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4(1 / 3)

章節14

鄉間田園的紳士生活

由於已將工廠委托給以湯姆為首的弗裏克、瓊斯、許瓦布等青年人,卡內基過著異常舒適的生活。

當時的紐約中央公園比現在更加青翠蒼鬱,清新宜人,是市民特好的休憩場所。每天早上,卡內基都在中央公園騎馬散步,過著鄉間紳士田園般的生活。

栗色的純種馬,發出令人愉悅的踢踏聲。和諧動聽的樂意,尾隨其後的是騎著白馬,頭上戴著插有羽毛的無邊帽,穿著蘇格蘭羊毛長褲的高貴淑女。

她就是紐約城有名的大批發商人懷特菲爾德美麗的千金小姐路易斯。她的年齡在30歲出頭,臉形稍大,瓜子臉,慧黠的藍眼甚為迷人,擅長小提琴。他們兩人已定婚了。

卡內基的舉止,就像年輕了10歲的紳士一般,他送這位女子返回48號街西區35號,那裏現在是百老彙中心街附近的住宅。

她守寡的母親正在屋中等待他們兩人的歸來。經營大批發商店的路易斯的父親已經亡故。

由於婚期還遙遙無期,不僅路易斯本人,特別是她母親深感不安,甚至有些不高興,雖然她左手上的定婚戒指閃閃發亮。

出門旅行的卡內基並沒有忘記給路易斯寫信,但不是情書。他這時到了中國。

他告訴路易斯,他由香港進入廣東,正在讀孔夫子的書。東方有很多值得學習的美德。他在印度修習釋迦牟尼佛教,也買了一些印度教的書。在所有的宗教教義上,都有近乎相同的善惡戒律。因此,不能僅受一種宗教戒律的拘束。

在新加坡還碰到了一位名叫霍納挺的青年,他收購了許多珍禽異獸,說要拿到紐約的博物館去,獅子、老虎、象、鱷魚、猩猩、狗熊、袋鼠……他們對這些充滿著浪漫氣息的生意產生了共鳴。

據說他們可以賣到相當高的價錢。當他看到那青年觀察動物時的愉悅神色,不禁疑惑,甚至開始懷疑他的冶鐵買賣的意義。路易斯將這封信拿給母親看時,她冷笑了一聲,以為卡內基的腦筋有點問題。

卡內基在寄給母親的信中這樣寫道:

16世紀,在印度,建造了回教帝國的莫臥爾人的第五代皇帝,為愛妃建造了一座莊嚴華麗的白色大理石靈廟。

就像流經深山森林中的小河,或是像照在森林中的淡淡的月光一般,靈廟帶給我心靈永恒的安靜,直至我去世。

我眺望了良久,並思量著。這不僅可說是喜歡,也不隻是一種旋律的產生,這種感覺就像被柔軟的白雪包圍一般……

卡內基這位已完全成為“自由人”的人,每年造訪倫敦,都要與英國政府要人諸如克萊斯頓、羅茲伯利、鮑佛爾等交往,並與他們交情頗不錯。

此外,光是在英國境內,就買下了7家報社。他要對頑固且保守的英國人,傳輸“進步的思想”。因此,卡內基並不是如同路易斯的母親懷疑的那樣發了瘋。

克裏森山莊在阿勒格尼山脈的高地上,位於匹茲堡東方約80千米處,距賓夕法尼亞鐵路的亞吞那調車場,以及斜坡運輸車通過的地方不遠。

克裏森山莊是維多利亞格調的哥特式建築,天花板相當高。砌在每間巨大房間牆壁上的落地窗,從地板到房梁,全是以彩色玻璃裝飾。環繞著建築物陽台外側的廣大庭園,美麗的野花綻放著,野鳥成群往來其間。

這是卡內基為母親建造的別墅,但母親並不特別喜歡它。搬入豪邸需要很多仆人。而且需要雇用廚師。反正不要的理由一籮筐,而她喜歡的卻是紐約溫莎旅館的生活。

在那裏,房間的地上都鋪著厚厚的絨毯,而且即使在深夜,也可叫人將自己喜歡的食物送到套房來。

她已經習慣於使用銀製的餐具、 中國製作的器皿及意大利製的大理石器具。隻有這個夏天,她沒有離開克裏森山莊,因為已無法離開了。就如老樹朽了一般,瑪格麗特的體力日趨衰弱,整天躺在床上昏睡著。

前往診治的醫生警告說:“有轉為肺炎的危險。”卡內基決定盡量留在山莊,照顧母親。躺在病床的瑪格麗特發覺路易斯沒來。卡內基已經決定跟她分手了。

有句格言說,“馬要外觀,男要內在”,而女人呢?

