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問問女兒:“艾爾塔,我看見你好像吃了一隻雞腿。”
“是啊!”艾爾塔趕緊承認。
他把頭轉向身邊的妻子:“親愛的夫人,我記得你吃了一隻雞腿吧?是嗎?”
夫人用愛憐的眼光望著丈夫,微笑著點點頭。
洛克菲勒像主持董事會似的鄭重宣布:“雞沒有長3條腿的,所以我記得我好像也吃了一隻雞腿。那麼,賬單上說我們吃了兩隻整雞是正確無誤的。”
於是一個小小的爭議就這樣順利解決了。
洛克菲勒還是深受孫子們歡迎的好爺爺。
1913年波坎蒂科莊園建成後,小洛克菲勒和妻子艾比的小家庭也遷入這個世界。他們有一個可愛的女兒;5個虎虎有生氣的男孩。爺爺對孩子們很寬容,對頑皮淘氣之舉從不幹預。孩子們喜歡到爺爺家裏吃飯,他們可以邊吃邊聊天。最高興的是聽祖父講故事。每當吃甜點的時候,爺爺就繪聲繪色地開講了,都是貓呀狗的有趣故事,其中沒有說教。
有一回,他講了一個好心人的故事,他說:“有一個人心腸好極了,可就是太愛喝酒。一天夜裏,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這位好心人喝得酩酊大醉,歪歪扭扭地走在路上,‘咕咚’一聲掉進市鎮廣場的水槽裏。他拍打著水,高聲呼救。”
這時,洛克菲勒在空中揮動著雙臂,嘴裏喊著:“救命!救命!”把醉漢模仿得惟妙惟肖,使孩子和大人們瞪大眼睛,如臨其境。
“最後鎮上的警察趕緊跑到出事地點,伸手去拉那個落水的人。可是醉漢卻糊裏糊塗地高喊:‘不!不!不要管我,先救女人和孩子!’”
孩子們聽到這裏,都樂得前仰後合。
勞拉自1909年末起,大部分時間都臥床不起了。每當家裏舉行宴會時,洛克菲勒都會摘下一朵花說聲“失陪了”,然後走到樓上,把花獻給愛妻,還把席間的趣事講給她聽。
1914年 9月的金婚紀念日,他請來一支銅管樂隊在門前草坪上演奏門德爾鬆的《婚禮進行曲》,然後讓妻子坐在輪椅上與他一同欣賞。
1915年冬,勞拉終於走了。洛克菲勒竟然當眾哭了起來,這在他來說是從未有過的事。為了紀念妻子,他捐贈7400萬美元設立了“勞拉·斯佩爾曼·洛克菲勒基金會”,專門讚助她生前所支持的各項事業。
勞拉去世後,洛克菲勒對南方的氣候更有興趣。1918年他在佛羅裏達州的錫布裏茲買下一幢房子。這座三層小樓因為窗戶上都遮著涼篷,被人稱作“凱茨門獲”,即窗罩的意思。房子掩映在高大的棕櫚樹下,花園伸向注入大西洋的哈利法克斯河。房間裏有一架鋼琴、一台漂亮的管風琴和一架留聲機,這讓他的房間裏有時充滿了琴聲。
洛克菲勒不喜歡帶隨從,獨自在小城閑逛,有時和鄰居聊聊天。在寒冷的日子裏,他包著圍巾,戴上粗呢帽,一副怪老頭模樣。
一個男孩向他打招呼:“您好!約翰·洛克菲勒先生。”
洛克菲勒笑眯眯地說:“如果你說‘你好!鄰居約翰’豈不更好?”從此人們都按他的意願,叫他“鄰居約翰”。
“鄰居約翰”每當過生日的時候,都請附近的孩子們吃大塊的冰激淩和蛋糕,還無拘無束地參與孩子們的遊戲。
有一天,汽車大王福特路過這裏,沒打招呼就來拜訪他。他們在高爾夫球場上握手相見,談得很投機。福特後來對人說:“我一看到洛克菲勒鎮定蒼老的臉和犀利的雙眼,就知道是什麼造就了標準石油公司。”
洛克菲勒的晚年頭腦依然清醒機警。他在確信唯一的兒子有足夠的堅毅和能力支撐一切之後,從1917年開始,分期分批地把財產移交給兒子;直至1922年,總數是4億多美元。自己隻留下2000多萬元用來炒股。97歲時依舊在股市上奮勇搏殺。
洛克菲勒還有自己獨特的幽默方式,他讓秘書在報紙上發布了一條消息,說他即將去天堂,願意給失去親人的人帶口信,每人收費10美元。這一荒唐的消息,引起了無數人的好奇心,結果他賺了10萬美元。如果他在病床上多堅持幾天,賺得還會更多。
隻是與他巨大的財富相比,他的晚年生活顯得過於節儉。他飲食簡單,從不亂花錢,嚴格檢查家用賬簿。在節日裏和妻子隻交換小禮物,如手套、手帕、領帶之類。有時還寫上幾句溫馨的祝詞。他強調的是禮物中蘊含的感情價值。
1908年的聖誕節,小洛克菲勒破例送給父親一件貴重的毛皮大衣和皮帽。洛克菲勒說:“我萬分感謝你給我的禮物,我覺得我享受不了這種奢侈品,但是能有一個為我買得起這些東西的兒子,我非常高興。”
