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劉府二爺(3 / 3)

“天福莊不是蘇大掌櫃在管麼?”

周嬸臉上閃過一絲不屑的神色,她湊近我些,壓低聲音說道:“柳姑娘是個姑娘家哪兒會知道,這幾年綢緞生意不好做,遇到個大主顧哪家不是紅了眼地去搶,去年琉球商人來買綢緞,大家都聞風而至,那蘇全興也是奔奔忙忙地談了月餘卻也沒什麼結果,可咱們二爺隻是請那琉球商人吃了幾頓便飯,就哄得他高高興興地買了整船走。二爺那回,可是把整個福建路都給震了,大家都說這劉家的二爺在咱們福建商人少年一輩兒裏那可是個出頭呢!……”

劉玉?那個小p孩兒?他能做成這麼大的事兒?!難道……我真的小瞧他了……

在周嬸那兒悶悶地坐了一上午,好容易捱到中午回了府,午飯的時間已過,能吃的隻有梅香偷偷為我藏的一些小糕點了。

“姐姐,今天二爺和大爺都不在家裏吃,開飯早,你就湊合著吃些吧”

我倒是十分感激梅香的好心,但是……這麼大熱的天,這些幹呼呼的東西可怎麼吃啊!怎麼這年代沒有雪糕呢,就是有個西瓜也好啊!唉,對了,我記得回來時好像見過一個賣西瓜的小販,離劉府還不遠,也不知道現在走了沒?

“梅香,我們去買個西瓜吃吧?”

梅香小頭兒立馬搖得跟撥浪鼓似的,“那可不行、那可不行,要是讓人瞧見怎麼辦?”

“哎呀,大中午的人家都睡覺了,哪個等著瞧你啊。我回來的路上見到一個賣西瓜的小販,就在後門附近,一點兒也不遠……”

梅香讓我說得有些動心了,“那二爺要是……”

“你不是說二爺和大爺出去吃飯了麼,男人們喝酒哪有那麼快回來啊。”我繼續巧舌如簧,“我們去去就回,沒人會知道的!回來我們把西瓜放到水裏冰冰,那吃起來多痛快啊!”

梅香噗哧一聲笑了出來,衝著我使勁點了點頭。

我和梅香做賊一樣偷偷溜出了後門,正巧那賣西瓜的小販還沒走,我揀了個最大的買了,兩個人高高興興抱了西瓜正往回走,忽然後麵傳來一陣馬車的聲音。

梅香往後一瞅,立刻慌了神,“哎呀,姐姐,是咱們家的馬車,一準兒是二爺他們回來了,這可怎麼辦啊?!”

“你慌什麼,”我狠狠瞪了她一眼,這孩子也真是,又不是幹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兒,怕什麼呢?!“你沒看見沒撩車簾麼,那趕車的你認識?”

梅香搖了搖頭。

“這不得了,你那好二爺又沒瞧見你,怕什麼,好好走你的路。”

我們說話間,馬車已經到了跟前,很快又超了過去。我和梅香正鬆了口氣,馬車卻忽然停了,劉玉自車內跳了下來,一臉壞笑地瞧著我們。梅香立刻紅了臉,嗖地一下子躲到我的背後。我雖是有些惱,但也不怕他,隨即胸膛一挺,把懷中的西瓜往上抱了抱,雄赳赳氣昂昂地走了過去。

還沒等我走到劉玉身邊,隻聽他“噗哧”一聲笑出聲來,“有什麼好笑的?!”我沒好氣地嘟囔了一句,隨後把西瓜往他懷裏一塞,“既然碰見了,就幫忙抱抱吧。”

劉玉一愣,卻也沒說什麼老實實地接下了。

倒是一旁的車夫和梅香給嚇得不輕,幾乎異口同聲地嚷道:

“二爺……”

“姐姐……”

劉玉笑著打斷他們,吩咐說:“梅香,你去車裏把那個食盒拿著。張叔,這裏沒事兒了,你先回去吧。”然後也不瞅我,逕自抱著西瓜往竹風齋走去。梅香跟在後麵開口要了兩次,劉玉沒給她,於是她就一個勁兒地給我使眼色。我被她拉扯得有點兒煩了,索性嚷嚷了起來:“不就是個西瓜麼,還能累著他啊!我在櫃上待了一上午,到現在連口飯都還沒吃上呢!要心疼你去抱,我才不管呢!”

梅香被我氣得直跺腳,劉玉卻回過身又樂了,“我說這是幹什麼呢,原來咱們柳姑娘是餓了。不過隻吃這個就能飽麼?”

“能飽!怎麼了?”

“嘖嘖,那真是太不巧了。”劉玉裝模作樣地皺了皺眉,作出一副遺憾的神色,“原本我還帶了泰和樓的熏鵝想給你們嚐嚐的,沒想到姑娘自己已經準備了。”

“真的?!哪兒呢?”我大喜過望,劈手奪過梅香手中的食盒。早就聽梅香說過,這泰和樓的熏鵝是五夫裏鎮一絕,我可是神往已久,沒想到今天竟能吃到,真好!

劉玉忽然肆無忌憚地大笑起來。

我本想回擊他幾句,沒想到剛一抬眼,卻被他的笑容給驚呆了。

他站在陽光下笑逐顏開,雙唇向上揚起漂亮的弧度,露出一排整齊潔白的牙齒,一派天真,黑白分明的雙瞳正定定地看著我,幹淨、明朗到炫目。

這小孩兒……真是太漂亮了……

我心中忽然莫名地高興,跟著微笑起來。

劉玉臉上的笑意一滯,眉目間顯出疑惑的神色。

他怎麼了,是不是有什麼煩心的事兒?我正瞧得出神,竟也不由自主地皺起了眉頭。

“姐姐真是的!”我嚇了一跳猛地一扭頭,隻見梅香正皺著眉頭,滿臉的不樂意,“你把二爺都瞧得不好意思了!”

“誰瞧他了!你哪隻眼睛看見我瞧他了!我這是在想事兒呢!”我滿臉漲得通紅,拔高聲調忙不迭地解釋。

劉玉滿臉壞笑,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

不看還罷,一瞧他那眼神兒,直悔得我差點兒去撞牆!真丟人!你說一個小p孩有什麼好看的!唉~,我這真是……你說這個壞孩子怎麼總像能看透別人心思似的,真是討厭!

=========================

有個重大錯誤需要更正!

餃子在清朝時還稱作“角子”,而且一般隻有過年過節時候才吃。據說餃子是醫聖張仲景發明的。相傳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裏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床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複,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我錯了,大家原諒我吧。雖然是零食文學,也不應該這樣馬虎的!今後這方麵我會更加注意,也請有學問的童鞋們多多捉蟲。^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