在中央公園的綠茵場上,騎著馬的她,的確很迷人。 他雖然嘴上說要分手,但真的放得下嗎?

故鄉授予他榮譽市民

1877年7月12日,卡內基的故鄉丹弗姆林授予他榮譽市民的稱號,在此之前,卡內基從來沒有接受過此類稱號,這對他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榮譽,令他激動萬分。

自沃爾特·斯考特先生當選英國的議員之後,在卡內基之前,隻有兩個人獲此殊榮。卡內基的父母常跟他講一些有關沃爾特先生的事情,有一天,他們還看見他在描繪丹弗姆林教堂的草圖。

作為答謝,卡內基要作一次演講,對此他非常重視。卡內基告訴他的舅舅貝利·莫裏森他的演講內容。

他的舅舅是一個很好的演講家,用充滿智慧的話語告訴他說:“卡內基,就照你剛才那樣說,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沒什麼比這更好的了。”

對卡內基來說,這是一堂很好的公共演說,他用心學習。他總結公共演說的經驗時說道:

當你站在觀眾前麵,隻要想著,他們也是普通人。

在向他們作演講的時候,你隻需要像日常生活中的交談那樣就可以了,沒有什麼區別。除非你想特意地改變自己,偽裝自己。那麼不要有任何的難堪,就當作是在董事會上和自己人說話,你隻需要做你自己,很自然地去做。

如果你想盡量變成其他的某個人,那麼你會感到膽怯,沒有底氣。

1881年的7月27日,卡內基在丹弗姆林又作了一次演講,那天他的母親來為他捐建的圖書館奠基。當年丹弗姆林有5個織布工人將他們的書收攏起來,成立了第一個公共圖書館,向他們的鄰居開放,他父親是其中的一個。

丹弗姆林把卡內基捐獻的建築命名為“卡內基圖書館”。

設計師來跟卡內基要他的“盾形徽章”。卡內基告訴設計師自己沒有,但是他向設計師建議可以在門上刻一輪散發著金光的太陽,加上一句格言:“讓陽光普照”。於是設計師采納了。

卡內基組織了一個馬車隊去丹弗姆林。

在1867年和喬治·勞德、亨利·斐浦斯一同穿越英格蘭的時候,卡內基便產生了一個想法,他想與至交好友組成一個車隊,從布萊頓直至因弗內斯。

這個時刻終於到來了,在1881年春天,卡內基一行11人,乘船從紐約出發,這是卡內基一生中最為快樂的一次出遊。給自己放個假,從繁忙的商務中擺脫出來,保持住年輕和高興的心情,這勝過世界上所有的良藥。

在這次馬車旅行中,卡內基隻是每天在他臨出發前買的兩便士一本的存款簿上草草地記上幾筆。因為已經出版了《環遊世界》這本書,他打算將此寫成文章,向雜誌投稿,或者僅僅是為伴他出遊的朋友們寫點東西。

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冬日,卡內基想,挨凍去3000米之外的紐約的辦公室有點不值,也沒有必要,他決定待在家裏。

那麼又怎樣打發時間呢?他想起了他們的那次馬車旅行,決定寫上幾行看看,也不知道能否繼續下去。他文思泉湧,任思緒自由流淌,在天黑之前,他已經寫出了三四千字。

於是,在大風雪天氣裏,當他無須去辦公室的時候,他便待在家裏做這項令人愉快的事情。這樣過了20多次之後,他完成了一本書的寫作。他把稿子拿到斯克萊布諾出版社,讓他們給印刷幾百本,卡內基好拿去送人。

和《環遊世界》一樣,卡內基的這本書也很讓他的朋友們感到高興。坎普林先生有一天告訴他,斯克萊布諾先生已經看過書稿,希望能由他的出版社出版發行,因為他的出版社直屬於皇室。

對於一個虛榮的作者,當他聽到有人說他的作品具有紀念的意義和價值,他將會很容易被打動。卡內基也未能免俗,他答應了坎普林的請求。

書出版後,卡內基收到了大量的讀者來信,其中很多都非常熱情,他的家人將他們保存了下來,收集在一個剪貼簿上,而且還不時會有新的貼上去。很多殘疾人很高興地給他來信,說他的書為他們的生活帶去了光明,這使他大為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