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 3)

好吧,我點個酥皮蠔湯和法國鵝肝,還有紅酒。林先生說有一次他請內地來的人在這兒吃飯,也是要了一瓶紅酒。那位先生說不喝這酒,要另一種。但瓶口已經打開,酒就不能再上另桌了。侍應生偏立即答應另換一瓶。內地先生誇這裏的服務令人感動。林先生對我說,其實這瓶酒錢也結在賬上了,對於到這裏請客的人嘛,也不計這點酒錢了。這叫三大歡喜。

林太太說今天在這裏小聚,氣氛真好,可惜忘了帶相機。大家說是啊是啊。正說著便有侍者變出一個一分鍾相機為@我們照了兩張,顯影出來後送上。侍者給林先生送上賬單的時候,給女賓送上一人一支鮮活的玫瑰,養在一隻隻精美的燙著AmiGo金字的花插裏,裏邊有保鮮液,外邊有金飾等。

在AmiGo,點點滴滴都是兢兢業業在做的。王先生瀟灑的前提是大成功,AmiGo成功的前提是不瀟灑。

淩晨兩點睡的,六點多又醒了,大概心裏有事。七點起床,衝洗自己,再衝咖啡,再吃芝士麵包。百佳芝士十二片一包是十點八港幣,在北京買至少要三十來元,當然包含運費等。如果我們在內地生產,價錢不就便宜了麼?

認真想想,還有許多的空當兒和機會等待肯動腦子的人去發現去做。

吃完芝士寫了一篇四千字的隨筆,又到了該吃午飯也就是該吃芝士的時間。關在衛蘭軒酒店的1609房間裏,冰箱裏存上芝士麵包、水果,便可以早上芝士中午芝士晚上芝士地過日子。其實上午就有兩個電話邀請吃飯,我隻好一一說巳經有安排了。人家說那麼下一天?我說下一天也有安排了。

想想也怪,從北京來香港,好像就是為了關起門來寫文章?在北京,如果上午接幾個電話,下午來兩個人,晚上電門壞了,還有誰要我做什麼事,還有我要推托什麼事,還有一日三餐,還有還有 還有。來香港,替如去年香港大學邀請,今年嶺南大學邀請,都是英式港式英港式的,請你講一兩課付你酬金請你吃飯,此外便Free了,自由了。不做額外的感情投資,互相方便。內地邀請客人,陪同的時間多,陪同的人多,陪同吃飯的人更多。自己不要Free也不給別人Free。現代社會裏人們想要做的事可以做的事很多,也包括去捐獻去做義工,香港很多青年做義工、如果太多的迎來送往全方位沒遮攔不分青紅皂白地感情投資,那麼還能認真做幾件事?

下午與女友相約上街。香港的商場、酒樓、電影院、地鐵、停車場互相套著。這麼一拐到了影院,那麼一拐下了地鐵。好像魔方,轉來轉去一會兒變出超級市場一會兒變出麥當勞。香港便如許多大大小小的魔方拚接起來的超級魔方。這大大小小,該有多多少少人動足了腦子才能有這樣巧用地皮的設計?

晚上回到1609房間,覺得不適。我從來一缺覺要感冒要發燒,可又從來記不住我是不能缺覺的。頭痛,發冷,一定別病了,還有好多事要做。怎麼辦?吃!什麼都吃下總歸有些好處的,至少可以吃困。奶茶、蛋糕、柚子、零食。到底吃困了。可是,今天的港島日記還沒寫,還要補記昨天的。寫。要不,差點白活。

終於可以躺下看報了,一大堆《明報》、《新晚報》、《聯合報》。友人告訴我今天的明報登了關於我的專訪。我看了報上我的照片,沒看文字,標題也沒看清,什麼標題?不知為什麼,從來不愛看別人寫我的文字。好像,隨便別人說去。說對了,最好,說得有出入了,鴕鳥般把頭縮起來。自己發表的文章出的書,也從來沒看一下標題或封麵裝幀,文字是再不願看的。對做完的事過去的事再無興趣,或者說再無時間去有興趣。

埋在報紙堆裏睡去了。不過明天一醒來,第一思想一定很清晰:今夭要做什麼事?

