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人的米粉情結真可謂是根深蒂固,在所有的早點中,米粉的銷售!毋庸裏疑地處於頭號位置,隨之而來的自然是各種大小米粉店的應運而生,什麼酸辣粉、 鹵菜粉、鮮肉粉、三鮮粉、螺蜘粉,真是花樣繁多。

早上起來,桂林人的第一件事便是先吃二兩粉,然後才去上班。倘若有事外出,也必大街小巷地先找桂林米粉。若哪一天沒吃桂林米粉,似乎總像少了一件什麼東西似的。筆者曾多次與朋友們外出開筆會或公差,碰上主人早點隻上饅頭、包子、紅薯類時,總有個別人眼睜睜望著廚房門,傻傻地問: “有沒有米粉?” 當得到肯定“沒有”的回答後,整個人便如箱打的茄子,蔫蔫地提不起精神來,胡亂動動筷子吃上一點便嘴巴一抹說:“飽了。”其實他哪是真飽,不過是想那桂林米粉而已。

上班一族碰上忙得沒有做飯時間時,便在下班時買上半斤米粉, 回家或燙或炒,配上些麻油、青菜、薑蔥、 肉絲之類,一頓鮮美的中餐解決突。外出走親訪友,人們往往帶上一包桂林米粉,到時自豪地往友人桌上一放:“來了,新鮮的桂林米粉!”從那自豪的口氣中,仿佛他給人帶來的是稀世珍奇,而朋友倒也買賬,總是瞅著那包米粉睜大雙眼,驚奇地哇一聲叫道:“好啊!”

―流螢:《桂林人的三大情結》,載1998年3月13日《桂林鄉情報》

其實,有米粉情結的何止是桂林人,隻要是土生土長的廣西人,尤其是漢人,都有著深深的米粉情結。外地人到廣西,嚐一嚐這裏的米粉,也將留下無法抹去的記憶。

早茶不隻是喝茶

一次,有幾位北方的朋友第一次來到南寧,筆者盡地主之誼,設宴接風洗塵。他們提出,要嚐一嚐南寧有特色的東西。南寧有特色的菜肴很多,三兩天也嚐不完,經征求朋友的意見,選擇了三樣:龍鳳湯―吹風蛇燉土雞、白切雞、生魚片。蛇血和蛇膽直接用來衝酒喝。但幾位朋友除了喝湯、吃燉爛的土雞肉外,別的都不敢吃,蛇肉不敢吃,骨頭帶著血絲的白切雞不敢吃,薄如蟬翼、作料豐富的魚生不敢吃,蛇血酒、蛇膽酒更不敢喝。朋友們搖頭笑道:不習慣,沒有口福消受!

第二天早上,筆者請他們喝早茶,一位朋友疑惑地問:光喝茶能吃得飽嗎?筆者笑笑說:到了地方就知道了。幾分鍾後來到一家寬敞的餐廳,朋友們突然驚訝得睜大了眼睛:這哪是什麼茶館,分明是一個大食府,是薈萃各種風味小吃的一條街。朋友們興奮地說:原來你們的早茶是這樣喝的呀!

偌大一個餐廳,擺著幾十張桌子,臨窗還設有一排排卡座,每張桌子和卡座幾乎都坐滿了人。服務員推著一輛輛裝滿食品的小推車,在桌子間穿梭來往,客人看上哪一樣食品,就直接拿到桌麵上來,服務員就在點餐卡蓋上一個小紅印,最後憑點餐卡結賬。朋友們明白了,喝茶隻是個幌子,除了茶水、飲料,還有各種各樣的酒,品種豐富的小吃更是隨意選擇。你如果想吃點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海鮮粥、牛脯粉、煎雞蛋、煎包子、油泡辣椒等等,還可讓廚師當場給你做,你可以站在旁邊,欣賞著年輕廚師敏捷的身手和精湛的廚藝。人們來這裏喝早茶,不光是為了飽口福,更喜歡這裏自由、隨意、休閑的環境氣氛。有的老人,約上三兩好友,可以坐上一個上午。許多上班族也喜歡周末和家人、朋友一起到外麵來喝喝早茶,放鬆一下緊張的心情,享受一下難得的閑暇時光。喝早茶,已成為都市人的一種聚會、休閑乃至交際的方式。南寧人把喝早茶稱為“歎茶”。一個“歎”字,就蘊涵了休閑、享受、愜意的意思。

