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3(3 / 3)

盛田昭夫以前經常到法國去出差,他還認識馬克西姆這家餐館的老板路易斯·法達布,盛田昭夫知道當時他正在為泛美航空公司提供一等艙的飛機快餐,所以他有可能對這種具有新意的事感興趣。

盛田昭夫找到他,並對他談到在東京開一家“翻版”的馬克西姆餐館,采用正宗的裝潢,與法國廚師同樣的菜單、酒和餐桌服務,與巴黎的風格一模一樣。他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於是盛田昭夫派他的建築師到巴黎去了一趟。

索尼大樓的兩個底層被改建成馬克西姆餐館。1984年,法國的La Tour d'Argent,即銀塔餐館在一家東京旅館裏開辦了分店,從那以後,東京的法國餐館和小吃店就越來越多了。

法國來的客人在這裏發現這麼好的法國風味食品,都感到非常高興。現在在巴黎甚至還有一家日本人開的麵包房,向法國人出售法式麵包。

此外,盛田昭夫還決定要在巴黎開一間展示室,並認為必須開在香榭麗舍大街上,盛田昭夫認為這條大街可能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街道,甚至比紐約的第五大街更有名,尤其是晚上,它更加繁忙。深夜裏紐約的第五大街上隻剩下幾家書店還開著門,其他的商店都打烊了,但是香榭麗舍大街上的行人不管什麼時候都是摩肩接踵。

在索尼美國公司成立後不久,又成立了索尼海外公司,這家公司設在瑞士的朱格。

在倫敦和巴黎索尼公司曾請過當地的代理商幫助銷售產品。在美國自辦銷售和市場經營後,盛田昭夫從中得到了信心,所以他決定在歐洲也應采用同樣的方法。

為了撤銷原來的那些銷售協議,他們進行了冗長的、艱難的談判。更改索尼公司與倫敦的代理商之間的協議相對而言比較容易,盡管索尼公司在那裏長時間地虧損。

索尼公司與法國公司之間的事卻很難辦。為了撤銷與原來在法國的代理商之間的協議,談判花費了幾年的時間。索尼公司的代理商既是財政部長的好友又是一個非常熱衷於打獵的人,他有一架私人飛機。他經常帶著財政部長出遊打獵。

當索尼公司想撤銷與他的代理協議、建立自己的下屬公司時,財政部沒有給予批準。盛田昭夫通過律師長期與之斡旋,最後政府很不情願地批準了,但是隻能成立一個各占一半股份的合資公司。盛田昭夫接受了這個辦法,並選擇了斯維茲銀行,來作為合夥人。

與在法國的艱難曆程相比,索尼公司在德國很容易就建立了一家下屬公司。因為盛田昭夫不願意索尼公司和職員卷入到日本人的圈子裏去,他們主要集中在杜塞爾多夫,所以他們把索尼德國公司建在科隆,通過高速公路到那裏去是很容易的,但是又保持了足夠的距離,以致職員們大部分的時間都隻能跟德國人打交道,而不是跟海外的日本人混在一起。

1971年,索尼公司在巴黎的索尼展示室正式開張,正如盛田昭夫所希望的,它開在香榭麗舍大街上,當時索尼夏威夷公司、索尼巴拿馬公司和索尼英國公司已經紛紛成立。

雖然盛田昭夫當時認定在美國開一家工廠的時機已經成熟,但是這一步驟要付諸實施卻並不輕鬆。

回顧1963年,盛田昭夫剛搬到美國去時,一家日本化學公司決定在美國開辦工廠,盛田昭夫曾與這家公司的總裁進行過一次錄音對話,那次談話後來在東京發表在一家有影響的雜誌《文藝春秋》上。

在談話中盛田昭夫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在國外事先沒有建立銷售係統、沒有充分了解當地的市場行情就開辦工廠,那隻是一種錯誤。盛田昭夫認為必須先了解市場,學會怎樣把產品銷售出去,在采取行動之前必須建立信心。

一旦有了信心就應該全身心地投入進去。沒過幾年,那家化學公司感到銷售情況並不滿意,競爭又非常激烈,所以他們還是從美國退了出來。他們當初有點操之過急。

盛田昭夫一直很想在美國生產索尼公司的產品,但是他覺得隻有在已經占有很大的市場、了解到怎樣銷售並且可以提供售後服務的情況下才能開始這樣做。這些條件都具備之後,他們就可以從就地取材中獲得利益。

1971年,這個時機來到了。索尼公司產品的銷售量很大,公司將較大的整機運到美國來。這使盛田昭夫想到這樣一個問題,船運的運費是按體積計算的,而電視機中最大的零件是顯像管,顯像管其實是一種玻璃容器,裏麵是真空。也就是說為了把“真空”運過太平洋,索尼公司付出了大量的金錢,這樣的做法看來太不合理了。

另外,在大市場的當地辦廠還有一個明顯的好處,那就是可以隨時根據市場的趨勢來調整生產,使設計更加容易及時滿足市場的需要。

當時盛田昭夫的妹夫岩間和夫很讚成這個想法,他是索尼美國公司的總裁,住在紐約,他已經找到了好幾個廠址。

剛開始的時候公司隻是在工廠裏把從日本運來的部件組裝起來,但是到後來隻需要從日本發運電子槍和一些特殊的集成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