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1(2 / 3)

在擊敗賓州鐵路的總裁斯科特之後,洛克菲勒沒有把對手徹底打倒,他的目標是盡可能地和解,加強雙方的聯盟,用這種辦法擴張自己的勢力。

於是洛克菲勒和斯科特又簽訂了新的聯營計劃:標準石油公司每年要賓州鐵路運輸200萬桶石油,好讓對方有足夠的貨運量作為回報,標準石油公司從這些貨運量中提取10%的傭金。標準石油公司還要充當由各鐵路公司製定的總體規劃的執行人,給各鐵路公司分配石油運輸的份額。

洛克菲勒就像一位高明的馴獸師一樣,把大鐵路公司,得心應手地駕馭在手中。

油管之戰的勝利

洛克菲勒和斯科特的戰爭結束後,產油河地區的反抗依然沒有停止。這些“原產地生產同盟”想出了一個計劃:在原產地和五大湖之間架設油管。用油管將石油輸送到伊利湖,然後經油船運到紐約。

洛克菲勒在原產地收買許多人為商業間諜。這些間諜萬一被原產地業者聯盟發現,標準石油公司願意負責他們的生活費用。亞吉波多在石油原產地臥底,他負責把間諜們提供的零散情報進行加工、分析、過濾,提供給洛克菲勒。

赫普特有著典型技師的性格,他沉默不語,但是卻非常大膽並且很能幹。他獨自一人來到賓州北部尚未開發的山區,默默地進行勘察工作。為了不讓洛克菲勒發現,他尋找的土地大都是樵夫砍伐的偏僻森林,在訂約時,還特意打上暗號。

在這些土地買賣中,最麻煩的一樁是買位於威廉波特北邊某郡的土地。假如冒失簽約,馬上就有外泄機密的可能。赫普特經過調查發現,在兩座農場之間的小河河底,是一塊沒有主人的土地。這寬達6米的河底不屬於任何人,盡管兩側堤岸之外的土地歸農場所有。於是他偷偷地想讓州政府買下這些土地。

鋪設油管的工作在買下土地後開始了。雖然有受到洛克菲勒幹擾的危險,但是赫普特什麼都不怕。赫普特是鋪設工作的行家,即便碰到使人嚇破膽的驚險場麵,他也能使事情順利完成。

有一次,在架設賓州鐵路沿線的油管時,油管計劃經過鐵路下方的排水溝,因為工人們連夜趕工,搬運工作還沒有完成。天亮了,第一班列車通過時鉤倒了油管,工程因而遭到破壞。幸而鐵路兩旁還沒有被注意,秘密鋪設的工作才得以繼續進行。

那時使用的鐵管是直徑15厘米的,遠比現在動輒1米以上的鐵管小,但那時卻是最高級的。盡管賓州鐵路有可能會拒絕運送這些工程材料,不過製訂計劃後,經過5年,架設油管工作終於大功告成。這個工程被稱為“泰特華德油管”。

見赫普特有這樣非凡的才能,沉默了一段時間的東部石油原產地聯盟看上了赫普特。一位叫賓森的投資家,請赫普特架設連接原產地和東部的油管。

賓森是個爭強好鬥、智勇雙全的人,他曾擔任過紐約州的州長。雖然他與洛克菲勒並沒有很大的過節,但是他對強大的對手非常感興趣,喜歡在爭鬥中尋找人生樂趣。他一心想與洛克菲勒一決高低,替那些被洛克菲勒擊敗的同行們出一口氣。

賓森已經製訂好計劃:在原產地的亞利加尼河到東部的巴爾的摩之間架設油管。然後他向州議會進行申請,購買土地,這些工作都在秘密進行中。

架設油管工程需耗資625萬美元,由赫普特親自主持工程建設,規模宏大,引人注目,洛克菲勒似乎一點也不清楚。其實洛克菲勒不是疏忽了,而是雖獲得了情報,卻作出了錯誤的判斷,最後遲遲沒有動手。

