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9(2 / 3)

壟斷,意味著打敗其他競爭者。此時的環境對洛克菲勒實現壟斷下遊煉油和銷售非常有利。他決心破釜沉舟,在這場戰鬥中,唯一的幸存者隻能是他自己,這的確是一場殊死的搏鬥。

弗拉格勒不滿足於隻製造木桶這類小玩意兒,他覺得壟斷下遊產業的時候到了:“約翰,如今石油這麼景氣,也正是世界各地大量消費石油的時代呀!但是,你難道不想擴大我們煉油廠的規模嗎?這和我們從前做小麥、鹽的生意一樣,興旺的時候人們會有大量的需求。如果我們被機器限製,生產速度跟不上需求的增加,那麼還談什麼控製世界市場呢?”

弗拉格勒想要點燃這場壟斷爭霸戰的導火索。

“控製世界市場實際上就是壟斷!”弗拉格勒果斷地說,而洛克菲勒默默地聆聽著。

當時美國有六大煉油中心,內地有3個中心:油區、匹茲堡、克利夫蘭;沿海有3個中心:紐約、費城、巴爾的摩。為了爭奪控製權,都在使盡渾身解數,樹立自己的優勢。

洛克菲勒和弗拉格勒也在挖空心思,琢磨著怎樣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弗拉格勒對石油業的情況了如指掌:“公司要發展,就要不斷地開發新的煉油技術。可是在這方麵,我們可不是亞利加尼德國集團的對手。要論資本實力,紐約和費城的實力都相當雄厚。”

“那我們的出路在哪裏?”洛克菲勒沉靜的目光直視弗拉格勒。

“運輸費用直接關係到成本的高低,我們不如在運費上動動腦筋。我想我們應該和鐵路簽訂合同,爭取在運費上打折扣,這可是一大筆費用啊!”弗拉格勒用不容置疑的口氣說,洛克菲勒則興致勃勃地聽著。

弗拉格勒接著說:“有的石油公司隻在需要時才用鐵路,不需要時就不會找鐵路,使鐵路經常無生意可做。如果我們和鐵路簽約,每天固定運多少油,運量又大,鐵路一定會在運費上打折扣。”

弗拉格勒用力地拍了一下桌子:“和鐵路談判的事由我去做。我保證讓我們的公司得到好處。”永遠樂觀的弗拉格勒目光炯炯地盯著洛克菲勒,唇上的胡須驕傲地翹著。

洛克菲勒完全讚同弗拉格勒的分析。他立即追問道:“你想找誰去談判?是範德比爾特,還是古爾德?”

範德比爾特是紐約中央鐵路的總裁,曾當過水手,開過酒館,後來得到紐約鐵路築路權,靠著拍賣政府免費提供的鐵路沿線的土地,發了一筆橫財,以後成了名噪一時的鐵路大王。

古爾德是伊利鐵路的總裁,是南北戰爭期間倒賣皮革發財的暴發戶。後來用逐步買股票的方法,收購了伊利鐵路。他是個很有手段的人。

當時在克利夫蘭,要運進原油和運出精煉油,要經過3條鐵路:伊利鐵路、屬於紐約中央鐵路的湖濱鐵路,還有一條賓州鐵路。3家鐵路公司為爭取更多的運貨量,也在激烈地競爭。洛克菲勒要利用這種競爭,形成自己的優勢。

“我打算找範德比爾特。”弗拉格勒看來早已考慮成熟。

“那麼,如果古爾德跳出來怎麼辦?”洛克菲勒追問說,他考慮問題總是更周全。

“如果你先畏懼對手,那麼隻能把成功拱手讓給別人。”弗拉格勒的臉上是自信的微笑。

“好!那我就等著看你的成功!”喜歡冒險的洛克菲勒用手握住了弗拉格勒的手。

讓人始料不及的是,此時範德比爾特也正在急於得到洛克菲勒公司的大運貨量。他怕那兩家鐵路公司走在前麵,多次主動邀請洛克菲勒前去會麵。洛克菲勒隻是派人送去了名片,告訴鐵路大王,可以在什麼時間到自己的辦公室來。

一個29歲的小夥子竟然讓74歲的鐵路大王按照自己的指揮棒轉,這種決不巴結和討好對方的做法,正是洛克菲勒一貫的作風。

範德比爾特派紐約中央鐵路副總裁迪貝爾以最快的速度,來到洛克菲勒與弗拉格勒的辦公室。弗拉格勒站起來,握著迪貝爾的手:“將軍,近來生意如何?”

迪貝爾在南北戰爭期間當過將軍。“不怎麼景氣。您一定會知道,幾條鐵路公司之間競爭很激烈。”

弗拉格勒露出神秘的笑容,低聲說:“怎麼樣,將軍?願意與我們合作嗎?我們每天給你60車皮的運量,這下子你們鐵路就會有生意做了。”

“什麼?60車皮?”這位將軍的眼睛發亮了,因為當時鐵路運輸的貨運量很不穩定。運這種大宗的貨物,鐵路公司就不用把不同貨物、不同地點的車皮混合編組,能縮短很多運輸時間,也節省了不少車皮。這種有利可圖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鐵路也得益於大企業的發展。大企業的規模經濟會使鐵路提高經濟效益。

“我們願意合作。”將軍回答得很幹脆。他們開始磋商具體細節。

弗拉格勒開始討價還價:“這種合作總要雙方受惠。我們對鐵路的要求就是運輸價格的優惠。”

“能提得具體一些嗎?”

“原油運費每桶035美元如何?”

“你是說每桶讓利007美元?”

“是的。到東海岸的精煉油的運費,每桶就15美元吧?”

