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的建議得到當朝兩位重臣支持,此後她就開始了自己的計劃,試圖從劉家手中奪取天下。男人靠征服世界來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來征服世界。呂太後陸續將其內侄、侄孫,如呂台、呂產、呂祿、呂嘉、呂通等都封了王,還讓他們掌握了軍權。在呂氏當朝的多年間,呂家人可謂風光,權傾朝野。
呂後臨終前,封了自己哥哥的兩個兒子,趙王呂祿為上將軍,掌握北軍,南軍的統帥權則交給呂產。呂後試圖將兩軍都控製在呂家手中,以維護其勢力。但她對此心裏也沒底,因為她違背了丈夫當年的意願;另外,在她眼中侄子們也個個資質平平。她臨終也有遺言,提醒呂家人,尤其是委以厚望的呂產和呂祿兄弟:“我快要離開人世了,我們呂家以後富貴與否就看你們自己了。我們可能有滅門之災啊!我們呂家當王的不少,朝中大臣肯定不滿,他們會拿先帝的遺詔來為難你們,皇帝又還小,他們可能會作亂。因此,我死後你們不要忙著辦喪事,要派自己親兵守住長樂、未央二宮,千萬別出長安城,免得大臣們捷足先登。尤其是周勃和陳平這兩個老臣,他們雖當初沒有反對我給咱呂家人封王,但我還是不放心。他們心中有自己的算盤,周勃手中有兵,陳平又是一個老謀深算者,你們千萬要當心。”
呂後病危之際,周勃和陳平在幹什麼呢?時機來臨了,看他們怎麼抓住。機會隻偏愛有準備的頭腦。陳平約周勃秘密商量:“太後主政這些年,你我勢單力薄不能製止。我聽說呂後現已病重,不久將離人世。你我當年和高祖出生入死,取得天下。高祖臨終時又那麼看重你我,我們可不能坐視不管啊!”周勃歎息:“是啊,先帝對我們不薄。可是呂家權重,依你我現在的狀況又該如何?”陳平低聲道:“我看劉氏後人中,劉章可成大器。他雖然對呂氏言聽計從,但那純屬表麵,實際上他對呂氏極其不滿。再說他也是劉姓之人,不會讓呂家取代劉家的。我們不妨找他商量?”周勃懷疑道:“他行嗎?他的妻子可是呂祿之女,平時也很少見他有對呂氏不滿的行動。你能把準他的脈嗎?倘若不能,那我們就一敗塗地了。這是一步險棋啊!”陳平說:“太尉放心,我對此有把握,我的心腹劉揭,就是荊王劉賈的侄子,現在朝中官為典客,平日與劉章頗有交情,深知其對呂氏不滿,行的是韜晦之計,此人可信。”周勃聽後大喜。
說到劉揭,劉揭就到。此時他也來陳平處商量如何對付呂氏,見周勃在此,大喜:“有您二位為國操心,劉揭願助一臂之力。臣有一好友曹窋(曹參之子),現任禦史大夫之職,可獲取呂家機密。”但二位老臣對曹窋並不信任,認為是呂後的人,要求對他施行試探。劉揭當即去請曹窋,陳平躲在屏風後。周勃問曹窋:“聽說呂後病重,你現在有何打算?”曹窋將實情告知:“我正聯係齊、楚兩地的人,準備討伐。”陳平從屏風後突然竄出:“你想造反,我要舉報你。”曹窋拔劍:“好啊,你要舉報,我現在就幹掉你。”幸虧周勃及時抱住,將試探之計如實說明。曹窋怒道:“兩位大人不信,我們可歃血為盟。”事後,劉揭當夜就去劉章府約談共舉之事,與劉章結盟的事也很順利地完成了。
劉章,劉肥次子,封為朱虛侯,劉呂兩家之事的關鍵人物之一。呂後二年劉章和弟弟劉興居住長安,呂後八年時年已二十。劉章文武雙全,品貌皆佳,為呂後所鍾愛。呂後主張劉呂通婚,將呂祿之女嫁給他。呂後這麼做,實際上是想在劉家安插自己的人,以獲取有效情報。劉章也是個聰明人,雖對呂後為人甚是不滿,但仍能忍辱負重,韜光養晦,等待時機,對呂後亦言聽計從,夫妻之間恩恩愛愛,很得呂後喜歡。
