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東漢中後期3(3 / 3)

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即延康元年(公元220)正月病逝。同年10月,其子曹丕廢漢獻帝,自己稱帝,即魏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至此東漢徹底結束。隨後,公元221年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即昭烈帝,為與西、東漢有所區別,世稱蜀漢。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稱帝,即吳大帝,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國號吳。中國正式進入三國鼎立時代。

第九節說說這位無奈的漢獻帝

漢獻帝像

漢獻帝(公元181—公元234),即劉協,字伯和,漢靈帝劉宏子,漢少帝劉辯弟,原封陳留王,公元189—公元220年在位。其生母是王美人,因倍受靈帝寵愛,被嫉妒心極強的何皇後設計害死。公元189年(靈帝中平六年、少帝光熹元年和昭寧元年、獻帝永漢元年和中平元年——這大概是中國古代擁有年號最多的一個年份了)靈帝死,大將軍何進召董卓將兵入京,盡誅宦官。卓因廢幼主,立他為帝,時年才9歲。卓自為相國,攬朝政,並挾持他自洛陽遷往長安。卓死後,曹操入輔政,“挾天子以令諸侯”,遷他至許(今河南許昌),總攬大權,又受製於操,僅守位而已。建安二十五年操卒,子丕自稱帝,建魏皇朝,廢他為山陽公,漢亡。此後他還苟活了14年。

漢獻帝這位無奈的末代之君、傀儡皇帝,先後屢次被權臣挾持,真是可憐得很。他本來是很聰明、很有膽識的,也很想有番作為,可惜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時不我予,徒呼奈何。“時勢造英雄”,一介普通人,若有時勢推動,很可能一時間笑傲風雲;相反,一位英雄人物,若沒有時勢造就,很可能變得普普通通,甚至比普通人還不如。金哀宗完顏守緒、元順帝妥歡貼睦爾、明思宗朱由檢、清朝光緒帝……都有治理國家的大才,從各種能力和手段來說都夠得上一個稱職的帝王,但他們生不逢時,一即位就處在內外交困、山窮水盡時。整個皇朝由於幾代積弱難返,已造成山將崩潰、海快傾瀉之勢,絕非一人之力所能挽回。因此,這些有能力、魄力、智力的皇帝,便無可奈何地成了亡國之君,以身殉國。英雄末路,有時確實要比普通人更慘。而獻帝劉協比他們還慘,天時、地利、人和不占其一,畢生受人挾持,不能自主,偏又能力出眾,雄心勃勃。他的一生是典型的倒黴一生,“空有大誌卻鬱勃難舒,空有帝名卻被人視如兒戲;沒有窮奢極侈,也沒有暴戾專橫,卻一樣被人滅國”,不可謂不冤。從他被董卓推上帝位到被曹丕拉下帝位,從頭到底都是一幕傀儡的悲劇。在《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筆下,劉協就是一個有心振漢而無力回天的悲劇式英雄。《後漢書》對他的評語是:“傳稱鼎之為器,雖小而重,故神之所寶,不可奪移。至令負而趨者,此亦窮運之歸乎!天厭漢德久矣,山陽其何誅焉!”

當初十常侍之亂時,劉協和少帝劉辯逃出宮來,被宦官張讓和段圭綁架,在荒山野地裏奔波,吃盡了苦頭,受盡了侮辱;正倉皇間,迎麵遇上董卓率領的10萬隴西大軍奔騰而來,但見漫山遍野旌旗招展劍戟森森,一派兵強馬悍之狀。當先一彪型巨漢麵目凶狠,正是一代梟雄董卓本人,手持馬鞭,高聲喝道:“你們是什麼人?”劉辯見此情形,嚇得雙腿顫栗,哆哆嗦嗦,語無倫次。董卓本是野蠻之輩,見狀更加得意,再次厲聲問道:“怎麼不說話!”麵對凶焰滔天的董賊,少帝手下的內侍、太監和一眾文官沒人敢出一口大氣,隻怕稍有閃失便招來殺身之禍。隻有劉協此時挺身而出:“你是來劫駕還是來救駕?”董卓見是一個小孩,不由一愣:“當然是來救駕。”劉協更加高聲:“既然是來救駕,為何見了聖上不跪!”並朝劉辯指了指:“這就是當今天子,你還不下跪!”其實董卓早就看出他們來曆,隻不過故意想在小皇帝麵前抖抖威風。但劉協如此一說,再這樣耍大牌可就說不過去了,於是忙翻身下馬,高呼萬歲受驚。當時劉協才9歲,能以稚齡之輩麵對這麼大的陣勢而毫不慌亂,實屬膽識過人之奇童。這次大膽的應答,既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亮點,也是使他走向悲慘命運的轉折。

