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靠山吃山

五穀雜糧

廣西漢人喜食稻米,一日三餐都以稻米為主食。穀倉裏有黃澄澄的稻穀,米缸裏有白瑩瑩的大米,心裏就感到踏實,臉上就會露出滿足的笑容。“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莊稼人的日子要求並不高。過去稱得上大戶人家的,無非就是有田地,有糧食,有大宅樓;若是還有權有勢,就不是一般的大戶人家,而是權貴人家了。

廣西氣候溫暖,雨量充沛,一年可種早、晚兩造稻穀。風調雨順之年, 田野裏稻浪翻滾,金黃一片,每一戶以種田為生的人家,都會喜上眉梢,樂在心頭。搶收時節是很累人的,從早到晚,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但累得舒坦,累得暢快,累得心花怒放!當沉甸甸的穀子曬幹後堆到倉裏,這一年也就沒有了衣食之憂。

稻米有占米和糯米兩種, 日常食用的是占米。糯米是糧中珍品,產量低,種植少,也就不作為日常食糧,一般都是逢年過節時,才用來做棕子、核把和糕餅。走親戚,祭拜祖宗,糯米製品都是上好的食物。糯米有膠質,豁性強,出遠門時帶上糯米飯團做幹糧,既方便,又耐飽。

各地吃米飯的習慣不同,做飯的方法也不同。桂東、桂中、桂北部分市縣的漢人喜歡吃炯鍋飯,也就是煮飯時隻放適量的水,沒有米湯,是地地道道的幹飯,飯熟後揭開鍋蓋,香氣四溢,沒有菜也可吃飽。而桂南卻流行另一種做法,當地漢人叫做“撈水飯”。所謂撈水飯,就是煮飯時放很多水,而且用的是大鍋頭,當米粒熟過心後,就用網格狀的飯撈把米飯撈起來,吊幹水,裝到陶缽或木桶裏,再盛到碗裏食用。撈飯時並不把米粒撈幹淨,而是留一部分在鍋裏,成為稀粥。一家人愛吃幹飯就吃幹飯,愛喝稀粥就喝稀粥,隨意選擇,各取所需。撈水飯的味道比炯鍋飯淡一些,沒有炯鍋飯香。但撈水飯自有撈水飯的好處,那就是一鍋可以煮玉米/南國紅荔成兩種飯。剩下的粥水,就用來喂豬。用粥水拌青飼料喂養的豬,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豬肉放到鍋裏一炒,三五裏地都可聞到肉香。這是工廠化飼養出來的豬所無法相比的,就像育肥雞比不上放養的土雞好吃一樣。很多城裏人路過這些地方的鄉鎮,都會順便買幾斤豬肉帶回家。這樣的豬肉,才叫真正的豬肉,吃到這樣的豬肉,那才叫口福!

除了以稻米為主食,農村漢人也常吃芋頭、番薯、木薯、大薯等雜糧。這些雜糧多為早地作物,田間地頭氣山腳屋邊均可種植,而且可以長時間儲藏,往屋裏的地板上一放,無需什麼保護措施,也不容易變壞,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遇到稻穀歉收的年景,雜糧就變成了主食,可以助人度過饑荒。人吃不完,就用來做喂豬的飼料。因此,人們在稻田裏精耕細作的同時,也會利用好邊邊角角的每一寸土地,種上各種雜糧和蔬菜。

農村是個自給自足的世界,農民們養豬、養雞、養鴨、種糧、種菜、種果,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賣出去,而是為了自己食用。有客人來,飯桌上的大碟小碟,葷葷素素,大都是自己種養的,連酒也是自釀的,這是在城裏不容易吃到的綠色食品。在月朗風清的夜晚,在樸素寧靜的農家小院,品嚐著香醇的米酒,吃著新鮮的菜肴,聞著村野的氣息,陶淵明的田園生活大概也就是這樣的情景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

“天上飛的,除了飛機不吃;地上跑的,除了汽車不吃;四條腿的.除了凳子不吃;兩條腿的,除了梯子不吃。”這句話說的是兩廣人什麼都敢吃,什麼都能吃。過去這話隻是一種調侃,現在卻多少帶著點貶義了。