呂氏死後,呂產和呂祿依照呂後意思,步步為營,利用手中兵權,伺機發動叛亂。但他們心中有餘悸,尤其是太尉周勃,軍界一號人物。對於他們的行動,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最後還是為劉章知道。
劉章見呂後已崩,卻何以遲遲不發喪。他本想利用他們出城發喪之際成就大業,可天天看到甲兵巡視城內,並加緊了皇宮護衛,還不許少帝上朝。回家後向妻子打聽情況,將疑惑問之於伊。呂女和盤托出:“你真夠笨的,知道什麼!太後在臨終時對我父親有遺言,不讓他們出城發喪,好好守住長樂、未央二宮,從各地調兵,穩定局勢。等到時機成熟,即廢少帝自立為皇,到時你也就成駙馬了。放心,沒人會加害你。”劉章為之嚇出一身冷汗,好在自己並沒讓呂氏看出破綻。當夜他便寫密信給兄長齊王劉襄,說明呂氏要在關中叛亂,請他派兵援助誅殺諸呂。劉襄收到弟弟來信,馬上派兵西征。呂產在長安得到消息,派將軍灌嬰帶兵迎敵。灌嬰也是和高祖出生入死的將領,但仍領兵出戰,其實是想離開關中,免得受呂氏節製,伺機反攻。灌嬰領部隊走到半路的滎陽,對自己手下將領說:“我們這次出征,如果向齊王開戰,不管結果如何,都是在幫呂氏奪取劉家天下,也就是在做叛亂之事,違背高祖遺言,為天下人不齒。”大家商量後,決定在此安營紮寨;還暗中聯絡齊王,希望他能聯合更多諸侯,等待時機成熟,一起向長安和各地呂氏軍隊發動總攻。齊王采納建議,也按兵不動,聯絡各路諸侯。
長安城裏,周勃等人得知消息後,聚集到曹參府商量對策。周勃說:“據我探到的情報,呂氏已在河北、兩淮等地調集兵馬,用不了多久就可到達京城。現在呂產在京之所以不敢叛亂,是考慮到我們還有十幾萬軍隊集結在長安,如果他們不能一舉成功,長期的戰爭對他們自己不利,到時鹿死誰手還不好說。倘若現在我們不先發製人,等呂祿援兵到來,可就不好對付了。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應立即采取行動,先鏟除城內的呂產和呂祿,再對付各地援兵,這樣對我們最有利。不知大夥什麼意見?”陳平、曹參等都表示同意。商定具體時間、分工後,各自依計行事。
他們先是采取和平方式去說服呂祿放棄北軍大權;並故意劫持大臣酈商,讓其子酈寄去說服呂祿,因為他倆是好友。酈寄奉勸呂祿:“太後死了,皇帝年紀又小,您身為趙王,應在自己封地,卻留在長安帶兵,大臣諸侯都懷疑您,現在齊王不是正帶兵西來?於情於理都對您不利。何必為劉家的事操那份心?如果您能把兵權交給太尉,回到自己封地,齊國的兵就會撤退,大臣們也心安了。”呂祿主意不定,猶豫顧慮之際,另一邊周勃正在采取行動。周勃拿著將軍大印,快馬加鞭來到北軍營地,向全軍將士發了道命令:“現呂氏想發動叛亂,奪取劉氏天下,作為軍人的你們怎麼辦?給大家一個選擇,想幫呂家的袒露右臂,幫劉家的袒露左臂。”全軍將士對當時長安的形勢非常明白,一邊是靠姑姑得到軍權的呂氏,一邊是多年征戰的老太尉周勃,更何況如今站在他們麵前的人又是周勃,誰處在優勢已很明顯,於是紛紛左袒。這樣周勃就將呂祿的北軍奪過來了。
消息傳到呂產耳朵裏,他和賈壽商議,企圖馬上跑到未央宮發動叛亂,先殺皇帝,然後誅殺群臣。曹窋聞訊後迅速同陳平商議,陳平依計讓他趕緊去未央宮,告訴那裏的廷尉們:“朝中有叛亂,皇帝生命危險,不得讓相國呂產進宮。”呂產趕到時,廷尉嚴格遵守曹窋命令,不讓他進去。呂產拿不定主意,正往來徘徊之際,周勃和劉章早有計劃,帶了一千多親兵,趕來把呂產殺了。長安城外的呂氏力量隨後也被一一解決。
平定諸呂後,大家開始商量另立新君,最後決定擁戴代王劉恒為帝。他是高祖現存幾個兒子中,年齡最大,品格也比較好的,這就是隨後的漢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