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始皇帝治下短暫而偉大的王朝3(1 / 3)

第七節大秦文化科技的輝煌(1):蜀山兀,阿房出

阿房宮遺址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唐)杜牧《阿房宮賦》

嬴政當上真正的皇帝後,便開始其大規模、長時期的興建首都及皇宮的工程活動。秦始皇為了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欲和安排身後的歸宿,征調了數百萬民工,大肆修築宮殿和陵墓。本節我們介紹前者,下節我們講解後者。

還在秦國時,其故都雍城、櫟陽及鹹陽,本來就有不少豪華富麗的宮殿建築群,如雍都就有封宮、平陽宮、羽陽宮、萯陽宮、棫陽宮、蘄年宮等。其次還有大量的台觀館舍、淩陰冰窖。據《史記·秦本紀》記載,早在春秋秦穆公時,戎人由餘看到秦雍都巍峨的宮殿建築盛況,便慨歎道:“使鬼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之,亦苦民矣!”再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雍都更加繁華興盛,宮室規模有增無減。所以,秦始皇加冕時還到雍都蘄年宮,他的母後離開鹹陽後也願意長期居住雍都。自從秦孝公徙都鹹陽,以鹹陽作為政治中心以後,鹹陽的宮殿建築發展更快,規模更大。可是,隨著統一戰爭的順利發展,王朝越來越強盛,秦始皇的享樂欲望也日益上升,對原來的豪華宮殿早已不滿足了。

早在秦與東方六國的戰爭進程中,秦始皇就開始在鹹陽大興土木工程。每滅掉一國,他就仿照該國的宮殿樣式,在鹹陽北阪建造一座同樣的宮殿。這片宮殿群建築南臨渭水,自雍門以東,到涇水渭水之間的大片區域內,殿屋複道,周閣相屬,並將從六國諸侯那裏掠奪來的鍾鼓、美人充盈宮室。在滅亡六國之後,秦始皇更是竭盡民力,大修宮室,在渭河南岸又修建信宮(又叫鹹陽宮)。據《三輔黃圖》記載,修建鹹陽宮以地麵建築相符於天上星象,因北陵營造宮殿,端門四達,象征天上的紫微垣星宮(座),作為帝居;渭河水橫貫鹹陽都城(原鹹陽宮殿主要是在渭河以北,而鹹陽宮、章台宮等卻建在渭河之南),象征天上的銀河;又在渭河上架起一座溝通南北的大橋,象征銀河兩岸的牽牛織女星座。這種都城建築設計思想,正與秦始皇的求仙心思一致。他不僅要做人間主宰,還想做天上君王。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嬴政大帝認為天下統一後,鹹陽彙聚人多,先王所建的宮殿都太小,於是在渭河以南上林苑中營造更大的新朝宮。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與《三輔黃圖》記載,這個宮殿規模相當的龐大,當年秦惠文王營造未成而亡(而且秦始皇最終也沒有建完)。嬴政大帝擴大其宮室,使之氣象更極宏偉,離宮別館延展達300餘裏,大小殿堂700餘所,彌山跨穀,輦道相連屬,閣道通驪山80餘裏。內可受10萬人,車行酒,騎行炙,千人唱,萬人和。而這個巨大宮殿群的前殿,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阿房宮(位於今陝西西安西郊15公裏的阿房村)。

作為前殿的阿房宮,東西寬500步,南北深50丈,上可以坐逾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按今天的標準計算,東西約690米,南北約115米,占地麵積8萬平方米左右,確實大得很)。四周有閣道,從殿下直抵南山,以南山之巔為門闕。休複道從阿房宮渡過渭水,抵達鹹陽,就像天極紫微星宮絕銀河抵營室一樣。相傳阿房宮一天之中,各殿的氣候都不盡相同。阿房宮工程之大,簡直是空前絕後,在世界建築史上也堪稱無與倫比。正如唐朝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所寫的那樣,何等的宏大而精巧。詩人甚至誇張地說:阿房宮中的嬪妃宮女張開梳妝鏡,就像天上的群星閃爍;她們拋棄的胭脂水,可使渭河漲起膩潮;宮中焚燒的椒蘭香氣,像煙斜舞橫……雖是用的文學手法,但其場麵之奢華、工程之巨大,讓人不難想象。惜乎“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後來秦朝滅亡後,西楚霸王項羽軍隊入關,移恨於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為灰燼。但崢嶸依舊,經過兩千餘年風吹雨打、刀光劍影,至今阿房宮前殿那高大的殿基荒台猶在。

