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田昭夫興衝衝地拿著第一台隨身聽趕回家,試著聽各種音樂,但盛田昭夫發現他的妻子不高興了,她感覺受到冷落。於是盛田昭夫決定,每個隨身聽帶兩副耳機。又過了一周,生產部門又做出一種機型,有兩個耳機插孔。
過了幾天以後,盛田昭夫邀請他的高爾夫球友、小說家正治薰去打高爾夫球。坐車開往俱樂部去時,盛田昭夫遞給他一副耳機,請他聽一盒錄音帶。盛田昭夫自己則帶上另一副耳機,觀察他的表情。
他很驚奇又很高興地聽到他的妻子、音樂會鋼琴家中村弘子正在演奏格裏希的鋼琴奏鳴曲。他開心地笑了,想說什麼,但是因為他們都戴著耳機,所以他不好說話。
盛田昭夫馬上意識到這是個潛在的問題。他的解決辦法是讓我們的人再在機子上加一個用按鈕控製的麥克風,這樣兩個人就可以通過“熱線”在音樂之上互相對話了。
盛田昭夫認為索尼公司已經生產出了極好的東西,他對此充滿熱情,但是市場銷售人員卻並不滿意,他們說這種東西會賣不出去的。對這樣一種大部分人都覺得沒用的東西盛田昭夫卻激動萬分,真讓他感到十分尷尬。但他對這個產品的生命力非常自信,所以他表態說他個人願意對它負全部責任。
他完全沒有理由為此後悔。這種想法就這樣堅持下來了,而隨身聽剛一問世就大獲全勝。其實盛田昭夫從來就沒有真正喜歡過隨身聽這個名字,但它卻似乎到處都很流行。
索尼美國公司和索尼英國公司都很擔心印上隨身聽這樣不符合語法的名字的產品恐怕賣不出去,但是他們還是堅持不改。後來雖然索尼公司在海外市場上又試過其他名字,在英國試過Stow Away,即收藏,在美國試過Sound About,即耳機,這些名稱沒有叫響,而隨身聽卻名聲大振。
最後盛田昭夫打電話給索尼美國公司和索尼英國公司,告訴他們:“這是命令,就用隨身聽!”
不久索尼公司就很難跟上訂貨的要求了,所以不得不設計出新的自動機械來對付潮水般湧來的訂貨。當然,他們鋪天蓋地的廣告也促進了銷售,在日本索尼公司雇用了年輕的夫妻星期天到東京銀座的“步行者天堂”去散步,一邊走一邊聽隨身聽,大出風頭。
雖然開始的時候盛田昭夫曾考慮到一個人單獨聽音樂顯得不大禮貌,但是使用者認為他們的小機器完全是個人的東西。盛田昭夫還在希望人們可以共享隨身聽時,就已經發現每個人都隻願意自得其樂,所以我們幹脆拿掉了“熱線”,後來在大部分機型上又取消了一個耳機插孔。
盛田昭夫一直認為隨身聽會成為流行的產品,但甚至連他都沒有做好準備。在銷售台數達到500萬時,他對曾一度持懷疑態度的項目組提出,他預計這隻是個開頭。從第一台隨身聽上市以來,他們已經賣出了2000多萬台,共有70種不同的型號,甚至還開發出防水和防沙型,更多的品種還在層出不窮。
非常有意思的是,隨身聽是把一些功能從錄放機中拿掉,現在卻幾乎走了一個圓圈,他們又把原來拿掉的功能拿回來,或者是再加上一些附加裝置,例如小型揚聲器,甚至還加了新的東西,例如從一盤磁帶拷到另一盤上。
索尼公司開始建立自己的銷售和分銷網絡,使他們的信息可以直接與用戶見麵。在適當的場合仍使用原有的分銷係統的同時,索尼公司也建立了自己的渠道,隻要有可能,盛田昭夫總是直接與經銷商打交道。
這樣一來,盛田昭夫可以認識經銷商本人,使他們懂得索尼產品的價值和用途。索尼的經銷商也就變成了傳播者,並且還鼓勵零售商也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