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詹姆斯之外,威廉和詹姆斯的其他後代也在一些重要的金融機構中居於領導地位。埃佛裏既是傑·亨利·施羅德銀行和施羅德信托公司的董事,又是該公司的附屬公司施羅德—洛克菲勒公司的合夥人和美國方麵的股東。這些施羅德係統的公司是一個英德銀行集團的一部分。
另外,埃佛裏·小洛克菲勒是一家大投資銀行的合夥人,威廉的兩個孫子是另一個實力雄厚的公司克拉克—道奇公司的合夥人。
20世紀20年代,洛克菲勒石油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要求有更強大的金融支柱。這時,洛克菲勒已退居幕後,由小洛克菲勒致力於金融業的發展。他們建立起自己的銀行,即公平信托公司,試圖取代花旗銀行,因為在花旗銀行中,他們還得考慮其他財團的意見。
公平信托公司原來是公平人壽保險公司的子公司,因為1911年《改革法》的實施,該公司被迫出售這些股份。小洛克菲勒在說服父親之後,買進了這家公司的控製股份。
洛克菲勒和亨利·福特一樣厭惡銀行家們和他們的機構,那時證券交易方麵的圈套司空見慣,所以他不願意把自己的錢限死在銀行裏。但小洛克菲勒卻早在1911年就強烈要求父親把一部分資金投入一些放款公司和信托公司。
後來,小洛克菲勒的一些朋友支持了他,他的嶽父納爾遜·奧爾德裏奇那時是國會中金融集團的代言人,代表著1913年建立聯邦儲備製度的立法推動力量,在管理全國貨幣方麵確立了銀行家與政府之間的合作關係。總之,聯邦儲備製度彌補了許多曾使美國獨立以來深受其害的貨幣製度上的缺陷。
公平信托公司買進後,憑借洛克菲勒龐大的財產迅速擴張,至1920年,它已擁有254億美元的存款,成為全國第八大銀行。至1929年,通過一係列詭計多端的合並,它吞並了14家較小的銀行和信托公司,實力大增。
它不但成為全美實力最強大的銀行之一,並且在國外也開設了許多分行,成為洛克菲勒家族在金融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1929年12月,公平信托公司的總經理切利斯·奧斯汀突然去世,小洛克菲勒為公司的前途擔憂,他和心腹顧問托馬斯·德比伏伊斯商量之後,決定拜訪溫思羅普·奧爾德裏奇,即小洛克菲勒的妻舅,請他出任該公司的總經理。
溫思羅普·奧爾德裏奇在20世紀20年代就是洛克菲勒家族的首席法律顧問,他接受了小洛克菲勒的邀請,擔任了新的領導職務。不久,奧爾德裏奇開始考慮合並的問題,因為要在困難重重的經濟環境中保持地位,隻有與較大的機構合並才能有效地達到目的。小洛克菲勒和他的同事把目光盯在了大通國民銀行身上。
大通國民銀行是華爾街的頭麵人物約翰·湯普遜於1877年成立的,進入20世紀以後飛速發展,在1900年至1930年的30年中,其中20個年頭都有兼並活動,客戶網絡極為廣泛。
這個時期它的傑出領導者是艾伯特·威金。威金為該銀行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自己贏得了全國最大的銀行家之一的聲譽。他組成了一個傑出的董事會,其成員有伯利恒鋼鐵公司的查爾斯·施瓦布、通用汽車公司的艾爾弗雷德·斯隆、庫恩—洛布公司的奧托·卡恩等著名人物。
威金本人除擔任大通國民銀行的董事長外,還兼任50家其他公司的董事,而每家公司必須在大通銀行存款,則是他兼任各公司董事的一個條件。
在國內,大通和它的競爭對手花旗銀行一樣,也走“美元外交”的道路,使大通銀行在拉丁美洲的國家,特別是在古巴,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勢力。
為了爭奪大通國民銀行,20世紀20年代,洛克菲勒和摩根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最後,洛克菲勒取得了這家銀行的控製權。1930年,小洛克菲勒等向大通國民銀行提出了合並的建議。大通國民銀行同意了。合並後的銀行,仍以大通銀行命名。
新機構的高級職員和董事選舉威金為董事長,奧爾德裏奇為總經理,洛克菲勒家族取得了一項重要的領導權。那時大通國民銀行擁有資產35億美元,是美國最大的商業銀行。20世紀50年代,它吞並了曼哈頓銀行之後,仍然是華爾街最大的銀行。其實權也一直牢牢地掌握在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二代、第三代手中。
當威金退休時,溫思羅普·奧爾德裏奇已成為大通銀行的代言人。1933年,他曾幾次前往華盛頓,公開表明自己支持銀行改革的態度,並與羅斯福總統處理危機的精神結合起來。銀行界把奧爾德裏奇看成是一個叛徒,而洛克菲勒家族卻支持他,他們看到必須改革,才能挽救銀行製度的艱難處境。