港人的消化功能

島在50年代啟動,用上海人的資金、人才,用廣東人的勞力和魄力,用英國人的法製。也有人說是上海人的長袖善舞,廣東人的勇敢冒險,英國人的老謀深箅。我想,一定要加上的,是香港人的消化器官。

有一副好的消化器官,香港開始了兼容並蓄從無到有。香港自身有什麼水果?然而香港又有什麼水果沒有?當然,開始從世界各地運來水果自然貴,不過這國貴可以從那國進,再加上免稅,結果並不貴。餐館更是好多叫得出名堂的都有,是南印度還是北意大利,是中東還是印尼。

港人的節日,也是把中國的西方的全拿來6有時複活節正好和清明節連在一起,一共放五天假。中國的傳統節日如端午、中秋、重陽都放假。最熱鬧的是三天聖誕節。如果說內地城市的聖誕節更多消費意義,那麼香港聖誕節還有相當百分比的宗教氣氛。學生的節日更多。譬如孫中山生日放假一天,還有英女皇生日等。

比之內地,香港更現代更西方,也更傳統更尊祖拜佛重風水信卜箅寫繁體字喝蓋碗茶。還買六合彩。彩票是中的西的哪門子的?有一天我去廠商大廈,旁邊一個門裏就在賣六合彩,賣馬票。我想如果我有很多錢,也不會買馬票。但我看買者那麼投入,他們有了這樣一個剩餘精力渲泄口,再無可能在打工和買馬票之餘顧及其他。或許馬票於社會也有鎮靜作用?

香港的三級片票價壓低、廣告做足,還是生意極其清淡,香港放精彩藝術片的影院票價漲了又漲,還是常常滿座,還是常常在售票處外排起靜靜的長隊。

不偏食的人消化器官就好。消化功能好,身體就強健。世上有兩種觀念:是非觀念和成敗觀念。若以成敗論英雄,那麼從香港的諸多世界一流很可以測定其成功度了。罾如玩具出口、鍾表出口、集裝箱碼頭、人均報刊消費量等。當然,人均垃圾產出也是世界一流。環保怎麼辦?

各有所愛

王先生夫婦請喝早茶。我說我們三次見麵是在三個地方。第一次在海南邵逸夫中心,第二次在北京香山飯店,第三次在香港。他說現代人見麵常常是這樣。他說及香港新界最近的事端,問我有沒有興趣采寫。我說你今晚去新加坡下榻的貴都飯店,那老板,我在新加坡時認識,常常整夜做紫砂壺,非常有特色的人物,你有興趣可寫一寫。

好像,我無意寫新界他也無意寫貴都。寫作人,都有自個鍾情的事物。別人看上的你未必看得上,你愛上的別人也未必會動情。各有所愛。他說某某華裔作家要在港迎接1997,從現在到1997年香港很有的可寫。我說某某真是聰明之舉。去年我在港時也有人叫我專程來港寫1997前的香港,我知道這是很好的題目,但我不是很好的人選。我誌不在此。

中午上街走走,明白今年香港報上的明星和街上的女郎時興長袖外邊套短衫。我大約前年開始這麼穿的。倒不是有超前的想 像力,而是買了兩種短袖衫,一穿,領口袒露太低,隻好套在長袖衫外邊穿。自己覺得倒挺好玩。就是有人叫我稍微正規的場合不要穿,於是隻在不大正規的場合不大正規地穿。如此兩三年了,今天突然發現時髦的港女都這麼穿,我再穿倒成了趕時髦。不如拜拜,等短袖衫們再不敢跑到長袖衫外邊的時候,我再不大正規地穿。

不好意思

今天在嶺南學院講最後一課。然後徐先生陪我回中文係。係主任正在大忙。我看表,十二時三十分了。徐先生說及他接到邀請去西安參加一個現代文學會,他沒有去過西安,很想去。如果去一周,他那一周十幾節課需要和係裏幾位老師多處調換,要影響係裏幾周的課程表。本來學院規定每人每年出外開會可以報銷兩萬港元的旅差費。這錢可以每年去一次美國和歐洲。但是課程太緊,很多人要放棄很多旅差費的。因為每人有每人自己一份實實在在的活。想到內地公費旅遊的盛況,而且有越來越正大越偉大的理由。我想有一個真真實實的理由是,我們還是很多人沒有很多的事做,好像什麼時候都可以出走幾天的。

敬業,是我在香港常常感覺著的。在嶺南學院樓上比較不普通的教師西餐廳吃飯,想到要給潘先生打個電話。接電話的小姐說,啊呀不好意思,潘先生不在,他出去了,過一會要回來的。等他回來我讓他給你打電話,你過一會兒是在酒店吧?不好意思。

這樣地道地,還要直說不好意思,好像是她耽誤了我什麼事。在香港天天有先生、小姐對我說不好意思。其實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事。我托陳先生幫忙買一張飛回北京的機票。他給我機票的時候說不好意思,趕上旺季隻好走後門買來的真不好意思。他覺得走後門很汗顏的,絕沒有一些聰明的內地人走後門時的英勇豪壯。

