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告訴洛克菲勒:“大湖區的船運卡特爾早就不行了,隻剩下一個空名。恐怕您所做的一切也是徒勞無益吧?”
有一位年老資深的金融家告誡他:“先生,我以為您所做的這項實驗不是獲得巨大的成功,就是落得個一敗塗地!”
還有人認為,控股公司的成立簡直就是瘋狂的舉動!
但是充滿自信的洛克菲勒卻穩坐釣魚船,他要用行動和事實證明:這些懷疑論都是錯誤的!
在標準石油公司開始營業的第一年,他給公司股票分配105%的紅利。他開始了征服克利夫蘭煉油商的艱苦的曆程。
麵對著一片混亂的石油業,洛克菲勒的兼並不是從弱者下手,而是從強者下手。他說:“如果能首先打垮最強勁的競爭者,就會造成心理影響。”
他首先想到的是克拉克—佩恩公司。這是一家很有聲望的公司。奧列佛·佩恩上校是一位政治家的兒子,待人態度冷漠,卻彬彬有禮。洛克菲勒認為,此人將是一位堅強能幹的盟友。
1871年12月的一個晴朗的上午,洛克菲勒邀請他的中學同學佩恩見麵。兩人熱烈地握手之後,共同回憶了中學時代的趣事,氣氛友好而輕鬆。
精明的佩恩忽然說:“老同學,我想您請我來,絕不僅僅是為了回憶往事吧?”
洛克菲勒望著佩恩,用誠懇的語調說:“最近以來,我一直為怎樣把石油業從混亂中拯救出來傷腦筋。這種混亂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它將會把我們全都拖垮。”
洛克菲勒停頓下來,看看佩恩的反應。佩恩正全神貫注地聽著。
“我設想能夠通過股份公司集中大批資金,建立一種規模經濟。這樣也許能夠改變目前石油業的這種無序狀態。”
他還強調:“這是一種能夠維護所有人利益的措施。隻要有合理、理智和現代化的先進管理,是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接著,他介紹了標準石油公司的實力,告訴他,公司正準備增資。他直截了當地問:“要是我們能在數額和條件方麵的認識達成一致的話,您是否打算入夥?”
佩恩謹慎地說:“現在隻能說,我有保留地讚同您的設想和分析。”
他沉默片刻,又提出要求:“能讓我看看貴公司的賬簿嗎?”
“當然,這完全可以。您下午就到我的辦公室來吧!”洛克菲勒欣然同意。
佩恩在下午準時到達。他仔細地翻看著賬本,被標準石油公司豐厚的利潤震驚了:“啊!標準石油公司確實厲害!麵對實力如此雄厚的公司,競爭將是困難的,隻能是自討苦吃。”
佩恩在心裏琢磨著。他合上賬本,抬頭望著洛克菲勒,語氣很果斷: “約翰,我同意入夥了!請盡快找人評估一下我的工廠值多少錢。”
洛克菲勒站起身,鄭重地握著佩恩的手。沒想到這麼快就初戰告捷,心裏真是樂開了花,但是表麵上卻平靜如水。這是他一貫的風格。
佩恩同他的合夥人商量之後,同意以4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他的煉油廠,然後持有標準石油公司的股票。
洛克菲勒想:價格是高了一點,可是我無法抵禦這個誘惑。這會給其他煉油商以啟示和壓力。再說,我的實力不是也增強了嗎?
“好吧!就這樣定了,我同意你的條件。”洛克菲勒果斷地說。
“我還要說明的是,我非常歡迎您的加盟,同時,克拉克先生,我也不反對你另謀高就。”
洛克菲勒對這位曾鬧過矛盾的合夥人還是耿耿於懷。不久,佩恩就進駐洛克菲勒的辦公室了。
洛克菲勒又去找煉油商來談,用一種抑揚頓挫的傳教士口氣,向對方講明利害,時而打著其他的煉油商合作的幌子。他同他們促膝交談,時而拍拍對方的膝蓋。
洛克菲勒用誠懇的語調說:“我們在克利夫蘭是處在一個極不利的位置上。我認為我們這個計劃很不錯,是為了共同保衛自己。請好好想想吧,如果您感興趣,我們願意與您探討解決的辦法。”
洛克菲勒對某些弱小的同行說:“這是一個適者生存的天下,事實已經證明我們是適者。其實,完全可以等那些不走運的兄弟垮掉後再收拾殘局。可是我們沒有這樣做。現在是千方百計呼籲大家,不要再無謂地競爭,這樣才會躲開即將臨頭的破產的災難。”
“我們是來發揮你們的能力,幫助你們再展宏圖的。如果我們團結在一起,就會在合作的基礎上共渡難關。”
在洛克菲勒的話語中讓你感到,如果你投入到標準石油公司的懷抱,前景是那樣誘人而美妙:“一旦持有標準石油公司的股票,你們就會什麼都不缺。”
洛克菲勒以自信的語氣,嚴厲譴責那些與他作對的人,說他們鼠目寸光、愚不可及。一些喪失了信心的煉油商在人人自危的形勢下,相繼把工廠賣給了洛克菲勒。對那些瀕臨破產的某些人來說,能用自己的廠子換來標準石油公司的股票確實是好事。
可是,卻有不少人在罵洛克菲勒,這是什麼原因呢?大概是洛克菲勒付給他們的錢太少了。洛克菲勒卻有他自己的理由:“要是一家煉油廠無活可幹了,它連一艘船或鐵路都不如。因為這些東西還能用在其他方麵。”