但用曆史的眼光來看,敢吃,也是一種生存的需要和本領。試想想,古代的廣西地廣人稀,許多初來乍到的漢人,隨身攜帶的幹糧吃完了,又來不及開荒種地,隻能靠打獵捕魚為生。而廣裹的森林,眾多的河流,也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即使開墾了荒地,種植了五穀雜糧,各種很容易捕獲到的野生動物,也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那時的野生動物遍地皆是,並不像現在這樣稀缺,更沒有達到瀕臨滅絕的境地。有的動物繁殖力超強,又愛殘害莊稼,偷吃家禽,如果不捕獵,連莊稼也種不成,雞鴨也經常遭殃,像野豬、黃鼠狼等。那時候,捕捉一些野生動物來食用,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隨著人類的繁衍及對大自然的破壞,野生動物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許多動物也到了滅絕的邊緣,因此需要人類的忍讓與保護。現在廣西的漢人們仍愛吃各種各樣的動物,但受法律保護的野生動物,在餐桌上已很難見到。而且,捕獵或買賣野生動物的風險增大了,機會也少了,一旦被發現,就會被處罰,甚至可能判刑坐牢。當然,既然敢吃和能吃,他們所愛吃的一些東西,仍然讓許多人覺得驚奇和不可思議。

幹鍋狗肉

狗肉 人們常說:“聞到狗肉香,神仙也跳牆。”可見狗肉對人們的誘惑力有多大。又說:“賣棉被吃狗肉。”意思是狗肉是大補之物,冬天吃狗肉,身體暖烘烘的,睡覺可以不蓋棉被;又指為了吃狗肉,連棉被都可以賣掉。但漢人的風俗,狗肉不能進廚房,因為狗肉被認為是不潔淨的,進了廚房,灶君會怪罪,因此隻能在野外宰殺和食用。於是往往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一群光著膀子的男子漢,在村邊地頭,或蹲或站,汗流俠背,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劃拳猜碼,痛快淋漓!

蛇按照中醫的說法,蛇有驅風祛濕、清肝明目的功效,越是毒蛇功效越好。蛇肉可以燉湯,配上土雞一起燉,名為“龍鳳湯”,是兩廣流行的一款名湯。也可以炸蛇段,香爽酥脆,是下酒的好菜。蛇皮稱為“龍衣”,可配上香芹、百合一起炒,也是一道美味佳肴。蛇血、蛇膽可衝酒喝。現在,能吃到的一般都是人工飼養的蛇。有人專以養蛇為業,有的蛇園飼養的蛇多達上百萬條。在高牆圍住的蛇園裏,假山、樹枝、草地、水溝,到處都爬滿了蛇,有的地方成堆的蛇纏繞在一起。害怕蛇的人往往看都不敢看,一旦看見了,定會毛骨驚然。但養蛇人卻像有魔法似的,把蛇馴養得溫順月及帖。

蠍子 蠍子是一種小節肢動物,頭部長著一對大鉗子,身體的前部粗壯,後部細長,尾部的毒鉤可用來捕食蜘蛛、昆蟲等食物,也是防禦天敵的武器。以前人們對這種生長在溝邊石縫裏的小毒物避之唯恐不及,但現在也上了餐桌。用油一炸,酥黃香脆,美味可口,據說吃了可強身健體,排除體內毒素。喜歡喝酒的人,蠍子是一道絕佳的下酒菜。

老鼠 老鼠是“四害”之首,繁殖力強,危害性大,但鼠肉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俗話說:一鼠頂三雞。但並非所有的老鼠都吃,一般吃的是田鼠和人工飼養的竹鼠,前者生活在稻田裏,以吃稻穀為主;後者生活在人工營造的養殖場中,以吃竹筍、甘薯、胡蘿卜等為生。這兩種老鼠都長得十分肥壯,肉質好,也比較幹淨。家鼠的食物很雜,生活的環境也比較髒,一般都不食用。

禾蟲、竹蟲、蠶蛹、蜂蛹、龍虱、縷姑等,都可以成為盤中之物。如果身處野外,需要尋找食物求生,廣西漢人的生存能力應該是最強的,因為他們敢吃和能吃的東西很多,尋找食物的能力很強。

清蒸魚

在內陸地區,如果能夠天天吃海鮮,一定是非富即貴的人家。但在廣西南部的北部灣沿岸,魚蝦卻是普通人家飯桌上最常見的家常菜,就像湖南人吃辣椒、韓國人吃泡菜一樣普遍。

因是天天食用的家常菜,做法上也就沒有太多的講究,通常是把新鮮的蝦、蟹、螺等,往盛著清水的鍋裏一丟,把水燒開,煮熟,撈起來,沽點薑蔥醬油之類的作料就可以吃了,絕對的原汁原味!魚的做法稍多一些,煎、炸、炯、煮均可。如果是小魚蝦,一般都是幹煎,酥脆香嫩,一餐吃不完,就留到下一餐。幹煎的魚蝦,就像許多地方日常備用的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