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4(1 / 3)

章節14

積極回報社會

我很樂意把我的財富捐助給需要它們的人,並與他們分享快樂。——洛克菲勒洛克菲勒積極回報社會慈善事業的開創者

被稱為托拉斯工業的標準石油公司所提煉和銷售的石油, 1877年開始幾乎占當時美國同類產品總量的90%,3年之後,所占份額已達95%。洛克菲勒不僅開創了石油帝國,也開創了美國的慈善事業。

19世紀90年代,洛克菲勒走到了他人生的十字路口。在已經度過的幾十年中,他一直在拚命掙錢,積累了一大筆財富,這筆財富是以億萬來計算的。

然而由於一直以來忙於工作,洛克菲勒曾經健壯的身體終因操勞過度而變得糟糕起來。雖然他賺了很多錢,但是卻受到了許多責罵。此時的他決定要確保他的子孫在社會上不像他那樣被人痛恨,於是選擇了慈善事業。

其實,洛克菲勒的慈善行動早在他年輕的時候就開始了。因為他篤信基督,早在兒時便受母親的教導捐錢給教堂。當他領到第一份薪水的時候,他便向自己承諾:未來畢生都要捐出1/10的財產於慈善事業。

以後隨著收入的增加,洛克菲勒的捐贈也越來越多,至1884年已達到119萬美元。由他捐贈錢款建立的斯佩爾曼學院,早已成為頗有名氣的黑人女子學校。

當洛克菲勒帶著家人去歐洲旅行時,他們每到一地,當地主人都在報紙上對這位知名富豪表示歡迎,緊接著就是各種內容請求資助的信像雪片般飛來,以至回家的時候,不得不買一輛卡車把信件運到家裏,再由全家人慢慢地看。

此時的洛克菲勒正被他的巨額家產壓得透不過氣來。他每年從標準石油公司的分紅中得到300萬美元;他還在16家鐵路公司、6家房地產公司、6家鋼鐵公司、6家輪船公司和9家銀行和錢莊擁有股份。即使他每天躺在床上或者打高爾夫球,美元也會源源不斷地滾到他的腳下。

把賺錢當作最大樂趣的人,如今被如何花錢的問題困擾得坐立不安。他有一個神秘的信念:上帝給他錢是為了造福人類,並非歸他個人享用。他厭惡和遠離一切奢華。

他不願像鋼鐵大王卡耐基那樣,把錢花在為普通人建立娛樂設施上,他想做的是對各階層的人都有好處、沒有半點私利成分、毫無爭議的善事。他要培養一種情趣,把錢花得達到可以產生持久滿足的效果。

所以對於那些求助信,洛克菲勒從不輕易答應,他有自己的原則:

若捐給學校,他拒接捐助校舍的興建及日常花銷,而要把錢放在學校的基金上;他不喜歡任何學校或組織將所有的經費來源全放在他身上;當他發現受到捐贈的學校、機關和醫院的錢未被好好利用,使他十分失望,便轉而將錢投入有組織的社會團體;他每次都希望他的捐款是一種拋磚引玉的行為;除非受益人能證明該項捐款將用於正途及用得經濟有效率,他是不會輕易允諾捐贈的。

截至20世紀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機構,他讚助的醫療教育和公共衛生是全球性的。他一生直接捐獻了53億美元,他整個家族的慈善機構的讚助超過了10億美元。

另外有趣的是,老年的洛克菲勒經常隨便給遇到的大人01美元,給小孩005美元。他甚至對輪胎大王哈衛·凡士通也這樣開玩笑的給了01美元。

雖然洛克菲勒對公益事業慷慨解囊,但對金錢有自己的獨特理解,他始終踐行隻要是合法收入就應該歸自己的信條。

有一天,在一個既髒又亂的候車室裏,靠門的座位上坐著一個滿臉疲憊的老人,身上的塵土及鞋子上的汙泥表明他走了很多的路。列車進站,開始檢票了,老人不緊不慢地站起來,往檢票口走去。

忽然,候車室外走來一個胖太太,她提著一個很大的箱子,顯然也要趕這班列車,可箱子太重,累得她呼呼直喘。胖太太看到了那個老人,衝他大喊:“喂,老頭兒,你給我提一下箱子,我一會兒給你小費。”

那個老人想都沒想,拎過箱子就和胖太太朝檢票口走去。他們剛剛檢票上車,火車就開動了。胖太太抹了一把汗,慶幸地說:“還真多虧你,不然我非誤車不可。”說著,她掏出一美元遞給那個老人,老人微笑著接過一美元。

這時,列車長走了過來對那個老頭恭敬地說道:“洛克菲勒先生,你好,歡迎你乘坐本次列車,請問我能為你做點什麼事嗎?”