廣西許多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有各種各樣的茶座、茶室、茶館、茶莊、品茗居之類的休閑去處,而且內部的裝修和布置都相當雅致,富有藝術韻味與情調。但別以為這些以茶命名的地方,也隻是賣茶而已。如果有人邀請你:我們去喝喝茶,那絕不僅僅是去喝杯清茶;正如有人提議去喝點湯,那絕對是一鍋內容豐富的靚湯,湯裏的料可能就有十幾樣之多,一鍋湯的價格往往就頂得上一桌豐盛的飯菜。同樣,如果有人說,我們去吃點野菜,那麼,和野菜一道端上桌麵的,肯定還有各種各樣的美味佳肴。

近年來,一些頭腦靈活、嗅覺靈敏的商家還推出了商務早茶。打著商務早茶牌號的餐廳布置得窗明幾淨,還在靠牆邊的位置上安裝了電源插座和網絡接人點,以方便經理級人士和白領們邊喝早茶邊辦公,或進行商務洽談。走進這些寬敞幽雅的餐廳,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把筆記本電腦打開放在桌子上,一邊瀏覽一邊吃早點;或三五個人圍坐在一起談論著工作。有的餐廳還為商務客人提供打字、複印、傳真等設備。多功能的商務茶座,已漸漸成為餐飲業的一道新風景。

魚生酸肉亦美味

廣西各民族長期雜居,相互間來往密切,友好相處,因此,漢人們的飲食習慣自然也受到了少數民族食俗的深刻影響。

壯族喜歡吃魚生,漢族也喜歡吃,並視為飯桌上絕佳的美味,有的飯店就以魚生作為招牌菜。為了一頓鮮美的魚生,有人甚至不惜結伴開車到幾十裏甚至百裏之外的有名飯店去一飽口福。製作魚生有很多講究,選魚,刀工,配料,哪個環節都不能馬虎。魚必須是活蹦亂跳的河魚,池塘裏飼養的魚或水質受汙染的魚都不能用來做魚生。刀工要精細,切出的魚片要薄如蟬翼,並去掉血汁,鋪在用冰塊墊底的碟子上,如白玉般晶瑩透明。配料也非常講究,而且有十來種之多,紫蘇、生薑、大蒜、酸蓖頭、花生米、花生油、醬油、醋、芥末等是必不可少的,魚生好不好吃,配料十分重要。生魚片在作料碗裏稍泡片刻,即可人口,其味鮮美無比,絕無半點腥味。吃魚生必喝酒,既可助興,又可消毒。既愛酒又愛魚生者圍坐一桌,就如一群快活的神仙!

侗族人家喜歡吃酸,所謂“侗不離酸”。 酸魚、酸肉是家家戶戶必備的傳統菜肴。有客自遠方來,必端出酸魚、酸肉招待。毛南人家也喜歡吃酸:酸肉、酸螺蜘湯、酸蓖頭,他們分別叫做“羅番”、“脯醒”和“翁偎”。受此影響,廣西漢人也普遍喜歡吃酸,城市的街頭巷尾,到處都有“酸呀攤”。酸木瓜、酸楊桃、酸沙梨、酸蘿卜、酸黃瓜、酸豆角、酸藕片、酸菜梗等等,幾乎各種瓜果蔬菜都可能醃製成“酸呀”,又便宜又解饞。在街頭上,隨時都可以看到姑娘們邊吃著“酸呀串”邊逛街的情景。許多年輕姑娘嗜酸如命,見到“酸呀攤”就挪不開腿了。喜歡吃辣的還可以蘸一下辣椒水,又酸又辣,開胃刺激,別有風味。戀愛中的女孩子,上街時必到“酸呀攤”去看一看,讓男朋友買一串“酸呀”來吃。男朋友自然樂意,殷勤地讓姑娘隨便挑選。

煙熏豬肉,是桂北山區少數民族人家獨具特色的美食。過去,山區交通閉塞,村民們把豬養大後,都不拿到好市上去賣。逢年過節殺了豬,就切成一塊一塊的用火熏幹,存放起來慢慢食用,或留著待客。現在,“熏肉炒南豆”、“熏肉炒竹筍”已成為南寧市和許多地方的名菜,帶有煙火味的熏肉也非常受漢人的歡迎。

帶有少數民族風味的菜譜和食物還有很多,如竹蔑烤魚、幹魚仔炒酸豆角、竹筒雞、檸檬鴨、炒田螺、血灌豬大腸、鰓蝸魚炯豆腐、蘿卜牛脯煲等等,數不勝數。如果你想好好領略一下廣西的風味小吃,熱鬧非凡的南寧市中山路夜市是不能不去走一走的。中山路是一條古老的騎樓街,在這裏,你不僅可以品嚐到品種繁多、價格便宜的各種風味小吃,還可以親身感受到嶺南騎樓的迷人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