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2(3 / 3)

英夫年齡稍大,對搬家不太熱心,他不願意離開他的朋友。但是盛田昭夫還是真的送他們去了迪斯尼樂園,就住在那個公園的旅館裏,讓孩子們在去紐約之前玩了個夠。

盛田昭夫意識到了這次搬家對家裏人的影響,但是他相信“身臨其境”這種理論。一個星期之後他們來到紐約,在安家之前,他們把兒子送進了緬因州的維諾那培訓營。

盛田昭夫想象不出還有比這更快的辦法能使他們早日適應美國的生活節奏。培訓營規定他們在開始的兩周內不得去看孩子,這樣他們將要完全依靠自己,而且很快就會得到調整,以適應新的生活。

盛田昭夫把兒子送進培訓營後,他建議良子去考一張美國的駕駛執照,盛田昭夫告訴她,在美國每個人都必須開車。另外還有些業務需要她開車去辦。此外,盛田昭夫的兒子們在緬因州,他自己又要出差,良子必須學會自己照料自己。

盛田昭夫覺得他們應該能夠到郊區去看望朋友,周末時能夠出去旅行。在準備題試的時候,良子對自己有限的英語口語能力很擔心,她把全部的考試資料都背下來了,包括100道可能的試題,盡管她並不太懂。她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題試,路考也沒有問題。

當盛田昭夫在美國初建公司的時候,經常有日本的工程師和其他人到紐約來,良子對他們而言簡直成了無價之寶。有時候那些工程師會生病,或者吃不慣怪味的食物,或者遇到搞不懂的事情時需要幫助,這種情況下,良子除了會為他們做飯,還會給他們出主意。

他們的書房變成了一個電子實驗室,工程師們在那裏檢查和測試對手廠家生產的電視機。書房裏到處都是電視機、零件和工具,那些日本人整天地來回走動。

夏令營的生活剛開始的時候對兒子們來說是艱苦的。那裏沒有其他的日本孩子,他們被分到不同的小組,睡在不同的帳篷裏。營長買了一本英日字典,這樣在他們完全搞不清楚的情況下,他還可以對他們說幾個他剛學會的日語單詞。

昌夫說,他在那裏事事都照著別人的樣子去做,剛開始的時候他並不懂為什麼要那樣做。在維諾那培訓營有很多讓個人選擇的機會,這與日本的夏令營大不相同,日本的夏令營中每個人學的都是同樣的課程。昌夫總是與多數人一樣。

由於他們年齡的不同,英夫被分到中級班,昌夫被分到初級班。所以他們隻有在吃中飯的時候才能見麵。兩個不會說英語的日本孩子要學會怎樣打棒球和遊泳,還要與美國孩子一起攀登岩石,而這些孩子說的卻是第三種語言——美國俚語。

他們和其他的營員相處得很好,盛田昭夫和妻子周末時盡可能地去看望他們。英夫特別能吃,他很喜歡充足的份飯,各種冰激淩,大量的西瓜和水果汁。

昌夫不太喜歡培訓營,但是第二年夏天到了該回營的時候,他還是急切地想回去。後來到了要退營的時候他還感到不高興。

孩子們學會了獨立自主和美國式的作風,這些對他們都是非常健康的。他們看出了美國人與日本人之間的區別,開始懂得了祖國的榮譽感和國旗的象征意義。

每天早晨,他們感受到唱美國國歌和升美國國旗時的偉大。後來盛田昭夫在東京建一所新房子時,也豎了一個旗杆,兩個兒子回到國外去上學之前,每天早晨他們都要去升起一麵日本國旗。

那一年直子太小,還不能到夏令培訓營去,所以她被送到了城裏的畢奇伍德培訓營,隻在白天接受訓練。她慢慢地習慣了新的生活,很小的孩子看起來有一種適應性。

在紐約上完一年級後,她看來已經夠條件上夏令營了,由於聽她哥哥講了維諾那培訓營的故事,她自己也這樣想。

第二年過了兩周之後當盛田昭夫他們第一次去看她時,她帶他們走到湖邊,上了一艘小船,她自己劃船讓他們到處周遊,她為取得的成績感到自豪。

良子的英語剛開始時非常糟糕,但是她下定決心學好它,她學英語,聽英語,而且很快就交了一些朋友。

每當盛田昭夫出差在外時,如果她在公司沒有重要的事要辦,她就帶孩子們去卡特斯基滑雪,或者到紐約市郊去看望朋友。周末如果盛田昭夫在紐約,有時他們會出外野餐,良子開車,盛田昭夫就把地圖放在雙膝上,像一個導航員。

良子對招待來賓也很內行,舉辦午餐會和雞尾酒會她隻要一個日本的幫手,她就像是個勤勞的女傭。

良子剛開始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困難,因為美國客商和其他一些人的妻子經常邀請她去赴午宴,而盛田昭夫他們當時在紐約隻有一個翻譯,還是個男的,良子覺得帶他去參加婦女們舉行的午宴不太合適。

另外在日本,男人們從來不帶妻子參加外麵的業務娛樂活動,在其他的場合,當兩對或者更多的夫妻同時出席時,丈夫總是和妻子坐在一起。但是按西方的禮儀,男主人會讓女貴賓坐在他的右邊,經常離她的丈夫較遠,所以良子真正地感受到了語言交流上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