多,兒子更多,據說有20多個,嬴異人不過是其中之一。他的母親既不受寵愛,因此他也不受重視,嬴柱這才舍得叫他做人質。他在邯鄲那段時間,窮困潦倒,跟一個流亡的難民差不多,大概就像今天北京的許多外地無業民工一樣吧。特別是他還缺乏安全感,擔心自己隨時有一天會被趙王翻臉“撕票”。但是大款呂不韋看上了他,把他當作奇貨,投下大量賭注。呂不韋親自跑去秦都鹹陽,憑著謀略、口才與賄賂,說服嬴柱最寵愛、並剛升為太子妃的華陽夫人——因為恰好她沒有兒子,而她又需要一個兒子以保障未來的安全,希望並同意將嬴異人過繼給她。於是,在華陽夫人要求下,嬴異人排擠了所有兄弟,被立為太子的法定繼承人。不僅如此,呂不韋還把自己最寵愛的美妾送給了嬴異人。當時的故事是呂不韋有意讓他邂逅了她,並為她的年輕美貌、能歌善舞和無窮魅力所傾倒,而呂不韋也就趁勢“慷慨”地成全了他們。不過,嬴異人所不知道的是(也可能知道而自甘認了),這位美妾此時已身懷六甲,她肚子裏的胎兒實是呂不韋的種,嬴異人不明不白、不知不覺就戴了“綠帽子”。但這有什麼呢?沒有呂不韋就不會有他嬴異人的今天,呂不韋可是他的救命恩人、再生父母啊!
一年後(公元前259年),這位美妾如期生下一個兒子,就是後來風雲叱吒、大名鼎鼎的嬴政先生了。呂不韋的運勢倒還真不錯,不久秦國老王嬴稷(昭襄王)去世,嬴柱(孝文王)即位。可惜嬴柱沒有福氣,當王隻三天就一病不起,嗚呼哀哉;嬴異人(莊襄王)即位。而嬴異人當王也隻有三年,又猝然而逝,嬴政先生也就是呂不韋的這個兒子遂坐上皇位,後來又統一六國,成了秦始皇。呂不韋這場精彩的政治投資,收到了驚人的利潤。那麼,嬴政以前的曆代秦王都沒有統一六國,在他手裏卻完成了此項大業,這是不是說明呂氏的遺傳基因、血統根源就比嬴氏好呢?那倒不見得。要是那樣,為什麼嬴政的後代又隻延續了短短的兩世皇位呢?而秦國的天下,卻堅持了漫長的數十代!這隻能說是他嬴政個人的造化了,既有自身的素質因素,又剛好趕上大好時機。
再說,成也兒子,敗也兒子。呂不韋因嬴政而獲得了尊貴的地位和至上的權勢,但最終又是嬴政將他免職、驅逐,繼而氣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