洛克菲勒還譏笑某些廠子是一堆垃圾,他買下之後不是接著經營,而是把廠子關掉,以削減過剩的生產力。可是對於業主來說,這是一杯難以下咽的苦酒。 他的目的是把競爭對手變成卡特爾的一員。所以他不會像某些人指責的那樣,目光短淺地去激怒那些人。
洛克菲勒在逐步實現他的計劃。傳說,每當他買下一個廠子,都會衝進辦公室,興奮地對著安德魯斯大喊大叫:“我們又得了一個煉油廠,山姆,又到手了一個!”他屬於那種關上門偷著樂的人。
洛克菲勒接管漢納—巴斯林頓公司曾經引起爭議。
馬克·漢納的叔叔羅伯特·漢納被請到標準石油公司的辦公室。他態度冷漠地對洛克菲勒說:“我決不會賣掉我的公司。”口氣不容置疑。
洛克菲勒歎了口氣,然後聳聳肩膀,攤開兩手,似乎是對這個不識時務的人表示惋惜地說:“你會孤立無援的,你的公司在克利夫蘭將賺不到錢,你沒有實力和標準石油公司競爭。你要堅持這樣做,早晚要失敗。”
不死心的漢納找到鐵路公司,要求得到和洛克菲勒同樣的運費折扣。可是鐵路方麵卻說:“標準石油公司在運費上得到優惠是因為他是大貨主。您如果能提供同樣數量的石油的話,照樣會得到同等對待。”
這是漢納無法辦到的。最後隻好賣掉了一個煉油廠。有幾家實力較強的煉油公司又堅持了幾年,但隻是推遲了兼並的時間而已。
幾年過去了,克利夫蘭26家煉油廠被洛克菲勒買去22家。有人因此把全部憤怒傾瀉在洛克菲勒的頭上。其實,按照市場的規律,虧本的小型企業早晚都會關門。洛克菲勒不過是加快了這一進程而已。
還有一些煉油商最終保持了獨立,洛克菲勒要求他們接受統一安排的最大產量,標準石油公司將保證他們得到應得的利潤。在沒有任何規章可循的經濟環境中,企業家和商人隻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行動的過程中製定遊戲規則。
洛克菲勒和他的同時代人一樣,要想在不穩定的環境中建立龐大、持久的工業,他和其他巨頭一起,不得不用新的壟斷資本主義取代自由競爭資本主義。
對於這種商業行為,當時曾引起很大爭議。經濟學家們也是見仁見智。
洛克菲勒自有他的看法。他說:“我們是被迫這樣做的。這一舉動開了經濟管理體係的先河,改變了全世界的經營方式。時機已經成熟,這一天必然會到來。盡管我們當時所認識到的,隻是從這一片殘垣斷壁中搶救自己而已。”
他還力圖從理論上探索如何維護壟斷。他說:“這是一場合作的新觀念同競爭理念的戰鬥。各自為政的傳統已經過時,而且一去不複返。”
當時,聯營和集團製在製鹽、製繩和威士忌酒等行業中也十分盛行。洛克菲勒的卡特爾隻是這眾多組織中的一個而已。
就這樣,洛克菲勒實際上就成了一個龐大石油卡特爾的主管。這種卡特爾像一個安全島,它凍結了行業的規模,讓業務拓展和革新都能順利進行。
在這個石油王國裏,共有34家大小企業,擁有的煉油能力達到全美國煉油能力的1/4。他本人也成為當地的首富,買下了一個叫作森林山、占地700畝的鄉村莊園,正在把它修建成舒適的夏季別墅。
洛克菲勒是個特別專注事業的人。
“缺乏幽默感和安全感”,這是他一生的特征。他說:“每天晚上,我一定要先提醒自己,我的成功也許隻是暫時性的,然後才躺下來睡覺。”
他手上已有數百萬美元可以任意支配,但他仍然擔心失去一切財富。怪不得憂慮會拖垮他的身體。他沒有時間遊玩或娛樂,從未上過戲院,從沒玩過紙牌,從來不參加宴會。
誠如馬克·漢納所說:“在別的事務上他很正常,獨獨為金錢而瘋狂。”
有一次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向一位鄰居承認說:“希望有人愛我。”但是他過分冷漠多疑,很少有人喜歡他。摩根有一次大放怨言,聲稱不願和他打交道。“我不喜歡那種人。”他不屑地說,“我不願和他有任何往來。”
洛克菲勒的職員和同事對他敬畏有加。最好笑的是,他竟然也怕他們——怕他們在辦公室之外亂講話“泄露了秘密”。他對人類天性沒有絲毫信心。
有一次當他和一位獨立製造商簽訂10年合約時,他要那位商人保證不告訴任何人,甚至他的妻子也不行。
“閉緊你的嘴巴,努力工作。”這就是他的座右銘。
接著,就在他的事業達到頂峰之時——財富像維蘇威火山的金黃色岩漿那般,源源不絕地流入他的保險庫中——他的私人世界卻崩潰了。許多書籍和文章公開譴責“標準石油公司”那種不擇手段致富的財閥行為和鐵路公司之間的秘密回扣,無情地壓倒任何競爭者。
但他最後還是發現自己畢竟也是個凡人,無法忍受人們對他的仇視,也受不了憂慮的侵蝕。他的身體開始不行了,這個新敵人——疾病——從內部向他發動攻擊,令他措手不及,疑惑不安。
起初,他試圖對自己偶爾的不適保持秘密。但是,失眠、消化不良、掉頭發、煩惱和精神崩潰的肉體表征,卻是無法隱瞞的。最後,他的醫生們把驚人的實情坦白地告訴他,他隻有兩種選擇:或是財富和煩惱,或是性命。他們警告他:他必須在退休和死亡之間作一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