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老漢既知道智圓和尚不假,又聽連大洪說得有理,便回家與方氏商量。
方氏聽後,躺在床上自顧啼哭,半日不語。連老漢知道她心中不忍,一跺腳道:“且送去,待你身上好些了,來儀寺距此二十裏地,來回不過半日,我們三、五日便能去看連生一回。”
方氏見連老漢這般說話,擦了擦眼淚,將孩子抱回懷裏,掀起衣裳,要再喂連生一口奶。連老漢從櫃子裏翻出幾件連生的衣裳,包裹起來。見方氏喂好了,將方氏從床上攙扶起來,老倆口抱著連生,一起出門,將連生交到智圓和尚手裏。
說來也怪,智圓和尚抱起連生,連生便露出甜甜的笑容。老倆口見狀,心想可能連生命中注定,有這善緣,健康養大該有指望吧。
方氏又拿出一張紙,塞在連生衣裳的包裹裏,對智圓說道:“這孩子喚作‘連生’,今後有勞法師了,這是連生的生辰八字,我放包裹裏。”說完老倆口跪在地上,向智圓法師磕了一個頭,道:“今後法師您便是連生的再造父母,我們倆口子必不會忘記您的大恩大德。”
智圓見狀,連忙扶起。道:“不必如此,不必如此。我定當盡心撫養,上天有好生之德,連生吉人天相,你們無須擔心。女施主可好生調養,待好些了,便去來儀寺看孩子。”
“嗯。”連老漢夫婦連聲答應。智圓和尚從布袋裏掏出幾付草藥,說是能固本培元,理氣通達,方氏正用得著。倆人感激不盡,又送了智圓和尚一程,不必多表。
智圓和尚抱著連生,滿心歡喜,回來儀寺的路上,便向幾戶人家要來一些粥水,每隔兩個時辰喂一次。到了寺裏,又焙了幾個紅薯,刮成泥,連生頗愛吃。
從此智圓和尚不理祈福、超度等事,吃用不足了,便背著連生,一聲佛號,四處化緣。運氣好的時候,能得些羊奶,甚至有奶水的婦人喂連生幾次。當然也有譏誚言語,背後指指點點,但智圓從來不以為意。自打抱養連生之後,智圓的日子增添不少生氣和樂趣。
連老漢夫婦和連村的農戶往來來儀寺,見連生活潑無恙,都嘖嘖稱奇。連老漢夫婦寬慰萬分,家中但有結餘,四時蔬穀、新添衣裳,不時往寺裏送。
如此過了一年,連生已經撒歡亂跑了。智圓和尚帶著連生日間勞作,夜間開始教連生識字、書寫。想不到連生聰慧伶俐,半年時間,《百家姓》、《千字文》已能成誦。智圓又教他《論語》、《詩經》、《老子》、《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