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3(1 / 3)

章節13

適時改變經營策略

1892年,當一種新設計的油船轉載著俄國巴庫油田的石油安全通過蘇伊士運河,開往新加坡和曼穀的時候,就意味著洛克菲勒石油壟斷集團在世界上遇到了挑戰。

這艘名叫“姆雷克斯號”的油船,和這家公司以後的所有船隻一樣,都以貝殼取名。這項油船運輸的大膽發起人就是殼牌石油公司的創始人馬庫斯·塞繆爾,而殼牌石油公司的成立和發展,始終伴隨著與洛克菲勒的殘酷競爭。

塞繆爾比洛克菲勒更富有國際背景。他是一個猶太人,四海為家。當洛克菲勒在克利夫蘭建立了標準石油公司時,塞繆爾還是一個內向、羞怯的少年。

塞繆爾和父親在倫敦的泰晤士河邊的碼頭上,經營著一家飾品店。後來他們有了一筆積蓄,老塞繆爾便想與遠東的中國及泰國做生意。他先派兒子去亞洲考察,兒子山姆回來彙報說,日本經濟很有潛力。

塞繆爾1878年在日本橫濱設立公司。很快,倫敦—橫濱之間的運輸公司也由塞繆爾兄弟創辦成立。他們把機器從倫敦運到日本,又利用回程將貝殼、珍珠、塗料運往英國。

他們的生意越做越大,當發展到香港、曼穀、新加坡時,他們開始把英國的煤販賣到亞洲各地。又通過一個叫雷恩的猶太商人,塞繆爾開始與羅斯查爾有了密切的接觸。塞繆爾開始把注意力從煤轉向新的燃料石油。

此時,巴庫油田的石油已經由諾貝爾兄弟和羅斯查爾銀行合作向歐洲銷售,這就侵犯了洛克菲勒在歐洲的壟斷勢力,幾經較量,雙方達成了暫時的諒解,把歐洲市場瓜分了。

可是在亞洲,洛克菲勒決心要維持他的壟斷,絕不失去這一潛力巨大的市場。當時,標準石油在亞洲的市場比不上歐洲,可是在塞繆爾販賣巴庫的石油之前,標準石油還是一統亞洲的天下。

在塞繆爾參觀了巴庫石油之後,腦海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要戰勝洛克菲勒,一定要有自己特殊的手法,標準公司的石油是用桶裝或罐裝的方式運輸的,巴庫石油假如仍用這種辦法,恐怕難以超過標準石油,隻有建造油輪或采取批賣的方式方為上策。

雷恩表示反對,因為蘇伊士運河是否允許滿載燈油的船隻通過,這還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蘇伊士運河是油輪從歐洲開往亞洲的必經之道,塞繆爾覺得雷恩的擔心有道理。於是,他拜訪造船專家,研究耐熱油輪,在遠東的各個銷售中心建造儲油池的同時,訂購新設計的耐熱油輪。

當塞繆爾的新船隊即將出現時,標準石油公司在倫敦掀起了一陣激烈反對油船隊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浪潮,企圖阻止英國對亞洲石油市場的入侵。但是,塞繆爾當時已經是市參議員,有一定的地位,經過他和一些夥伴們的努力,終於贏得了政府的支持。

1892年,第一艘石油油輪“姆雷克斯號”駛出了瀚德普爾的造船碼頭,經地中海進入黑海,到達巴統,裝載大批石油向西航行,從達達尼爾海峽、地中海到達蘇伊士運河。

“姆雷克斯號”通過運河後,“康奇號”、“克拉姆號”等油船也接踵而至。至1893年年末,他們把俄國石油定期運往東方的儲油池。這一挑戰使標準石油公司大為驚訝。

標準石油公司不肯輕易割讓亞洲市場,隨後,他們便對暴發戶殼牌石油發動了一連串的反擊,試圖重新維持全球的壟斷和“完美秩序”

它使全世界的石油價格進一步下跌,從而迫使一些小商人停產、破產。塞繆爾和他的日益強大的油船隊,因為有俄國的石油供應,又有遍布亞洲各地的銷售網沒有垮掉。

1897年,塞繆爾成立了殼牌運輸貿易公司,自己擁有1/3的股份,他和他的家族一起有效地控製著這家公司。此時,俄國因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破土動工,需要大量石油,所以改變了以往對外國資本的保護戰略,塞繆爾不得不開始尋找新的石油來源了。

當他得知荷蘭屬地婆羅洲產石油後,就派遣外甥麥克前去,決心要控製上遊的生產,以保證充足的原油供應。

接到舅父的密令,麥克很快就坐船趕赴印尼。也許是尋油心切,加上麥克不夠老練,他沒有經過仔細的調查研究,就冒冒失失地以2500英鎊的價格買下了婆羅洲巴厘巴板的采礦權。

這次,他失算了。

東婆羅洲倒是有石油,可這裏的石油都超重,比重過大,即使精煉後也無法變成燈油。隻有少量的原油蒸發成清油後,混在巴庫進口的燈油中才能出售。這時,因為布爾戰爭和中國清朝義和團運動的爆發,中國的燈油市場被封鎖了,這正好救了殼牌石油的命。

塞繆爾及時改變策略,竭力生產柴油機重油,而這正是南非布爾戰爭所需要的。他還向倫敦海軍軍方建議,用柴油引擎代替落後的煤炭。這樣,塞繆爾發了一筆戰爭橫財,他的地位大大鞏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