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
從小店起家
我從小長大,所接受的競爭都是無往而不勝的。既然能做到,為什麼不去拚搏一下?這次即使達不到目標,我也做了一次有益的嚐試。——沃爾頓沃爾頓從小店起家籌措資金加盟連鎖店
為了與湯姆的生意盡快做起來,沃爾頓就與海倫商量:“海倫,我想,我們可以從你父親那裏借到其餘的錢。”
海倫是一位富有活力而又很有主見的人,她馬上說:“嗯,可以。我父親跟我說過,他對你充滿了信心,我想他會非常支持我們。”
沃爾頓當時高興地說:“真的,嶽父是這麼說的?那我一定要幹出個樣子來給他看看!”
海倫與父親羅布森通了電話,羅布森回答說:“好,我同意借給你們20000美元。”
海倫高興地說:“嗨,薩姆,看來我也要準備與你當雜貨店老板了。”她勇敢地放棄了自己的法律專業,成為沃爾頓生意上的最佳搭檔。
有了父親的支持,海倫對沃爾頓說:“薩姆,我考慮過了,如果要搞,我們也不要搞合夥企業,合夥風險太大。因為我從我們家的情況就已經發現,有些合夥企業最終結局很糟。要幹一番事業,唯有走自己幹的道路。我們還是自己幹吧!”
沃爾頓又趕回到本·富蘭克林公司,看看他們有什麼其他機會可以提供。
公司總經理告訴沃爾頓:“嗯,是這樣,公司有一家本·富蘭克林雜貨店要出讓經營權。該店在阿肯色州紐波特。紐波特是一個棉花集散地和鐵路交會點,大約有7000人口,位於阿肯色東部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區。”
沃爾頓身上還穿著軍服、掛著武裝帶,乘火車從聖路易斯南下趕到紐波特,下車後從前大街走到這家商店,仔細打量了一番。
一個來自聖路易斯的人正經營著這家店鋪。沃爾頓從側麵了解了一下,這個店的生意做得很糟,店主一直虧損,所以想盡快丟掉這個包袱。
沃爾頓意識到自己上當了,被本·富蘭克林公司派到這裏來救這個家夥。但是他想:“買賣是人做的,不同的人經營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他充滿了信心,所以就迫不及待地以 25000 美元買下了這個店麵。
在那時候,沃爾頓深信紐波特和本·富蘭克林商店具有巨大的潛力,所以他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我要使我這家紐波特的小店在5 年內變成阿肯色州經營最好、獲利最多的雜貨商店。”
沃爾頓感到自己有能力做到這一點:“我從小長大,所接受的競爭都是無往而不勝的。既然能做到,為什麼不去拚搏一下?這次即使達不到目標,我也做了一次有益的嚐試。”
沃爾頓在買下這個店之後,才了解到這家店鋪確實是個爛攤子。它的營業額一年大約隻有 72000 美元,它的租金占了營業額的 5%。在沃爾頓看來,這似乎還算合理。但後來聽說,這個房租是百貨業中人們聽到的最高的。沒有按營業額的 5%支付租金的。
此外,這家商店還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就是位於大街對麵的斯特林商店。該店有一個精明的經理約翰·鄧納姆,其一年的營業額為15萬美元,整整是自己這家商店的兩倍。
盡管沃爾頓自己充滿了信心,但是他在經營雜貨商店方麵一點兒經驗都沒有。於是,本·富蘭克林公司送他到阿肯色州阿卡德爾菲亞的本·富蘭克林商店接受了兩周的培訓。在這之後,就靠他自己了。
1945 年 9 月 1 日,沃爾頓的商店正式開張了。
這是沃爾頓正式做老板的第一個零售店,專賣5美分至10美分的商品。這是一家典型的舊式雜貨店,50米寬,100米深,麵臨前大街,位於市中心,向外遠望看得到鐵路。商店裏有現金收銀機,整個店堂每個櫃台後麵都有供店員走動的通道,店員們坐等著顧客上門。
開業之後沒多久,沃爾頓就發現了自己在經營方麵的幼稚和無知。他開始把目光聚集到大街對麵的斯特林商店了,他發現約翰·鄧納姆的那雙眼睛很少出現在窗戶邊了。這反而讓他有點不自在,難道他認為自己不值得重視嗎?