董卓見劉辯無能,遂立劉協為帝(除了他聰慧,另一個原因是,他為董太後所養,而董卓自以為與董太後同族),史稱漢獻帝;而自己則挾天子以令諸侯,專權跋扈一時。劉協隻是董卓舉給各路諸侯看的一塊招牌,一個光杆司令而已。他再怎麼聰穎過人,也隻能暫時做個傀儡,不要說重整祖業,就連起碼的尊嚴也不能保障。董卓為避反董聯盟的鋒芒,還燒毀洛陽宮殿,把他這具木偶搬到了長安,並準備取而代之。幸得司徒王允設計除了董賊,他才保住皇位。後來李傕、郭汜發生混戰,劉協又成為各路軍閥爭奪的目標,被他們搶來搶去,且追且殺,受盡流亡逃竄之苦。這一兩年裏,他就像一葉扁舟,在軍閥戰亂的海洋裏東飄西蕩,屢被劫持,完全不能自主。雖然這艘小舟性能優良,但一無足夠的汽油作動力,二無順風順水的天時襄助,能不傾覆已算萬幸。一番周折後,在將軍楊奉、國舅董承的救援下,獻帝好不容易率百官回到帝都洛陽,找到了一塊屬於自己的根據地,他開始封賞有功的大臣、將軍們。10歲出頭的他,已非常懂得怎樣為自己鞏固勢力。但洛陽已被亂軍燒劫一空,物質非常匱乏。不過獻帝並沒氣餒,而是和百官一道出城采野穀、找野菜,以度過眼前最危難的時期。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此時的劉協本已擺脫軍閥追殺,正想在洛陽大展宏圖,以舒胸中之氣;可命運偏偏和他作對,誰讓他飲鴆止渴、引狼入室,又碰上了今世最大的克星——曹操,他不得不再次接受被人挾持的命運;這次走得更遠,到了曹賊的老巢——許都。

當然,作為一個有雄心的帝王,漢獻帝還是在尋隙努力反擊。他的韜光養晦、忍辱負重,並不等於事實真相。可他既沒什麼政治鬥爭經驗,又是勢單力薄的“孤家寡人”,麵對強敵,無力的反擊隻能是導致更加慘敗。早在建安五年(公元200)獻帝就寫了血書衣帶詔,準備讓董承等舊臣聯絡劉備、孫權,秘密推翻曹操。但機密泄露,反被曹操殺了一大批忠於他的臣下,連已懷孕的妃子董貴人亦因與此事有牽連而被逼自縊,還遭禁止外戚宗族入宮。又經過了漫長的14年忍耐和醞釀,到建安十九年(公元214)獻帝再度反擊,他讓伏皇後聯合父兄伏完、大臣穆順等人,尋找機會以除掉曹操。可伏、穆等人又怎是曹操對手,三拳兩腳便被擺平。曹操率人進宮捉拿伏後,絲毫不顧及獻帝臉麵,讓軍士強拉硬拽,拖著伏後和她的兩個孩子出宮。伏後淚流滿麵,披頭赤足,問劉協:“真的不能活了嗎?”劉協嗚咽說:“我也不知道能活幾天了。”眼看伏後被人牽走,她那求生的欲望、那撕裂人心的淒慘哭叫,劉協心碎膽裂,但他隻能掩麵而泣。結果伏後和兩個孩子都被斬首。曹操明知獻帝是主謀,但並沒因此殺他。曹操並不想落下弑君的罪名,隻是把他囚禁起來,不得和任何人接觸。翌年,曹操又逼獻帝立其女為後,明為婚姻喜事,實與在身邊埋下一顆炸彈無異。可惜一條真龍,從此徹底困死淺灘。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曹操終於死去,其子曹丕可沒什麼耐心,立刻逼獻帝退位禪讓,自己坐上寶座,改建康元年為黃初元年,國號魏。本來獻帝還曾天真地以為,曹操死後他就可以重新當上皇帝,沒想到等來的竟是讓他退位的詔書。情勢所逼,做了31年傀儡、40歲的他隻能違心退位,被勒令搬出宮去,貶到窮地山陽,了其餘生。東漢就此滅亡。由於當時盛傳劉協被殺,故劉備以此為籍口,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即皇帝位,建立蜀漢。魏青龍二年(公元234)劉協無聲無息地病逝,成了漢室的殉葬者、時代的犧牲品,終年54歲。明帝曹叡以素服為其發喪,以漢天子禮儀葬其於禪陵,算是對他的特大照顧——畢竟,他還是魏太祖曹操的女婿、魏文帝曹丕的妹夫、你魏明帝曹叡的姑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