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因陶醉於美女西施的木屐聲而失國,遺恨千年,但穿木屐的習俗卻流傳了下來。如今,木屐已被許多廠家開發成商品,采用先進的工藝生產,款式也趨於新穎、別致和時尚。年輕姑娘們一雙細嫩白哲的腳穿著精巧的木屐,走起路來,婀娜嬌俏,儀態萬方。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過一首《院紗石上女》的五言詩,生動地描述了西施穿著木屐的美麗姿色:“玉麵耶溪女,青蛾紅粉妝。一雙金齒屐,兩足白如霜。”這首詩,也可用來形容如今那些腳穿木屐、聘婷嫋娜的年輕姑娘們。
珠光閃耀
合浦沿海盛產珍珠。合浦珍珠被稱為南珠。清初文學家屈大均曾在《廣東新語》中說:“東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東珠是指東該日本產的珍珠,西珠是指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方國家產的珍珠。也有人說:“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但不管是“東”不如“西”,還是“西”不如“東”,有一點卻是相同的:東珠、西珠都不如南珠。唐代文人馬總也在《意林》中說:“必須南國之珠而後珍。”如此看來,南珠位登“世界珍珠之王”的寶座是沒有異議了。據說,英國女王王冠上那顆光芒四射的最大的珍珠,就是產自合浦珠池的中國南珠。
南珠凝重結實,渾圓瑩潤,品質奇異,而且有明目安神、潤膚養顏的功效。用南珠做首飾,名貴,高雅,光彩照人。女士們戴上珍珠首飾,如珍珠項鏈、珍珠手鏈、珍珠耳墜、珍珠戒指、珍珠胸花、珍珠別扣等,顯得更加清雅、靚麗和富於魅力。因此,珍珠首飾曆來是廣西漢族女性最喜歡、佩戴最普遍的飾物。
南珠代表著美麗,也代表著財富。在古代,南珠因其珍稀與名貴,曆來都是上貢朝廷的珍品,采珠業一直由官府嚴格控製,任何人不能私自采撈,違禁者以死罪論處。南宋時期,在地方官府內專設采珠機構,名為媚川都,共管轄八千士卒,專事采珠。元代設置廉州采珠提舉司,統管采珠事務。至明初,皇帝為了直接控製采珠業,幹脆派宮內太監長駐合浦,修建規模宏大的白龍城,內設采珠太監公館、珠場司巡檢等機構,權力淩駕於地方官員之上。一切采珠事務,均由太監說了算,地方官員隻能聽命行事。如今,白龍城的遺址還在,堆積在白龍城周圍厚達數米的貝殼層還在,這些遺存,在無言地訴說著當年采珠業興盛的同時,也見證了那段殘酷而慘痛的采珠曆史。
由於朝廷和官府貪得無厭,濫采無度,合浦珍珠曾在曆史上遭受過兩次毀滅性的浩劫。一次是西漢時期,地方官員為了討好朝廷,搜刮財富,強迫珠民常年下海濫采濫撈,致使合浦沿海珠苗滅絕,再也無珠可采。民間傳說,珍珠有靈性,害怕貪官酷吏的掠奪,都紛紛潛逃到交趾(今越南)避難去了。漢順帝時,孟嚐出任合浦太守後,清正廉潔,大膽革除前任弊端,實施海禁,保護珍珠資源,合浦珍珠才又漸漸得以恢複和繁衍。於是民間又有了“珠還合浦”的美麗傳說。為感念孟太守的功德,當地民眾修建了孟太守祠和還珠亭,後人有詩讚曰:“為官合浦去珠還,萬古流芳天地間。富貴心輕如敝履,貞廉名重並高山。來時嶺外神明懼,去時轅前父老攀。 自是仁民恩到骨,至今祠屋祀天南。”(明·甘澤《孟太守祠》)孟嚐太守護珠愛民的德政與清名,千百年來一直被當地人民所讚頌。