一天中午,太陽熱辣辣地烤著大地,多數人都在休息。大街兩邊的樹蔭處,有人在一邊喝著冰啤酒一邊閑散地聊天。沃爾頓將最後的物品擺放到貨架上,他不停地在店裏穿梭,碰碰這兒,弄弄那兒,他對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懷有很大的不滿。
這時候,有兩個客人走到對麵的斯特林商店,片刻之後,他們每人拎著袋子說笑著走了出來。沃爾頓雙手交叉在一起,呆呆地注視著這剛剛發生的一幕。
為什麼同樣的貨品,同樣在一條街上,對麵商店的客源卻比自己要好很多呢?越來越多的問題讓沃爾頓困惑不已。他一直好奇地看著對麵的動靜。過了一會兒,他看到約翰·鄧納姆匆匆走了出去。
於是,沃爾頓走進了那家商店。
這樣炎熱的天氣,那裏的店員卻沒有昏昏欲睡的狀態,而是熱情洋溢地接待了沃爾頓。或許時間太短,他還不曾了解麵前的這位先生正是競爭對手。於是,沃爾頓仿佛進入到一位藏寶專家的密室,最讓他興奮的是主人不在。
他開始觀察約翰所做的一切,趁著店員沒有注意的時候,將商品的價格、陳列位置、貨品清單寫在早先準備好的記事本上,準備將這些寶貴的資料帶回去研究。
次數多了,約翰也注意到了沃爾頓的行動,表現得非常惱火,雖然沒有發生肢體衝突,但一直對沃爾頓冷嘲熱諷。
經營商店初獲成功
自從1945年沃爾頓買下自己的第一家商店之後,他就立誌要把零售業這門學問研究透徹。
在觀察其他經營對手經營管理的同時,沃爾頓還從管理一家本·富蘭克林特許商店中學到了大量有關經營的知識。本·富蘭克林公司對管理各個獨立商店有一個出色的經營計劃,對連鎖加盟的商店有著刻板的程序。
本·富蘭克林公司還有自己的一套會計製度,有工作手冊告訴加盟商該做什麼、何時做以及怎樣做。他們有商業報表,有應收賬,有損益賬,有小型分類賬簿,稱之為 “對照昨天賬簿”,在賬簿中可以按日對今年的銷售量與去年的銷售量作比較。
以前,沃爾頓在會計核算方麵沒有經驗,所以隻能根據本·富蘭克林公司的會計體係進行記賬。
本·富蘭克林公司要求所有的加盟連鎖店嚴格地照公司定下的規矩經營。公司不允許他們的各個特許經營者有較多的自行處置權。例如,商品是在芝加哥、聖路易斯或堪薩斯城集中調配的,由公司決定每個連鎖店賣什麼商品、賣什麼價錢,批發給各個店的價格也是統一的。
總部告訴沃爾頓:“公司選擇的商品正是顧客所需要的東西。你必須從公司至少訂購 80%的商品,如果你這樣做了,到年終時就能得到一筆回扣。如果你想得到 6%或 7%的淨利潤,必須雇用所規定的幫工和做所規定的廣告。”
沃爾頓了解到,大部分特許商店都是這樣經營的。
一開始,沃爾頓嚴格按照公司總部的規定經營他的商店,因為他一點經驗也沒有,確實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但是沒有多久,沃爾頓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他開始進行嚐試了。
沃爾頓製訂了他自己的促銷計劃,開始直接向製造商購買商品。他開著汽車到田納西州找到幾位能按低於本·富蘭克林公司的批發價格供貨的朋友。他費了大量口舌,與製造商討價還價,交換利益。
他說:“我想直接購買這些緞帶和領結。我不希望你們先把它們賣給本·富蘭克林公司,然後我不得不多付 25% 的錢再向他們購買。我要直接訂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