洛克菲勒微笑地說:“謝謝,不用了,我隻是剛剛做了一個為期3天的徒步旅行,現在我要回紐約總部,謝謝你的關照。”

那位胖太太萬分驚訝地問道:“什麼?是洛克菲勒?上帝,我竟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給我提箱子,居然還給了他一美元小費,我這是在幹什麼啊?”

那位太太急忙向洛克菲勒道歉,並誠惶誠恐地請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小費退給她。

洛克菲勒微笑著說:“太太,你不必道歉,你根本沒有做錯什麼。這一美元,是我掙的,所以我收下了。”說著,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鄭重地放在了自己的口袋裏。

1890年之前,美國隻有哈佛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幾所大學。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的生活條件的改善,求知欲也增強了,因此大學教育蓬勃發展起來。

1888年3月,一群浸禮教會領導人在華盛頓成立了全美浸禮會教育學會,在會議上通過了蓋茨的建議,興辦大學的事就此展開。蓋茨還寫了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得到洛克菲勒的欣賞。

弗萊德裏克·蓋茨出身於浸禮會牧師之家,家境貧寒。他靠著自己的勤奮努力,讀完了堪薩斯大學。畢業後到銀行工作了一段時間,又到曼徹斯特大學深造,其間還兼做中間商的生意。後來他繼承了父業,成為了一個牧師。

1888年,他放棄了牧師的職位,擔任了全美浸禮教會教育學會的秘書。

蓋茨急於想從洛克菲勒口中得到一個承諾,於是他便忙著找洛克菲勒交談。

有一天,洛克菲勒邀請蓋茨共進午餐。在探討建立芝加哥大學的事時,洛克菲勒說:“我認為我們正在取得進展,我們將會繼續探討這個問題。”

蓋茨離開的時候,洛克菲勒對他說:“我想邀請先生跟我一同去一趟克利夫蘭。”蓋茨立刻答應了。

在前往克利夫蘭的路上,蓋茨想:我一定要讓他先說捐款的事,這樣效果會更好。洛克菲勒銳利的目光好像刺探到蓋茨的內心,他平靜地說著不相幹的話題,對建立芝加哥大學的事卻隻字不提。

這時一位服務員過來清掃,不小心碰到了洛克菲勒的頭。服務員緊張地一個勁兒地賠禮道歉,他卻用柔和的聲調安慰對方:“這沒什麼,我不會介意。”

晚上熄燈的時間到了,洛克菲勒若無其事地說:“晚安!希望你睡個好覺。”

蓋茨爬上了臥鋪,心裏感到又失望又沮喪,他傷心地想:你明知我著急得要命,卻還在耍我啊!

在得到蓋茨的一係列保證之後,洛克菲勒終於鄭重地說:“我同意為芝加哥大學的重建捐款,但是你要先去籌備,並擬一項完整的計劃給我。”

1889年 5月18日,浸禮會在波士頓的提蒙禮拜堂召開大會。在會上,蓋茨宣讀了洛克菲勒的來信,信中說他將捐助60萬美元作為建校的基金,希望能拋磚引玉,招來很多的捐款,共同創建這所學校。

會場裏頓時一片沸騰,直至此時,蓋茨才真的有如釋重負的感覺。而洛克菲勒在一夜之間,頭上又出現了金色的光環。

教友們紛紛響應洛克菲勒的建議,數日之內又收到30多萬美元的捐款。捐款的人包括教友、商人、芝加哥大學的校友等。

對於洛克菲勒來說,那筆60萬美元的捐款不過是第一步。此後,他多次向這所學校投入資金,支持他們渡過難關。但是在他堅持10年之後,他決定停止資助。至此,他的捐款總額已達到3.4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