原產地盡管在地平線上鋪了輸油管,但是最長也不過隻有48千米地方支線。從當初的情況看,還沒有能使油管橫越山頭的吸管。

賓森的計劃,因為目標太大而流產了。赫普特重新勘察地形,然後決定將油管架設到離布拉夫特郡南方約174千米的威廉波特。

流經油管的原油,如果先到威廉波特,然後再轉運到各地,那麼從原產地布拉夫特郡的新油田到巴爾摩的,運費不會超過03美元,即便去紐約也不過0.6美元而已。

1879年5月28日,世界第一個長距離輸油管開始啟用。在開啟油管後的第七天,原油終於勝利抵達威廉波特的貯油槽。

洛克菲勒聽到油管順利到達威廉波特的消息,頓時受到了非常大的震動。他擔心一旦鐵路運費戰爭再次打響,鐵路公司的末日就到了,而自己的壟斷夢想,也會受到致命的打擊。

正當洛克菲勒、弗拉格勒和威廉失去信心時,賓森前往歐洲的消息又接連而來。賓森從歐洲回來,立即趕赴紐約,據說他要獲得美國第一國際銀行的200萬美元的貸款。

賓森貸款成功後,有人趕到第一國際銀行職員辦公室告密:“泰特華德公司有人暗中貪汙款項,給他們貸款恐怕有倒債的危險。”

告密者正是該公司1/3股票擁有者——帕塔森。但是銀行卻非常信任賓森,他們以“缺少證據”為由拒絕了帕塔森的密告。

帕塔森以前也是原產地同盟的主要成員,曾參與蟒蛇運動,但是卻和標準石油公司在當地的間諜亞吉波多有很密切的關係。除了帕塔森以外,亞吉波多又召集了賓森所想到的那幾位股東進行顛覆工作。

帕塔森和其他4名內亂分子,為了奪取公司,他們不僅造了許多空白股東委任狀,還雇用了全副武裝的黑人,及帶著工具的挖井工人,對總會場嚴加戒備,這樣他們的吞並計劃順利完成了。

洛克菲勒的行動很快,也很精密,整個兼並的計劃早已安排妥當。第一步,他秘密投資500萬美元,成立了名為“美國運輸”的油管公司,一旦吞並泰特華德成功,美國運輸再增加投資3000萬美元。

同時,在原產地到克利夫蘭,洛克菲勒鋪設了口徑約115米的油管;在原產地到水牛城之間,他鋪設口徑為0.15米的油管;此外,在原產地和匹茨堡之間,也鋪設了口徑為010米的油管。

鋪設油管的技術問題,後起的洛克菲勒肯定吸取了泰特華德的很多經驗。這種優勢又把洛克菲勒的壟斷夢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先是冷靜觀察赫普特的油管計劃,然後卻坐享其成,把財富據為己有,這難道不是洛克菲勒早已定好的錦囊妙計?

解散聯合企業

所謂托拉斯,就是生產同樣產品的多家企業,不再各自為政,而以聯合的形式,組成一個綜合性企業集團。而卡特爾那種各自獨立的企業為了掌握市場,在生產及銷售方麵結成聯合戰線的方式,已經比不上托拉斯的壟斷性了。

1879年洛克菲勒幾乎擁有了美國所有的煉油廠和輸油管道,成為名列全美20名巨富之一。由於他的出色業績和在權力的組織和調度上的超凡能力,被譽為“全國最偉大的商業奇才之一”。

然而此時洛克菲勒又在思索著:如何才能讓那些合並的工廠合法地受製於標準石油公司?各個企業又怎樣能夠聯合起來,步伐一致地協調生產?

當時還沒有一部聯邦公司法,俄亥俄州的法律規定:不允許該州的公司擁有其他州公司的股票。也就是說,跨州經營是不合法的,而標準石油公司正是一個全國性的組織,這是違反法規的。

多德在當時是一個年輕的律師,曾寫了一些《油的大地》之類的抒情詩,思想保守、刻板。他在一篇文章裏揚言“小商人時代已經結束,大企業時代即將來臨”,結果受到洛克菲勒的高度評價,並高薪聘請他為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