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辨證論治”呢?因為使用寒涼藥物治療熱性病,是中醫的“正治法”;而使用溫熱的藥物治療,就屬於“反治法”。但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治療方法,都是用於治療熱性疾病的,相同的症狀,不同的治療方法,究竟該如何區別和選擇?就是要學會辨證。不僅僅是表麵的症狀,還要通過多方麵的診斷(望聞問切四診)和醫生的分析(辨證分析)得出症候特點,才能處方。這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診斷方法。“辨證論治”的出現,對後世中醫學發展起到了絕對的主宰作用。
何謂“六經辨證”呢?那就是在治療外感病時,將病情由淺入深地分為6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些共同的症狀特點,並衍生出很多變化。這一時期的用方和選藥就可以局限在某一範圍,隻要辨證準確,方子的運用就會有很好的療效。但此“經”絕不同於經絡的“經”,它包含的範圍要寬泛得多。該書中的113個處方,也都是頗具奇效的經典配方,被後人稱作“經方”。運用得當,常能頓起大病沉屙。因此,《傷寒論》也被稱為“醫方之祖”。
前些日子,以“學術打假”著稱的方舟子,在他新出版的一本著作《科學成就健康》中,對我國傳統醫學經典進行了批判,提出“科學看待中藥的毒副作用”。他說:“張仲景作為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他的醫學知識可以說基本上都是錯誤的,遠遠比不上今天任何一名正規醫學院校畢業的學生。”而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高學敏則馬上反駁道:“古代醫學著作是中醫學院學生的必修課,精華遠遠大於糟粕。”不管怎麼說,傳統中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國粹,盡管有其缺憾,也需要改良,但想一下子徹底打倒,那不過是癡人說夢罷了。
第九節神醫華佗的傳說
華佗像
一代梟雄曹操在赤壁被孫劉聯軍大敗後,回到許都(今河南許昌),心裏鬱鬱不樂。偏在這個時候,他最鍾愛的小兒子倉舒得了重病。家裏人到處請醫抓藥,都不見效。眼看孩子沒有救了,曹操傷心地說:“要是華佗在,孩子不會死得那麼早。”因為華佗已經被他殺了。
回憶往事,曹操一直患頭風病。一遇到工作緊張即病情發作,痛得受不了。他聽說華佗醫術高明,就把人家給請了來。華佗給他紮了幾針,頭痛就止了。曹操不肯放他,想把他留下來做隨從醫官,好隨時給他治病。華佗樂於助人,熱心給大眾治病,更希望手持金箍鈴,奔走於百姓間,所以不願老是呆在曹操身邊,隻為一個人管藥箱。於是他借口回家探親,順便取點藥。曹操當時沒有懷疑,讓他走了。華佗回到家,托人給曹操捎了一封信,說他妻子病得厲害,一時回不了軍營。曹操一再催促,華佗還是拖著不去。曹操又命令郡縣官吏去催,也碰了軟釘子。這一來可惹惱了老曹,便派了個使者到譙縣去調查。並告訴使者,如果調查下來,華佗妻子確實有病,就送他40斛小豆,聽任對方推遲假期;要是華佗謊言搪塞,就把他抓來。
結果華佗被抓來了,帶到許都。曹操認為他故意違抗自己的命令,大逆不道,下令將他處死。謀士荀彧認為這個處置太重了,勸老曹道:“華佗醫術高明,他一死,牽涉到許多人的生命,希望丞相從寬發落。”曹操本來也是個愛惜人才的人,自從打敗袁紹後,有點驕傲起來。再說,他正在氣頭上,哪裏聽得起勸阻。他氣呼呼地說:“哼,我不怕天下就沒有像他那樣的醫生。”說完,還是命人把華佗殺了。
但從此後,曹操發頭風病,就再沒找到合適的醫生給他治療。可他並不肯承認自己做錯了事,說:“華佗這小子是有心不肯根治我的病,即使我不殺他,也不見得會治好我的病。”直到小兒子倉舒死了,他才懊喪萬分。
曹操所說的華佗,是我國曆史上一位著名醫學家,一名旉,字元化,和曹操同鄉(沛國譙即今安徽亳州人),約生於東漢末永嘉元年(公元145),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但《後漢書·華佗傳》則有“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之說,即他應該生得更早點,年紀更大點,隻是仍保持著鶴發童顏。華佗自小熟讀經書,尤其精通醫學,擅長方藥、針灸及外科手術,“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他讀過扁鵲的醫書,也讀過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並稱讚後者“此真活人書也”。不管什麼疑難雜症,到他手裏,大都藥到病除,人稱“神醫”。當地官員和朝廷太尉聽到華佗的名聲,征召他做官,他都推辭不去。曹操殺他頭之前,他以自己一卷醫書(《青囊經》,後“青囊”遂成中醫代名詞)授予獄吏,對方卻畏而不敢接。華佗憤然舉火將醫書焚之,自此其精湛醫術不得後傳,甚是憾事。要不倒可以與《傷寒雜病論》有得一比。
