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燕後來又向漢成帝推薦了自己的妹妹趙合德。趙合德更加漂亮迷人、花容月貌,據說皮膚滑如凝脂,又性格活潑,與姐姐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美,也更能吸引成帝,被冊封為昭儀。因為趙合德皮膚好、洗澡身上不沾水(“若三尺寒泉浸明玉”),於是野史上還留下了“成帝窺浴”的傳說,“漢成帝愛看別人(當然得是美女了)洗澡”的怪癖也便讓後人指責了兩千多載。
漢成帝自此左擁右抱,盡情享樂,更不理朝政了,“三人行”堅持了長達近10個春秋。趙氏姐妹利用美色、玩弄心術,將好淫的皇帝牢牢控製在了其“石榴裙”下。姐妹倆本來出身卑微,其父不過是宮府家奴,自己從小做歌舞伎;但“一朝選在君王側”,也便大富大貴起來。在古代,女人的美貌同男人的才學一樣,“售與帝王家”似乎便是其最高的理想了。
據野史記載,後來趙飛燕因與成帝沒有子嗣,漸遭冷落,便鋌而走險與宮中侍衛私通。戴了“綠帽子”的漢成帝後來終於發現,尤為厭惡;但好在有趙合德百般求情,並未一氣之下當場宰了她。但也許主要還是喜新厭舊吧。此後成帝的愛都轉到了趙合德身上,甚至稱她是他的“溫柔鄉”。真是“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
當一向身體健壯的漢成帝在僅45歲便暴亡時,內廷猜疑不已。以皇太後為首的高層對趙昭儀進行了調查,其目的不言自明,就是趙昭儀與成帝的死有關。在這吵吵嚷嚷的鬧劇中,最後趙昭儀被逼自殺。其實,根本原因還是成帝本人自取滅亡。一對老夫少妻,而他精力難盛,隻得服用術士丹藥助性,縱欲過度,透支了生命。但趙昭儀也有殘忍之處,據說為了維持成帝的專寵,她竟把所有懷孕的妃子、宮女殺死。“複聞飛燕啄皇孫,皇孫不死燕啄折。”
漢成帝駕崩後,趙昭儀的姐姐趙皇後也早在妹妹自殺之前,先是被免了皇太後(她曾幫助成帝的侄兒劉欣即位而被尊為太後)之位,不久又被廢為庶人。至此,這兩位貴傾後宮、深受國君寵愛的姊妹花,在這連綿的政治風雨中終於零落成泥。而她倆與成帝的一段風流荒淫往事,亦早已劃上了句號,僅僅留給後人恥笑和深思。
第十五節兩漢之間的異類——王莽
王莽時期貨幣
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西、東漢之間新王朝建立者,公元8—公元23年在位。子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史載他長相如禽獸,“侈口蹶頤,露眼赤精,大聲而嘶”,活脫脫一代謀逆梟雄。父王曼早逝,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靠親戚周濟生活。雖生活艱苦,但敏而好學,恭儉禮讓,勤奮博識,敬事叔伯,孝順母親,養護寡嫂兄子,結交名士,以德行著稱。從小就養成、練就了一套為人處世的本領,少年老成之極,頗為宗族眾人賞識。雖後來地位提高,權力增大,但從不露出半點驕矜懈怠神色,反而益發謙恭有禮,一方麵廣為結交公卿將相、名士大儒,一方麵又賑濟窮貧、輕財好施,偽君子的戲演得很高明。
自中葉以來,西漢皆以外戚輔政。王莽生在紅極一時的王氏家族,幾個伯父、叔父在漢成帝時代一個個出將入相、封侯受賞,王家甚為顯赫。姑母王政君是漢元帝皇後,曆佐四世60餘年為天下母,莽以她為憑借。初任黃門郎,遷射聲校尉。永始元年(公元前16)封新都侯、騎都尉,好匿情求名。綏和元年(公元前8),其叔父、大司馬王根病逝,臨終舉他以代,族眾均曰然。哀帝即位後(公元前6年),因外戚丁氏、傅氏貴盛,未得勢,歸鄉閉門自守,等待時機,常歇斯底裏。新野三年,多人上書為他美言,足見人緣之佳。公元前2年獲允回京居住。隔年哀帝死,太皇太後王政君收玉璽,臨朝稱製,召他複為大司馬,領尚書事,兼管軍事令及禁軍,百官奏書也由其處理,總攬朝政。此時莽45歲,一夕之間成了國家最高行政首長,一上台即清除丁傅外戚勢力,立中山王之子、9歲的劉衎為平帝,還為平帝祖母馮太後及東平王昭雪,其迅速果斷的行動受到朝野上下擁戴,為推行以後的新政奠定基礎。隔年太皇太後賜號太傅安漢公,類似周公受封之號。莽假意推辭再三,終接受名號,卻拒絕俸祿二萬八千戶,又奏請封賞諸皇室子弟和大小官員,大家皆歌頌其恩德(公元1年)。但亦開始暴露真麵目,捐錢獻地,沽名釣譽,又廣樹黨羽,籠絡儒生,屢興大獄,排斥異己,得同黨擁護。48歲時立女兒為平帝後。同年,其長子王宇因呂寬案,被他逼迫自殺,牽連數百人。莽之同黨即上書稱安漢公大義滅親,公而忘私。又作8篇誡書與孝經,作為國家選拔人才的書目。49歲(公元4年)被封為宰衡,其地位在諸侯王公大臣之上。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增加各經博士名額,由1人增至5人,廣建學校、宿舍,使有才幹之士紛來京師,頓時文教昌盛,因此得到漢廷儒生擁戴,甚至包括揚雄這等大文人。群臣紛紛上書阿諛,周公設禮作樂需7年,而莽隻用4年天下就升平。莽因而加封九錫,此次卻未謙讓。又毒死平帝,改立兩歲的孺子嬰為帝,他以攝政名義,後又稱“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