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骨感美人”趙飛燕姐妹
趙飛燕古圖
漢成帝(公元前51-公元前7),即劉驁,字太孫,漢元帝劉奭之子,母為皇後王政君。元帝在位時被立為太子。竟寧元年(公元前33)元帝病逝,他繼帝位(18歲),在位27年。45歲時,因中風而歿於都城長安之未央官內,實為縱欲過度暴死。漢成帝是中國封建帝王中比較風流荒淫的一位,也是漢朝昏庸之主;還是曆史上第一個因服春藥而死的帝王。
漢成帝當上皇帝後不久,尊母親王政君為太後,拜舅舅王鳳(王政君兄)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武帝以後形成一個慣例,凡任大司馬、大將軍的,權力在“三公”之上,且可專攬政權。河平二年(公元前27),又詔封王鳳之弟王譚為平阿侯、王商為成都侯、王立為紅陽侯、王根為曲陽侯、王逢時為高平侯,世稱“一日五侯”,顯赫一時,炙手可熱。五侯生活奢華,各有姬妾數十人,僮仆以千百計。王氏其餘子弟亦皆任卿大夫、侍中等要職。陽朔三年(公元前22),王鳳臨終推薦從弟王音繼任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王音死後,由王商以大司馬衛將軍秉政。王商死後,由王根任大司馬驃騎將軍。終成帝一世,政權都掌握在王氏兄弟手中,形成外戚專權。
漢成帝將朝廷政務交給外戚王氏家族,自己則不治朝政,整日沉迷在酒色之中,寵歌妓趙飛燕、趙合德姊妹,分別立之為皇後、昭儀,奢侈浪費無度,生活荒淫昏庸,致使西漢王朝很快走向滅亡。在他死後,經哀、平兩帝和孺子劉嬰,不過十餘年,劉氏江山就為外戚王莽所篡。
漢成帝曾為自己大規模營建陵墓。他征發成千上萬貧苦百姓為其服役,連夜趕工,從很遠的東山上取土,土石價格如同穀物一般,整個工程花費相當於秦始皇所建的驪山陵。老百姓竭盡財力、物力、人力,無數人被餓死。他們無以為生,隻好舉行起義。這說明那時的西漢朝廷已走上了末路,若不思革新、繼續衰落,則亡日不遠。
朝中王氏專權,政治黑暗,加上黃河泛濫,人民流離死亡者以百萬計,四方百姓起義,朝廷統治日益動搖。但漢成帝並不放在眼裏,心中隻想著賞花醉酒,縱情享樂。一些有見識的大臣對此深深不安。光祿大夫劉向曾上書直陳道:“臣聞人君莫不欲安,然而常危;莫不欲存,然而常亡。……從上古至今,外戚專權尊貴,自來無此突出。”成帝看罷上書,深有感觸。然而他並沒有認真去想這些,還是在宮中淫樂。
開始漢成帝寵愛的是班婕妤。婕妤生性聰明伶俐,楚楚動人,但很懂世事。一天成帝在後庭遊覽,要婕妤和他一起坐在車子上。婕妤推辭說:“妾觀古時圖畫,聖帝賢王都有名臣在側為陪,不聞婦女同遊;傳至夏、商、周三代末主,才讓妻妾時時為伴。今陛下欲與妾同車,這不是很似三代末主嗎?妾不敢奉命!”聽了婕妤的勸諫,成帝心裏很不舒服,但表麵隻好同意,未與婕妤同車。
直臣的上疏、賢妃的勸諫,並未打動漢成帝的荒淫享樂之心。他仍然想盡辦法,挖空心思,縱情玩樂。他經常微服駕車外出,不是為訪賢問苦,也不是為了解下情,而是去尋花問柳,花天酒地。
有一天漢成帝出宮嬉遊,來到陽阿公主家。陽阿見皇帝兄弟駕到,盛宴款待,並讓幾名歌女一旁歌舞助興。其中有位歌女,歌聲嬌脆、舞姿優美、身材嫋娜、嬌小可愛。成帝一見鍾情,急不可待,馬上在更衣室大布雲雨,隨後又把她帶回宮中,當即拜為婕妤。
這人就是古今有名的民間舞蹈家趙飛燕,名宜主,絕對的骨感美人,體態輕盈,據說可於常人之手掌上曼舞;而且天生的貓步,如風拂楊柳、燕飛翩躚,“趙飛燕”之名亦由此而來。漢成帝專門製了水晶盤讓她起舞,製了七寶避風台怕她被風刮了去,“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環肥燕瘦”的成語,就是拿她的苗條與楊貴妃的豐腴相比。不久成帝還廢掉了許皇後(據說與趙飛燕誣告有關)、疏遠了班婕妤(據說也是趙飛燕指責她有邪媚之道),並頂住後宮壓力,冊立趙飛燕為皇後,從此與她一起登舟遊樂,寵愛無比,“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並給她優裕的物質待遇,“紅妝寶鏡珊瑚台,青瑣銀簧雲母扇”。
對於漢成帝的昏庸荒淫,朝臣不斷諷勸。有一次,侍中班伯(班婕妤胞弟)曾因病請假,假滿病愈,入宮進謁。當時成帝正與趙飛燕歡飲。班伯拜罷,兩眼直盯著屏風上的一幅畫。成帝叫他一起飲宴,都沒有聽到,仍專注畫麵。成帝以為屏風上有什麼,一看,原來是商紂與妲己夜飲圖。這對成帝已司空見慣了,不過他也明白了班伯的用意,故意問道:“此圖何為示戒?”班伯這才說:“此圖從反麵教戒君上不要沉湎於酒色,古代詩書所言淫亂原因,無非因酒色惹禍哩!”成帝隻好下令撤席,但未免怏怏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