我也開始對人說不好意思,雖然也沒有做不好意思的事。這個“不好意思”,是對不起很抱歉過意不去難以為情,更是一個語氣詞,一種友好的歎息,一種感情的呼喚,一種親密的連接。

我們的漢語,本來一個意思可以用多種語彙來表達,或者一個語彙可以表達多種的意思。以漢語之豐富博大,用漢語的人實在應該更禮儀更幽默更有人情更具公德。講起道理來了,不好意思。

隆起的肌肉

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看西方古代的人物雕像。網緊的大腿,撐起的胳臂,突現的線條,隆起的肌肉。肌肉,肌肉,肌肉;力量,力量,力量,向人們證明著,提醒著,人原本是多麼有力量的。於是想起古代中國的雕像畫像,不管是人是神,都被各種大袍子掩蓋了吞沒了。露在大袍外邊的臉,不是慈眉善目做菩薩狀,就是橫眉立目做將相狀。倒是那些非神聖的羅漢,喜怒哀樂各具個性各有特色。而那些大袍子上麵的挺著的麵孔,千年百年地製造著假正經假道學假聖人。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館,有一份清代賜洋人的禮單。譬如錦鍛四匹,香粉二匣,鼻煙壺一件,普洱茶八團,還有哈密瓜幹、香瓜幹、高麗紙、青玉蓮花瓷等等。這些顯示的首先是傳統文化,不是經濟實力。1793年,第一個來中國的外國政府使團一英國皇家使團,去頤和園參觀,當時叫清漪園。清皇家園林使他們驚歎。一個國家對外的吸引力首先來自今天的國力而不是過去的輝煌。過 去的輝煌可以吸引旅遊者,今天的國力才能在世界競技場上展示國家健壯的體和隆起的肌肉。在1793年英皇家使團來中國之後的第二百年,也就是1993年,外賓尤其是外商紛至。吸引外賓和外資的是開放的中國的潛在力量和經濟牽製力。我們原先對世界的吸引力太小。今天一個個特區乃至京津滬蘇錫常,如同一個個改革開放的展廳,又如袓國肌體上一塊塊隆起的肌肉。

中國館上有一行字:Britain s First view of China,即英國人看中國的第一眼。第一眼的直感,可能是有些道理的。不過也不一定。我在大英博物館的哪個展廳門口,一眼看見一個深色木刻雕像。穿著製服,好像看守展廳呢,跟真人一樣一樣的,簡直就像真的,天,原來就是真人,穿著博物館製服的黑人。如今外國人看中國,也未必是第一眼就能看明白的,譬如像我似的,把真人看成了木雕。

願人人挺起胸膛

本來可以擦肩而過,失之交臂。在香港的人海裏,我怎麼就會認識他呢?

而且,一下子我也沒看清他的臉。因為遮蓋他五官的東西太多:皺紋、白發、眼瞼。然而真實的他,穿透橫的紋豎的紋突現出來,他才像一個木雕那樣具有厚度和力度。不,不是木雕,任何雕刻總歸人工。眼前這一位是自然生成,無法仿造,隻此一個,樸拙渾然。見慣了屏幕上的風流倜儻,覺得俗了。而這拙,比黑陶比石刻更耐琢磨,蘊含著返樸而超拔的生之權利和生之力量。

生活,給他刻上、堆上、染上過多的印記。然而如果沒有這些印記,如果他的麵部如他廠裏生產的紙那樣光潔平整,那麼他又如何能擁有這樣深沉的魅力呢?

他有多大?好像說他多大都行。說五十來歲,看他超前承載的皺紋也像;說四十來歲,看他對人的恭敬誠厚也像。他 1992年底在香港《東方文化與現代企業 管理》國際學術會的講台上,以他慣常的誠摯講話。而這樣的誠摯是真正可以“發功”的。聽者是輕易不會被煽動被點燃的理性的學者和硬性的老板。他們竟如一個個火苗那樣燃燒起來,熱狂起來。他自己實在沒有想到。會後他說,他不過是眾多受難者中的一個,離成功更遠。我記住了他的名字:林光如。

林光如的父親,解放前在廣東梅縣振興民族工業,資助進步書刊,蓋圖書館,辦中學。50年代披冤投河自盡。父親以一死宣告人的尊嚴是比生命更重要的。從此小林光如承繼父親冤屈,更加低人一等,更加敏悟到,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尊的,為什麼不是?