華佗最神奇並由他獨創的醫術,一是“麻沸散”,一是“五禽戲”。
華佗是人類有記載以來第一位利用麻醉技術對病人進行手術治療的外科醫生,早於西方1600餘年,後世尊其為“外科鼻祖”,西方學者譽其與“歐洲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媲美。酒服式麻沸散是他配製的一種麻醉劑,用於外科開刀做手術。據日本外科學家華岡青州考證,其組成是曼陀羅花一升,生草烏、全當歸、香白芷、川芎各四錢,炒南星一錢。有個病人患肚痛病,痛得很厲害,才過得十多天,胡須眉毛全脫落下來了。華佗一診斷,說:“這是脾髒潰爛了,得趕快開腹治療。”他於是讓病人服了自己製的麻沸散,很快就全身麻木,不再知道疼痛;然後迅速將其腹腔打開,把壞死的脾髒切除,再縫好創口,敷上藥膏。過了四五天,創口愈合,一個月就康複了。明代陳嘉謨的《本草蒙筌》推崇他是:“魏有華佗,設立瘡科,剔骨療疾,神效良多。”
華佗不但會做外科手術,還善於治療內科,極其準確。一天,有兩個官員同時鬧頭疼發熱,來找華佗看病。經華佗問明病情,給一個開了瀉藥,另一個開了發汗藥。有人在旁邊看他開藥方,問他為什麼病情相同,用藥卻不一樣。華佗說:“這種病表麵看起來一樣,其實不同。前一個病在內部,該服瀉藥;後一個隻是受點外感,所以讓他發發汗就好了。”這兩人回去各自抓藥服了,病果然都好了。
有關華佗治病的傳說在民間還有很多。據說有個太守生病,請了許多醫生都沒治好。華佗診斷後,認為這種病隻有讓本人發怒才能治好。他便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貴的診費,卻拖拖拉拉不認真為其開方抓藥;幾天後又竟不告而別,並留下一封信罵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太守之子知道華佗用意,暗暗叮囑家人別去抓他。太守聽說抓不到人,更加怒氣衝天,一氣之下嘔出幾口黑血。不想這一嘔,病反而好了。
華佗創造的“五禽戲”,是我國第一套體操性質的療養健身活動。其動作是模仿虎的撲動前肢、鹿的伸轉頭頸、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腳尖縱跳、鳥的展翅飛翔等,能使全身肌肉和關節都得到舒展。傳說華佗在許昌時,天天指導許多瘦弱的人在曠地上作這個體操,並告訴大家:“你們可以經常運動,用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
今江蘇沛縣有華祖廟,廟裏的一副對聯,總結了華佗的一生:“醫者刳腹,實別開岐聖門庭,誰知獄吏庸才,致使遺書歸一炬;士貴潔身,豈屑侍奸雄左右,獨憾史臣曲筆,反將厭事謗千秋。”
第十節中國數學“聖經”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數學專著,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種。從某種意義上說,它還應該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數學巨著。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數學體係的形成。它在中國數學史上的地位,就像《史記》在中國史學史上的地位、《論語》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離騷》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一樣,是首屈一指、無與倫比的。有人甚至說,它就是中國數學“聖經”,可與歐幾裏德的《幾何原本》在西方世界的影響媲美。美國著名數學史學家說:“事實證明,中華民族是富有才華的,中國人是建立早期數學科學的先驅者。”
《九章算術》係統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是一部集大成之著。它稟承先秦數學發展的源流,進入漢朝後又經許多學者的刪補才最後成書,最遲在公元一世紀下半葉,也就是西、東漢之交時已有了現傳本,真正是幾代人共同勞動的結晶。後世許多人曾為它作過注釋,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國與西晉之交的劉徽(公元263)、唐朝的李淳風(公元656)等人。後世的數學家,大都是從它開始學習和研究數學知識的。唐宋兩代,都由國家明令規定它為教科書。1084年由當時的北宋朝廷進行刊刻,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數學書。該書中的一些知識,在隋唐時期就已傳入朝鮮、日本,後來還傳播至印度和阿拉伯,甚至經過這些地區遠至歐洲。可以說,它是中國為人類數學發展做出的又一傑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