除了阿房宮,秦始皇還另外修建了大量的離宮別館。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關中共計宮殿300座,關外400餘座,僅鹹陽旁200裏內的宮觀就達270座。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秦鹹陽故地發現了其一號宮殿遺址。僅從這個遺址來看,這組宮殿規模宏偉,分布對稱,各殿之間有飛閣複道相連,主體宮殿建造在高台上,周圍環繞宮室群。他們還發現了壁畫車馬圖殘跡。由此一斑可窺知,秦朝宮殿建築相當精美,構築繁華。當年要修建這麼多鱗次櫛比的巍峨宮殿群,耗費的人力財力物力是無法計算的。

秦始皇還征集天下美女萬餘人充實後宮,有的宮女甚至在嬴政大帝在位的36年中竟未見過他一麵!清朝詩人馬世傑在《秦宮》一詩中寫道:“阿房周閣百重環,美女充庭盡日閑。頻望翠華終杳渺,亦如天子望三山。”眾多的宮廷美女要想見秦始皇一麵,就像他自己想見到蓬萊、方丈、瀛洲等海上三座仙山一樣望眼欲穿,希望渺茫。秦始皇貪戀酒色,以婦女為玩偶,讓姬妾宮女終日為他彈唱歌舞,供其蹂躪。他輪流在各宮玩樂,交合雲雨,荒淫無度。宮內從六國掠奪來的珍寶、鍾鼓、古器、玩好,更是堆積如山,不計其數。以鼎作鍋釜,以玉當頏石,黃金如磚塊,珠寶像沙礫,奢侈之狀難以形容。

除了有無數宏偉的宮殿,整個都城鹹陽也是氣象壯觀的。前文說到,秦始皇以都城鹹陽為中心,呈輻射狀地向全國四麵八方鋪設寬闊平坦、鬆柏成行的馳道、直道,由此我們也可以想象到鹹陽城內街衢道路的縱橫交錯、寬大筆直,盡顯京畿非常氣派。

規模宏大、氣勢非凡、壯麗精致的秦朝宮殿及京城,一方麵是當權者秦始皇暴虐恣肆、窮奢極欲、揮霍無度的象征,是封建朝廷勞民傷財,役使無數百姓付出大量血汗甚至生命,並負擔起沉重徭役賦稅的結果;另一方麵也體現了短促但強大的秦朝的物質之繁榮、經濟之發達、國力之強盛,體現了秦朝人民的聰明、能幹和勤勞。

第八節大秦文化科技的輝煌(2):百歲工程

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雖然迷信神仙與方術之士,一直夢想長生不老,然而他畢竟是肉體凡胎,不可能不死,總得要考慮自己“百年”之後的歸宿。因此,按照原秦國禮製,秦始皇從13歲(公元前238年)即位起,就開始在離都城很遠的驪山為自己修造陵墓。在他統一全國後,又發刑徒70萬人大規模修建。而主持修建秦始皇陵工程的,就是秦朝第一臣——丞相李斯。指派丞相親自主持修建,可見“萬歲”是多麼重視他的“百歲工程”。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陵地宮“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鋪,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在《漢書·楚元王傳》、《水經注·渭水》及《陝西通誌》中,都有類似記載。用現在的話來解釋,就是墓穴地宮挖得極深,穿過三層泉水之下,地宮用銅汁澆鑄,並塗以丹漆,才放置棺槨。墓室穹頂繪以天文星宿圖象,下邊摹擬九州五嶽的地理形勢,修築高山河穀、江河湖海,並給其中注入水銀(汞),使之川流不息。鑄金銀為雁鳧,琉璃雜室為龜魚,沙棠沉檀為舟楫;並以明珠鑲嵌為日月星辰,刻玉石為鬆柏,以點綴地下“江山”。此外,地宮內的設施,也如同地上宮殿,文武百官依次排列,宮廷樓閣塞滿奇珍異寶;用東海捕到的一種四足魚煉油製成蠟燭,點燃後長久不滅。可見地宮埋藏非常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