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戰時的移民之都,重慶人在血緣、氣質、習性、思維、生活方式諸方麵都兼容了中國東西南北的各種特性。凡當年寓居重慶的“下江人”(特指淪陷區民眾與人士)無不稱重慶是自己的第二故鄉,稱道重慶和四川人民的熱忱、慷慨、堅韌、淳樸、勤勞和忠勇。重慶和四川人向來無狹隘地方主義和由此滋生的排外傳統。自張獻忠屠戮川入、“湖廣填四川”之後,四川人口流動一直居內陸各省之首。四川話屬北方方言語係,川人與從東北到廣東淪陷區遷川難民都不難溝通。
而重慶的各個民主黨派,重慶的新聞界的記者、文化精英們,他們就更加認可毛澤東了。民主同盟的首要人物張瀾、沈鈞儒,無黨派人士章伯鈞、黃炎培、左舜生、冷通,國民黨左派陳銘樞、譚平山,以及從蘇聯剛剛回來的郭沫若夫婦……他們都親自到機場迎接毛澤東的到來。
國民黨元老馮玉祥因故未能到機場迎接,卻派去自己的夫人李德全代表自己前去迎接毛澤東。那些興奮莫名的中外記者們早已經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了,毛澤東剛剛走到地麵,他們一擁而上,把毛澤東團團圍在中間,有的遞上自己的名片,有的報出自家的姓名,有的開門見山地向毛澤東提問題,有的搶著伸出自己熱情的手掌同毛澤東親切握手。各黨各派的代表則被擋在人牆之外,無法和毛澤東接近。
周恩來見狀,立即離開毛澤東,把手中的一個紙包高舉在空中,大聲說:“新聞界的朋友們,我從延安給你們帶來了禮物,請到這裏來拿吧!”一大群記者一下子擁向周恩來,周恩來見毛澤東恢複了“自由”,能夠和各黨各派代表們握手交談了,這才笑著把紙包打開,向記者們分發“禮物”,原來是毛澤東在機場的書麵講話:
本人此次來渝,係應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先生之邀請,商討團結建國大計。現在抗日戰爭已經勝利結束,中國即將進入和平建設時期,當前時機極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為保證國內和平,實施民主政治,鞏固國內團結。國內政治上軍事上所存在的各項迫切問題,應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加以合理解決,以期實現全國統一,建設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國。希望中國一切抗日政黨及愛國誌士團結起來,為實現上述任務而共同奮鬥。本人對於蔣介石先生之邀請,表示謝意。
在攢動的人群中,毛澤東首先發現了一位年近古稀,銀髯飄拂的長者。根據自己的判斷,毛澤東已經猜想到了,此人不是別人,一定是神交已久的那個人——中國民主同盟中央主席張瀾。毛澤東箭步向前,一見如故地說:“你是張表老?您好!”張瀾緊握毛澤東的手,也親切地說:“潤之先生好!您奔走國事,歡迎你光臨重慶!”“大熱天氣,您還親自到機場來,真是不敢當,不敢當!”毛澤東同張瀾寒暄之時,周恩來安排了毛澤東同張瀾、張治中、邵力子、郭沫若等人合影留念,留下了這具有曆史意義的瞬間。
蔣介石特地派侍從室組長陳希曾負責毛澤東的警衛,還特別撥出一輛篷車供毛澤東專用。臨上車的時候,毛澤東問往哪裏開,周至柔說,已經為毛澤東先生準備好了,到接待美國貴賓用的招待所。
毛澤東笑笑說:“我不是美國人,我是中國人。”毛澤東的一句“我是中國人”,給周至柔說得非常尷尬,卡在那裏,上不去下不來。因為周至柔是奉蔣介石的命令行事的,他根本無法更改蔣介石事先作出的安排,所以他對毛澤東的答話必然就無言以對。
張治中為了給周至柔找一個台階,趕忙接著說:“蔣主席還為您準備了山洞林園住所。”周恩來接過了二人的話茬,很客氣地說:“毛澤東同誌暫住化龍橋第十八集團軍辦事處,改日去山洞歇涼吧!”三個人各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竟然為毛澤東安排了三個不同的住所。
就這樣,在說笑之中,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張治中、赫爾利等乘坐的美國大使館派來的汽車已經按著周恩來所說的方向,向著重慶城裏駛去了。
=、毛澤東與蔣介石的曆史性會麵當晚,應蔣介石的邀請,毛澤東與周恩來、王若飛一起來到了山洞林園,毛澤東與蔣介石於廣州一別十九年之後,終於再一次麵對麵地坐到了一起。
毛澤東與蔣介石的第一次見麵是1924年的1月20日,是國民黨“一全”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的時候。毛澤東在大會上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1月16日,蔣介石也到達了廣州,而此時的蔣介石竟然隻是一個列席的代表,他孤獨地坐在會場的某一個不被人們注意的角落裏。讓蔣介石沮喪的是,他這個已經具有十七年黨齡的國民黨老黨員,在密密麻麻的代表名單裏竟然沒有找到蔣介石三個字,他隻是列席會議。蔣介石的心裏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不是個滋味。
這是毛澤東與蔣介石第一次共處於一個屋簷之下。雖然他們在此之前互有耳聞,但是未曾謀麵,這次會議他們也未曾有過近距離觸膝相談的機會,但是他們彼此終於有了第一次見麵的機會。
1926年1月4日,國民黨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此次會議,毛澤東和蔣介石都是會議的代表,他們再次相見。毛澤東正式出任國民黨代理宣傳部長;蔣介石平步青雲,本來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連代表都不是的蔣介石一躍成為中央執行委員會的九名常委之一,從此他進入了國民黨的領導核心,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監,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在這次會議上,被列在蔣介石之上的“一人”是誰呢?是汪精衛。當時他一個人兼了三個主席的職務: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革命政府委員會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黨、政、軍大權集於一身。
所以,在二次全國代表會議之後,汪精衛、蔣介石、毛澤東經常在一個會議之中見麵。隻是他們彼此的地位比較懸殊而已,一個是黨的最高領袖,一個是正在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而毛澤東常常是列席會議的代理宣傳部長。毛澤東和蔣介石在國民黨中的地位正好來了一個180度的掉頭。可是又誰能夠料到,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的變化之後,毛澤東成為了共產黨的領袖,蔣介石成為國民黨的黨魁,而汪精衛卻淪落為日偽政府的首腦。
十九年之後的今天,毛澤東與蔣介石再一次近距離地麵對而坐的時候,蔣介石又會作何感想呢?
讓人們翹首以待了多少年的曆史性會麵,並沒有給人們帶來多少戲劇性或者具有懸念的場麵。毛澤東與蔣介石隻是作了禮節性地握手,之後,毛澤東用他的湖南腔調,蔣介石用他的溪口鄉音互致了簡短的問候,然後就是舉杯、致辭、寒暄、感慨……隻有客氣,沒有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