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3(2 / 3)

1964年,因為日本要主辦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而日本的每個家庭似乎都需要一台彩色電視機來觀看比賽,所以索尼的生意特別好,以致要開一家新的電視機裝配工廠來滿足對彩色電視機的需求。

奧運會的激情實際上給整個國家帶來了一個共同的目標。

奧運會促使國家去實施很多重要的、必需的改進。還在奧運會日程以前很久的時候人們就急需東京的高速公路和高速子彈列車了。當日本申辦奧運會並獲得這個榮譽後,很明顯,道路係統是不能應付即將到來的交通狀況的,而且日本也不能容忍在電視轉播中丟臉,讓全世界都看到日本有名的交通堵塞。

這種現象有時會在城市的大街上延伸好幾千米,有時還會持續幾個小時,於是高速公路以創紀錄的速度修建起來。

籌辦者們還意識到奧運會期間彙集的大批記者中會有成千上萬的人是第一次來到日本,他們還會去參觀京都的古都,大阪的商業中心,以及沿著太平洋從東京、廣島直至南邊的九州的其他地方。

這些人將會使現有的鐵路係統擁擠不堪,加上它本來就需要加以改造了,於是將最新的技術融合在一起,修成了一條計算機化的高速鐵路——新幹線。

在奧運會的準備活動中,對東京的羽田機場進行了擴建和現代化的改造,大批的新賓館拔地而起,新的風景點美化了城市,不少的私人和日本公司針對奧運會開發新項目和新產品。

政府的有關部門認識到汽車和卡車喇叭的噪音是一個汙染問題,會有損日本的形象,於是他們利用這種全國性的改進運動的機會,製定了法律來禁止不必要的喇叭聲,使得城市得以安寧。

這種針對某一全國性事件而掀起的現代化運動並不是日本人的獨創,但是它卻大見成效。

1972年北海道的劄幌主辦冬季奧運會,整個城市也經曆了一場相同的現代化運動,還包括建起了該市的第一條地下鐵路,奧運會期間的來訪者都對這些變化感到驚奇。隨著城市設施的現代化,市民們也因自己的城市趕上了現代化而感到自豪,將過去的陳規陋習甩在了身後。劄幌的市民變得更加成熟,開始用更加廣闊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國家的其他地方和外麵的世界。

對於盛田昭夫而言,整個20世紀60年代後期,有兩件事變得越來越重要了,一是要到世界各地去出差;二是要到日本各地去視察日益擴大的生產網絡和研究機構。

一天到晚時間都不夠用,所以公司理所當然地需要有自己的飛機,後來還有了直升機。這種事即使今天在日本也是少有的,日本的普通航空業比美國落後得多。

但是為了提高效率,盛田昭夫很快就獲得了自己決定乘車還是乘飛機的權利。另外,盛田昭夫也可以乘獵鷹噴氣式飛機去中國或者別的地方,但是盛田昭夫還是經常搭乘民航班機。

長途飛行對盛田昭夫來說卻並不像對其他人那樣令人疲倦,他在飛機上睡得很好。事實上有時候他在飛機上比在旅館裏休息得更好。他帶一點壽司上飛機,也就是簡單的醋飯團和生魚,還要喝一小瓶日本米酒。然後用毯子把自己裹成一團,告訴空姐不要因吃飯、喝飲料或者看電影而叫醒他,不一會兒他就睡著了。

1985年盛田昭夫擔任了日本電氣工業協會會長,這使得他出差不像過去那樣頻繁了,但是他還得想方設法安排環球跳躍式的出差旅行。

由於這樣的出差,他必須想辦法來完成他的工作。因為索尼公司一半的業務在國外,而且索尼公司的風格是當一個產品的革新者,所以沒有現存的模式可以遵循。盛田昭夫必須提出一套適合於自己的係統,在這種係統下索尼公司才能夠生存下去。

由於通信係統時時刻刻都在改進,所以不管你在什麼地方都可以保持聯係,而盛田昭夫因為一天到晚都在打電話,因此被人稱作電話迷。

盛田昭夫喜歡待在歐洲,特別是為了音樂和一些偉大的音樂家,盛田昭夫通過他們的產品和業務、藝術上的共同朋友與他們中的很多人成為至交。

東京和紐約的索尼展示室深得人心,這使得盛田昭夫相信索尼公司需要在東京的中心建立一個永久的標誌,因為他們的辦公室和工廠都遠離鬧市區。

索尼公司在銀座區買下了一個街角,正好處在城市最熱鬧的十字路口上,他們在那裏蓋了一座8層的大樓,這是建築法規所允許的最高樓層。雖然無法再向上發展,但往下卻沒有什麼阻礙,所以在大樓的下麵又做了6層。

地上部分是購物中心和公用設施樓層,空間已經很寬裕,盛田昭夫決定將地下的幾層用於特殊用途。公司裏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來訪者,這使盛田昭夫想到可以在大樓裏開個自己的餐館來招待這些客人,這樣肯定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日本人喜歡在外麵吃飯,在餐館裏娛樂,索尼公司也可以借此賺點錢。對於決定辦一個什麼風格的餐館,卻頗費了一番躊躇。

盛田昭夫不打算辦一個日本餐館,雖然這樣做看來是符合邏輯的。

有一次,他到韓國去旅行,每天晚上都吃韓國菜,盛田昭夫意識到出門在外的人偶爾也會喜歡當地的食品,但並不是每天都想吃的。另外也很難與真正的老牌日本大餐館競爭。盛田昭夫覺得中國餐館也不是個好主意,因為東京的中國餐館太多了,以至於那些廚師經常“跳槽”。當時東京的法國餐館很少,而且沒有一家是正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