另一次大浩劫是在明代。 自朝廷派太監駐紮白龍城監守珠池,第一次采撈,就強迫珠民濫采珍珠一萬四千五百兩(約四百一十四公斤)。三十年後的弘治十二年(1499年),又征集八百艘府船和八千人佚,耗銀萬兩,共采珍珠二萬八千兩(約八百公斤)。大規模掠奪性的采撈,合浦珍珠又一次遭受滅頂之災。此後曆經清代和民國時期近四百年間,仍然沒能恢複元氣。康熙、乾隆年間曾兩次下詔采珠,都幾乎一無所獲。民國末期,每次采到的珍珠還不到三公斤,馳名中外的合浦南珠已是名存實亡。
古代官府強迫珠民采珠時,都派大批官兵隨船監管,珠民動作稍慢一點,就遭到棍棒暴打,甚至拋屍大海。下海時,珠民的腳跺都被綁上石頭沉下去,在海裏全靠憋氣采撈珠貝,若不及時拉起,就會氣絕身亡。每次大采,珠民被海水溺死或被笙魚傷害者不計其數。明代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那次大采,在海上病死、溺死或被鱉魚咬死的珠民、船夫、軍士就有五百八十多人,在茫茫大海上,上演的是一出“以人易珠”的慘劇。“哀哀呼天天不聞,十萬壯丁半生死。”貪婪的官府搜刮的每一顆珍珠,都沾滿了珠民的斑斑血淚。
新中國建立後,合浦南珠也獲得了新生。1957年,在首次試采中,采到的珠貝隻有區區兩百多個,其中含珠的隻有二十二個,共得小珍珠九十多顆。1958年,合浦人工試養珠苗取得成功;同年,人工植珠試驗又獲得重大突破。這兩項技術的成功,保證了充沛的珠源,為持續提高珍珠產量奠定了基礎。經過近二十年的禁采和休養生息,合浦的珍珠產量呈現出了一條急速上升的曲線:19%年猛增至八千八百公斤,相當於曆史最高產量的十一倍;2005年,產量又增至一萬公斤。合浦再次成為名副其實的南珠之鄉。
《南國早報》於2007年9月18日刊登了一則配發照片的消息。北海當地人蕭先生夫婦倆一直以做海產品加工為生。他們向漁民收購海螺,取出螺肉後,把貝殼賣給珍珠公司製作貝雕工藝品。他們經常在螺肉裏發現大大小小的天然珍珠,二十多年來,共積攢了上千顆,其中兩顆有小手指頭般大小。但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些天然珍珠的價值。一天,蕭先生和朋友一起去北海南珠宮遊玩。南珠宮收藏著一顆三點六克的天然珍珠,號稱“中國最大的海產珍珠”,市價兩百萬元,被當做鎮宮之寶。蕭先生仔細地看了之後,覺得自己家裏收藏的兩顆珍珠比這顆國寶級的珍珠還要大。經北海市技術監督局珍珠檢測中心鑒定,蕭先生收藏的兩顆特大珍珠,一顆重四點二八克,一顆重三點六七克,均比南珠宮的鎮宮之寶大,堪稱南珠中的極品,價值難以估量。
合浦南珠不僅個頭大,品種也非昔日可比。我們過去看到的都是晶瑩剔透的白色珍珠,如今已培育出了黃色、黑色、玫瑰紅、翡翠綠、海水藍等五彩斑斕的珍珠。這些圓潤、結實、凝重而又豔麗的彩色珍珠,不僅為珍珠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員,也成為國際市場上的寵兒,西方的達官貴人、影視明星、平民百姓等,都以擁有合浦的彩色珍珠為榮。如果你有機會來到北海市,有一個地方是絕對不能錯過的,那就是中國南珠城(也稱為珠宮)。這是全國最大的海水珍珠交易市場。珠光寶氣的南珠城裏設有南珠文化展廳、原珠交易廳、珍珠產品展銷廳、珍珠品質鑒定中心等。徜徉於南珠城裏,就像置身在一座流光溢彩的夢幻般的珍寶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