他禮貌地退回了禮物。不知所措的小洛克菲勒隻好自己把這套貴重的“行頭”穿戴起來。
洛克菲勒經常給兒子寫信,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教育孩子,他在給兒子的第十三封信中寫道:
智慧之書的第一章,也是最後一章。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裏麵講到一個有趣的捉豬的故事,他以故事的寓意告誡兒子:
一隻動物要靠人類供給食物時,它的機智就會被取走,接著它就麻煩了。同樣情形也適用於人,如果你想使一個人殘廢,隻要給他一對拐杖再等上幾個月就能達到目的。
換句話說,如果在一定時間內你給一個人免費的午餐,他就會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
然而,洛克菲勒並非要兒子不幫助他人,而是告訴他如何真正地幫助他人:“是的,我一直鼓勵你要幫助別人,但是就像我經常告訴你的那樣,如果你給一個人一條魚,你隻能供養他一天,但是你教他捕魚的本領,就等於供養他一生,這個關於捕魚的老話很有意義。”
“在我看來,資助金錢是一種錯誤的幫助,它會使一個人失去節儉、勤奮的動力,而變得懶惰、不思進取、沒有責任感。更為重要的是,當你施舍一個人時,你就否定了他的尊嚴;否定了他的尊嚴,你就搶走了他的命運,這在我看來是極不道德的。作為富人,我有責任成為造福於人類的使者,卻不能成為製造懶漢的始作俑者。我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因為我稱其為豬的理想。”
洛克菲勒有規律地生活著,作息時間安排像時鍾一樣準確,這也許是他長壽的重要原因吧。其中有趣的是每天午餐或晚餐後,他都要玩一種“數字比賽”的遊戲。有時和客人玩,有時和家人玩。遊戲要求對數字反應敏捷,他玩得最精,經常是贏家。他自信能夠活到100歲,相信上帝會給他這個恩賜。
1937年初,洛克菲勒的身體已非常虛弱,但頭腦依然清醒。 5月 22日,他還和陪伴他的表妹伊文斯夫人說笑打趣。
5月23日淩晨4時5分,他因心髒病發作,在睡夢中平靜地離開了世界。這一天距離他98歲生日還差6個星期。
洛克菲勒的死訊傳出之後,浸禮會教堂的司事敲響了樓頂的大鍾。他的親人、朋友和工作人員舉行了一個私人葬禮,遍布全球的標準石油公司所屬機構的雇員們默哀5分鍾。27日,他的靈樞運往克利夫蘭,安葬在母親和妻子兩位已故婦人的中間。
他逝世的消息成了當天報紙的大字標題新聞,各家報紙登載的訃告都高度讚揚慈善家洛克菲勒,人們似乎忘記了過去對他的謾罵,即使過去攻擊過他的人也如此。
那位曾經訊問過他的檢察官薩絡爾·昂特邁耶寫道:
除了我們敬愛的總統,他堪稱我國最偉大的公民。
有幾個訃告把洛克菲勒寫的唯一的一首總結自己一生的小調改成了詩:
我學習工作也學習享樂,
我的生命就是愉快假日,
充滿工作,充滿享樂,
上帝日日都在保佑我。
洛克菲勒在商界取得成功後,數十年來始終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既受人尊重,也被人藐視。世界鋼鐵大王卡耐基,就稱洛克菲勒為“劊子手”,但是洛克菲勒對這種說法從不加以反駁。他把這視為自己的一種風格,不然美麗的薔薇就永遠不會昂首怒放。
不管是非議還是讚譽,但是洛克菲勒活了98歲,親眼目睹了近一個世紀的曆史變遷,這一點是共同的。他的“貪婪”,對事業不斷地進取;他的自信,對失敗從不認輸;他的熱情,晚年熱衷於慈善事業;他的儉樸,億萬富翁也不縱情享受,以及他生活的規律,對體育的愛好,節食和素食等,這些都是值得人們稱道的。
洛克菲勒的發跡和致富,在許多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個謎。解鈴還須係鈴人,他那別具匠心的碑文,也許概括了他不斷在平凡中發現奇跡的傳奇一生,也許能幫助不少人解開他發跡和致富之謎——我們身邊並不缺少財富,而是缺少發現財富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