1963年,林光如也投入水中。不過不是河水,是海水,不是自盡,是要在人生的大海中尋找生存機會。當他一人無著無落地走上香港街頭時,他怎麼也不會想到:二十年後,1988年7月他返回大陸時,《天津日報》報道:應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之邀,以林光如為團長的香港青年企業家代表團一行十五人,6日上午來本市參觀訪問。以及市委、市府的接待,代表團的了解投資環境等等。中國大陸終於開始重經濟、重發展、重成功、重卓越了。

六七十年代從大陸去香港的人,如果把他們寫一部書,也是一種奇觀。一種人類求生存求發展的奇觀,一種中國人的耐力和潛力的奇觀。

林光如到香港的時候隻有十六歲,一無所有。不過,苦難和不公為他積蓄的承受力和爆發力,是他的原油地他的發動機他的火箭助推器。他找到一家印刷廠當校對工,晚上九點半至十一點時去讀英語,回來後再接著校對。他在梅縣小學畢業後不讓上中學,因為“出身不好”。他十五歲隻身從廣東到江西勞動大學半工半讀。如今他雖然沒有正規上學的機會,不過他選擇了校對工這就沒有離開文字,而且每天晚上還能擠時間去學英語。二十多年後,1990年,他每月要去他在新加坡開的印刷公司,年年要去他在美國的業務部,他的一口英語,還虧得他當校對工那時每晚兩小時的苦讀。

1988年,獲得香港第一屆青年工業家獎的星光印刷集團董事長林光如,每星期天六點走出家門,趕往澳門的東亞大學讀工商管理。傍晚下了課趕不上船,常常到午夜十一二點才回到港島家。東亞大學的教授奇怪這個年齡最大的學生為什麼要趕來讀書,旁人奇怪這位大老板怎麼像小學生一樣兢兢業業奔來趕去。林光如對我說他第一天走進東亞大學教室的時候非常激動,他覺得他終於上了大學了。他說要不是那三年他讀工商管理,現在就慘了,現在公司國際化就會有很大障礙。他說他很幸運。他的眼淚湧動著,我一下感受到他1988年第一次走進東亞大學的那份激動。

1993年3月;他在河南農村看到一條標語:“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他4月在北京的國際展覽中心辦展覽,包括他公司印製的各種包裝盒,各種兒童書。他太想把這條標語寫在他的展位最突出的地方,可惜這次來不及了。下次一定要寫上,他說,下次!

80年代初,香港印刷業不景氣,林光如引進了全港第一台四色電子油墨柯式機。1988年又引進香港首套電腦鐳射數碼分色係統。二手機市場活躍,林光如是不考慮舊機的。第一流的機器,有第一流的競爭力。他說產品的品質,不是檢查出來的,是生產出來的。他在新加坡投資興建的星光印刷(遠東)私營有限公司,成為新加坡最好的印刷包裝業所在地。他在美國、歐洲、日本的客戶,都得到最佳服務。我看到他的一台粘合機,一天生產一百萬個精美的紙盒。

林光如1972年辭掉印刷工自己辦公司時,雖然隻有五千港元,但他的誌向在潛意識裏已經倔強地抬起頭來:要麼不做,要做便要做得最好。而當他獲得198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獎,獲得1988年香港第一屆青年工業家獎,獲得1990年香港第一屆創業家榮譽獎之後,當星光集團在第一屆香港印刷大獎評選中,一氣奪走了七項獎座之後,在1992年的星光二十周年展上,作為星光總裁的林光如,對員工們說:凡事沒有僥幸。

誠摯而尊嚴。

林光如是在一個人與人互不信任、自己備受歧視與壓抑的環境中長大的。當他終於贏得做人的尊嚴與價值的時候,他尤其看重每個員工的尊嚴,尤其看不得人與人在一起時的傾軋。譬如大陸員工與香港員工在一起時的不自信欠自尊。他1992年12月又投資約二億港元在深圳再建一個廠,再多一個人性管理的空間。他要讓農村來的員工與香港過來的員工住一樣的房,吃一樣的飯,享受一樣的培訓一樣的康樂設施,一樣有機會提升到公司的中高層。他要給大陸員工很高的工薪,讓所有的員工都覺得從事印刷業是令人自豪的,願人人都挺起胸膛做人,成為完整的人。他 經常請各方麵的人士給公司員工講課,包括美容、儀表、歌唱、播音。星光為沙田工業學院設置星光包裝設計獎學金,獨家資助香港十本好書活動、(九二好書直選》及反吸煙的印刷品。星光獨獨不承製利潤很高的香煙包裝。林光如說,如果香煙是在今天才出現的,那麼一定會被視為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