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時期,整個國家各方麵均有一定發展。在經濟方麵,朝廷繼續與民休息,重農抑商。秦漢時期,百姓不可隨便遷移。但是,景帝即位當年,農業歉收,他為民著想,放開了對農民居住地的限製,允許他們從貧瘠之地遷往肥沃之所,“耕者有其田”。這不僅對困苦的農民而言可以大大改善其生活條件,不再受土地限製,社會得以更加穩定;而且也有利於整個國家土地資源的開發,可以增加國家稅收,大大提高國家財政總收入(今所謂GDP)。景帝還進一步減少賦稅。自高祖劉邦開始,田賦的征收標準一直是“十五稅一”;文帝時雖常有減免,但未改變稅則。景帝為真正減輕農民負擔,將田賦稅改為“三十稅一”,對封建社會而言這實在是一項巨大的改革,此後這項改革一直持續整個西漢王朝。稅率的降低,極大地促進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提高,這也是“文景之治”繁榮局麵產生的必要前提。在徭役方麵,景帝還縮短了男子服役的時間,並將年齡推遲3年,減輕了民眾的壓力。
漢景帝善於用人。針對當時眾多皇親國戚和官僚貴族專橫跋扈的現象,景帝任命執法嚴正的郅都、寧成、周陽由、程不識等為重要官職。寧成任中尉到任不久,就震懾住了京城裏胡作非為的權貴們。而敢於大膽進諫的程不識,景帝讓他做太中大夫,負責評議朝政,整頓朝綱。一些信奉法家思想、認真執法的官吏,被大加提拔任用,派往各地整頓秩序。景帝還將農業的發展與吏治的整頓相結合。朝廷對基層官吏的監察尤為重視,對侵擾百姓的官吏嚴加懲治,打擊擅用民力的官吏,以保證農業生產順利進行。而且朝廷還讓地方政府製定政策措施,勸導民眾務農。
漢景帝時期,對法律製度進一步改革。他體恤百姓,廢除肉刑,減輕笞刑,數次下詔書將笞數五百改為三百,三百改為二百,二百改為一百;並對刑具(竹板)的長短寬窄作統一規定,竹節也要削平,且行刑時不許換人,將以往打背改為打屁股,盡量保住犯罪者性命,從而不人道的殘忍刑罰更加減少,在一定程度上穩固了統治,安定了社會。其父文帝的仁愛思想,在景帝身上得到了完美體現。另一方麵,對法律程序、審判監督等,王朝也不斷加以完善。
漢景帝時期,學界士人爭鬥不已,最著名的爭論發生在黃老學派和儒家學派之間,是有關商湯滅夏桀、周武殺殷紂是否合法的問題。黃老學派認為,此乃弑君犯上;而儒家學派認為這是一場革命,是促進社會進步的正義之舉。前者的代表人物黃生說,桀紂雖有過失,但始終是君主,作為臣子隻能盡職責使其改正。而儒生轅固生立即反駁:“如此說來,那麼吾朝高祖取代暴秦,也是弑君犯上?”此時的爭辯已成為極敏感的政治行為,景帝的態度非常關鍵。不管肯定哪方,給反對方帶來的打擊將是致命的。劉啟這次充當了和事佬,他說:“學者即使不談論湯武,也不能說是愚蠢。”就這樣化解了爭端。實際上,從維護王朝穩定的基礎來說,他更讚成轅固生。但是,漢初上下皆信奉黃老學說,儒家思想並不得寵。不久,竇太後召見排斥黃老之說的轅固生,竟讓他進入欄中鬥野豬。此時景帝又出來解圍,賜予轅固生一把利刃,方使他躲過一劫。
軍事方麵,北方的匈奴是漢初各個皇帝心頭的一塊病。冒頓單於公元前201年發兵圍攻馬邑(今山西朔縣),次年冬又占領晉陽(今山西太原)。高祖親率大軍30萬迎擊,收複晉陽後又乘勝追擊匈奴直達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但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後來被圍平城白登達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隊斷絕聯係,處在孤立無援的困境中。幸虧采用陳平計謀,向冒頓單於閼氏行賄,才得脫險,史稱“白登之圍”。漢初政府感到自身實力不足,再者國內經曆長期戰爭,急需恢複生產,於是就采用婁敬建議,與匈奴和親。漢朝方麵從宗室中挑選女子,當作公主嫁給單於為閼氏,並每年奉送其大量絮、繒、酒、米等物品,並與其進行貿易。文景兩朝,匈奴也經常到邊境騷擾,掠奪物資。二帝以大局為重,仍采取高祖時就開始的和親政策,為營造國內良好的經濟環境,保證長城內的穩定,一心一意謀發展,等待大決戰時機,而這也是其“黃老無為,休養生息”政策的延續(直到武帝時代,衛青和霍去病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取得節節勝利,被動的局勢才有所好轉)。文景時雖沒有發動大規模戰爭,但他們對邊境仍非常關注,二帝甚至常親自巡視邊防。同時,邊境也湧現了不少著名將領,為今人所熟知的當屬“飛將軍”李廣(?—公元前119,隴西成紀即今甘肅泰安人,早年在鎮壓吳楚七國之亂中立有戰功)。他曆經文景武三朝,在對匈奴的防禦上作出了不少貢獻,後人有詩雲“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但是,漢景帝時期發生了一件令他最痛心的事:長子劉榮之死。劉榮原為太子,後被貶為臨江王,因犯法入獄,被一向奉公守法的郅都審訊,畏罪自殺。據說劉榮當初被投入監牢後,曾試圖從獄卒那裏借來紙筆向景帝求救,可是遭到郅都拒絕。劉榮自知沒有活路,又不願在公堂受辱,於是自殺。竇太後知道自己愛孫慘死獄中,悲傷欲絕,一定要嚴辦郅都。而景帝一心維護,隻將他發配至邊境抗擊匈奴。而後景帝雖一直保護他,最終仍被竇太後殺害。愛子慘死,卻還是能懷著一顆包容之心善待臣下,常人實在難以做到,對一個手握天下至權的皇帝而言更是難得,景帝實乃真正的仁愛之君。可是,長子的死,對作父親的他來說仍是一場巨大的傷害。但對大漢王朝而言,這實在又是一樁因禍得福的大好事,因為它使未來一代雄主漢武大帝劉徹浮出水麵,即將開始其叱吒風雲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