弗拉格勒還提出了十分誘人的條件:他們同意承擔發生火災和其他意外事故的法律責任,在夏天裏停止水路運輸。

“就這樣定了。”迪貝爾握住弗拉格勒的手,拿出軍人的果斷氣派。

他們隻有口頭協議,沒有形成文字。這是洛克菲勒的主張,他怕以後因為這種協議而造成麻煩。

其實,這種與鐵路公司簽訂合同的做法並不是洛克菲勒的發明。

早在6年前,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就實行過多次,不僅限於石油,也有其他商品的貨運。洛克菲勒一直認為這種做法無可非議,他能得到運費優惠,是因為他有無可匹敵的經營規模——他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煉油企業,產量相當於克利夫蘭其他三大家煉油廠產量的總和。

事實是,這種做法有礙於真正的自由競爭,對於小型煉油廠來說就隻有破產的份兒了。鐵路運費的折扣使洛克菲勒和他的某些同行在所有的鐵路線上暢行無阻。雖然煉油業裏許多競爭對手也享受過運費的折扣,但都沒有洛克菲勒得到的多。

直至1887年州際商業法生效,運費回扣才被定為非法行為,可是在1903年埃金斯法頒布前卻一直沒有絕跡。而洛克菲勒已經在這些回扣裏撈到足夠的好處,那就是大大降低了成本,獲取了更豐厚的利潤。

洛克菲勒的石油生意像滾雪球一樣,已經越滾越大。在克利夫蘭,他已經是萬眾矚目的企業家了。洛克菲勒念念不忘在這場交易中弗拉格勒的功勞。

洛克菲勒深有感觸地說:“堅強有力的同伴是事業成功的基石,他既可以把你的事業推向高峰,也可能導致集團分裂而使你元氣大傷,甚至傾家蕩產。”這是洛克菲勒一生中得到的最寶貴的經驗。標準石油的兼並行動

1869年,石油業逐漸進入經營困難的地步。連續5年,精煉油的價格像沿著斜坡向下滾動的石塊一樣不斷下跌。煉油業同時受到衝擊而陷入困境。

由於原油價格和提煉後的精煉油價格相差無幾,使煉油公司無法獲利,加之產量又往往超過市場需求,大公司尚可過關,小公司簡直叫苦連天。

於是洛克菲勒在石油業中,開始掀起“變競爭為合作”的運動。他說:“要想讓這個難以控製的行業還能有利可圖、長遠發展,就必須立下規矩。”

那麼這個規矩是什麼呢?就是成立卡特爾,通過這種組織,限製過剩的生產力,穩定石油價格。其實,早在南北戰爭時,采油商們為了抬高油價,曾成立過“油商聯合會”來限製生產。

可是要想建立規模經濟,需要大量的資金。比如說,要買下那些管理混亂,還一個勁在那裏煉油造成生產過剩的廠子就需要錢。於是洛克菲勒和弗拉格勒商量,提出組建股份公司的主意。

“亨利,您認為我的設想可行嗎?”洛克菲勒問弗拉格勒。

“其實,最近我也在想這件事。”弗拉格勒背著雙手踱來踱去:“我們有了股份公司,就能向一些業外投資的人銷售股票,既增加了資金,又不失去控製權。”

洛克菲勒很高興弗拉格勒和自己有一樣的想法,但是一向謹慎的他又發現了問題:“是啊!最近許多州都通過了法律,允許商家組建股份公司。可是這類公司不允許在所注冊的州以外擁有財產,這種限製對我們很不利。”

弗拉格勒聳聳肩說:“那我們就在法律上鑽鑽空子吧!我看沒有過不去的橋。”弗拉格勒似乎永遠是樂觀和自信的。

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創設的標準石油公司成立,公司設在克利夫蘭公共廣場附近的一幢四層樓房。由洛克菲勒擔任總裁,威廉擔任副總裁,弗拉格勒任幹事兼財務總監。

標準石油公司的注冊資產為100萬美元,一個剛組建的公司就有這麼多的資產,在當時的美國來說可說是首屈一指。它控製著全美國10%的煉油業務,還擁有一家製桶廠,幾座倉庫、運輸設施和一組油罐車。有人說,標準石油公司的誕生是洛克菲勒在絕境中力挽狂瀾的傑作。

洛克菲勒自信地對克利夫蘭的一位商人說:“總有一天,所有的煉油和製桶業務都要歸標準石油公司。”

標準石油公司一成立,正趕上歐洲爆發了普法戰爭,海上的運輸業癱瘓了,賓州石油出口業也隻好中斷。原油價格下降,精煉石油業也受到影響,洛克菲勒的財務困難重重。

也許是艱苦的創業造就了洛克菲勒堅韌的性格,他在逆境麵前從不沮喪,頭腦反而更清醒。他開始把整個石油業當作一個相互關聯的體製,用高瞻遠矚的目光,考慮它的發展戰略和長遠規劃。

洛克菲勒和弗拉格勒還是共用一間辦公室。辦公室裏的陳設很簡樸:一張黑皮沙發、4把黑色核桃木椅子、兩張桌子,還有一個冬季取暖用的壁爐。洛克菲勒從不喜歡在形式上炫耀生意如何興隆。

洛克菲勒是公司最大的股東,在 10000股中占 2667股;弗拉格勒、安德魯斯和威廉各持 1333股,其餘的占股人有以前公司裏的合夥人,還有外麵的投資者。

他們用來吸引股民投資的辦法是:公司裏主要負責人不領取工資,隻從公司股票升值和紅利增加部分提成,這樣能刺激大家拚命工作。

公司沒有像洛克菲勒預想的那樣,出現門庭若市的場麵,因為當時正處在金融界出現恐慌的時候。還有一些企業家對石油業的前景也沒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