奧爾德裏奇的主張是:投資業務同商業銀行業務分開,即長期放款和短期放款分開;禁止商業銀行出售證券,不準投資銀行接受存款,並且禁止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間兼任董事。這就是1933年6月頒布的《格拉斯—斯特高爾銀行法》的主要內容。
當時的華爾街上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說奧爾德裏奇是為了洛克菲家族能打破摩根家族對全國金融業的控製在效勞。
1933年,法律顧問費迪南德·佩科拉和參議院所屬的銀行和貨幣委員會開始著手對金融業的調查,威金在這次調查中成了犧牲品。威金在繁榮的黃金時代曾大規模進行市場投機,他通常利用大通股票進行投機活動,所需款項又多向大通證券公司挪借,而他自己又兼任這家公司的總經理。
他的許多同事並不認為威金的這種活動有什麼不合法,但這種活動在調查中受到嚴格審查。
當國會的聽證會結束時,威金已經滿麵沮喪,名譽受到玷汙,而在大通銀行,他往日的威信也不複存在了。此後,繼任的大通國民銀行董事長查爾斯麥凱恩又出席作證,並供認他個人也從大通銀行的貸款中得到許多好處。
不久,羅斯福總統在白宮單獨接見奧爾德裏奇時說:“這樣的人不能再繼續管理銀行了。”
很快麥凱恩便突然離職,其中的奧秘似乎也不難理解。接著,溫思羅普·奧爾德裏奇就順理成章地接任了大通國民銀行的董事長一職。
這樣,洛克菲勒家族一舉控製了這家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銀行,完成了它控製金融業的企圖。其後,奧爾德裏奇作為大通銀行的董事長為洛克菲勒家族管理金融事務達20年之久。
這期間通過大通國民銀行,洛克菲勒家族還取得了對都會和公平這兩家人壽保險公司的控製權。人壽保險公司在華爾街的金融控製鏈中是重要的一環,由於大多數人都購買人壽保險,所以保險公司積累了巨額的資金,這些資金在投資後又產生了幾十億美元的利息。它在為美國各大財團攫取更多的利潤方麵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0世紀30年代,洛克菲勒掌握了大通國民銀行之後,進而控製了大通所屬的投資銀行——大通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的業務是籌集工業的基本資金,與商業銀行供給的中、短期資金不一樣。投資銀行把許多人的錢變為大量集結的生產工業資本。它們在組織新公司、安排合並以及工廠決定性的擴建方麵起著主要作用。
很快,這家投資銀行吞並了另一家華爾街老牌的投資銀行——哈裏斯·福布斯公司,改名為大通—哈裏斯·福布斯公司。由於1933年銀行法的頒布,不允許商業銀行擁有證券公司,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所屬的投資銀行——第一波士頓公司在競爭中失敗,通過與大通銀行兼任董事關係,被並入大通—哈裏斯·福布斯公司。
1934年,一家獨立的投資銀行,即第一波士頓公司正式成立,實權握在洛克菲勒家族手中,至20世紀50年代開始進入美國最大的投資銀行之列。它為洛克菲勒家族向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滲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取得了大通國民銀行、都會、公平人壽保險公司和第一波士頓公司的控製權之後,洛克菲勒家族在金融界的實力迅速增長,一步一步取得了與金融界霸主摩根家族抗衡的力量。
另外,洛克菲勒還以多種方式進行資本經營。
有一天,洛克菲勒在郊外看上了一塊地皮。他找到這塊地皮的主人,說他願花10萬美元買這塊地皮。地皮的主人拿到10萬美元後,心裏還在嘲笑他:“這樣偏僻的地段,隻有傻子才會出那麼高的價錢!”令人想不到的是,一年後,市政府宣布在郊外建環城公路。
不久,洛克菲勒的地皮升值了150倍,城裏的一位富豪找到他,願意用200萬美元購買他的地皮,富豪想在這裏建造別墅群,但是,洛克菲勒沒有出賣他的地皮,他笑著告訴富豪:“我還想等,因為我覺得這塊地皮應該增值得更多。”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3年後,那塊地皮賣了2500萬美元。他的同行們很想知道當初他是如何獲得那些信息的,他們甚至懷疑他和政府官員有來往。但結果令他們很失望,洛克菲勒沒有一位在市政府任職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