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自己的失敗非常吃驚,覺得好像是有人在我頭上重重地打了一拳。我的胃和整個肚子都開始扭痛起來。有好一陣子,我擔憂得簡直無法入睡。
最後,出於一種常識,我想憂慮並不能夠解決問題,於是便想出一個不需要憂慮就可以解決問題的辦法,結果非常有效。我這個抵抗憂慮的辦法已經使用30多年了。這個辦法非常簡單,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這一方法共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首先毫不害怕而誠懇地分析整個情況,然後找出萬一失敗後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沒有人會把我關起來,或者把我槍斃,這一點說得很準。不錯,很可能我會丟掉工作,也可能我的老板會把整個機器拆掉,使投下去的20000美元泡湯。
第二步,找出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之後,讓自己在必要的時候能夠接受它。我對自己說,這次失敗,在我的記錄上會是一個很大的汙點,我可能會因此而丟掉工作。但即使真是如此,我還是可以另外找到一份差事。事情可能比這更糟。至於我的那些老板——他們也知道我們現在是在試驗一種清除瓦斯的新方法,如果這種實驗要花他們20000美元,他們還付得起。他們可以把這個帳算在研究費上,因為這隻是一種實驗。
發現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並讓自己能夠接受之後,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發生了。我馬上輕鬆下來,感受到幾天以來所沒有經驗過的一份平靜。
第三步,從這以後,我就平靜地把我的時間和精力,拿來試著改善我在心理上已經接受的那種最壞情況。
我努力找出一些辦法,讓我減少我們目前麵臨的20000美元損失。我做了幾次實驗,最後發現,如果我們再多花5000美元,加裝一些設備,我們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我們照這個辦法去做,公司不但不會損失20000美元,反而可以賺15000美元。
如果當時我一直擔心下去的話,恐怕再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因為憂慮的最大壞處就是摧毀我集中精神的能力。一旦憂慮產生,我們的思想就會到處亂轉,從而喪失作出決定的能力。然而,當我們強迫自己麵對最壞的情況,並且在精神上先接受它之後,我們就能夠衡量所有可能的情形,使我們處在一個可以集中精力解決問題的地位。
我剛才所說的這件事,發生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因為這種做法非常好,我就一直使用。結果呢,我的生活裏幾乎不再有煩惱了。
為什麼威利斯·卡瑞爾的奇妙公式有這麼大的價值,並且如此實用呢?從心理學上來講,它能夠把我們從那個巨大的灰色雲層裏拉下來,讓我們不再因為憂慮而盲目探索。它可以使我們的雙腳穩穩地站在地平麵上,而我們也都知道自己的確站在地平麵上。如果腳下沒有堅實的土地,又怎麼能希望把事情想通呢?
你是否願意看看其他人怎樣利用威利斯·卡瑞爾的奇妙藥方來解決問題呢?好!下麵就是一個例子。這是一個石油商所經曆過的事情:
我被勒索了,我不相信會有這種事情——我不相信這種事情會發生在電影以外的現實生活裏——可是我真的是被勒索了。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我主管的那個石油公司有好幾輛運油的卡車和很多司機。在那段時期,物價管理委員會的條例管製得很嚴,我們所能送給每一個顧客的油量也都有限製。我起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可是好像有些運貨員減少了我們固定顧客的油量,然後再把偷下來的賣給一些他們的顧客。
有一天,有位自稱是政府調查員的人來看我,跟我索要紅包。他說他擁有我們運貨員舞弊的證據。他威脅說,如果我不答應的話,他要把證據轉給地方檢察官。這時候,我才發現公司有這種不法的買賣。
當然,我知道我沒有什麼好擔心的——至少跟我個人無關。隻是我也知道法律規定,公司應該為自己員工的行為負責。還有,我知道萬一案子打到法院去,上了報,這種壞名聲就會毀了公司的生意。我對自己的事業非常驕傲——那是我父親在24年前打下的基礎。
我擔心得生病了,三天三夜吃不下睡不著。我一直在那件事情裏麵打轉。我是該付那筆錢——5000美元——還是該跟那個人說,你愛怎麼幹就怎麼幹吧。我一直下不了決定,每天都做噩夢。
後來,在禮拜天的晚上,我碰巧拿起一本叫做《如何不再憂慮》的小冊子,這是我去聽卡耐基公開演說時所拿到的。我開始閱讀,讀到威利斯·卡瑞爾的故事,’裏麵教我:“麵對最壞的情況”。於是我問自己:“如果我不肯付錢,那些勒索者把證據交給地檢處的話,可能發生的最壞的情況是什麼呢?”
答案是:“毀了我的生意——最壞就是如此。我不會被關起來。所可能發生的,隻是我會被這件事毀了。”
於是我對自己說:“好了,生意即使毀了,但我在心理上可以接受這點,接下去又會怎樣呢?”
嗯,我的生意毀了之後,也許得去另外找件工作。這也不壞,我對石油知道的很多——有幾家大公司可能會樂意雇用我……我開始覺得好過多了。三天三夜來,我的那份憂慮開始消散了一點。我的情緒穩定下來……而意外地,我居然能夠開始思想了。
我頭腦清醒地看出第三步——改善最壞的情況。就在我想到解決方法的時候,一個全新的局麵展露在我的麵前:如果我把整個情況告訴我的律師,他可能會找到一條我一直沒有想到的路子。我知道這乍聽起來很笨,因為我起先一直沒有想到這一點——當然是因為我起先一直沒有好好考慮,隻是一直在擔心的緣故。我馬上打定主意,第二天清早就去見我的律師——接著我上了床,睡得安安穩穩。
事情的結果如何呢?第二天早上,我的律師叫我去見地方檢察官,把整個情形告訴他。我果然照他的話做了。當我說出原委之後,出乎意外地聽到地方檢察官說,這種勒索的案子已經連續好幾個月了,那個自稱是“政府官員”的人,實際上是警方的通緝犯。當我為了無法決定是否該把5000美元交給那個職業罪犯而擔心了三天三夜之後,聽到他這番話,真是鬆了一大口氣。
這次的經驗使我上了一堂永難忘懷的課。現在,每當麵臨使我憂慮的難題時,我就把威利斯·卡瑞爾的奇妙公式派上用場。
如果你認為運用威利斯·卡瑞爾公式也有煩惱,那請聽下麵這則故事吧。這是發生在艾爾·漢裏身上真實的故事:
20幾年前,我因為常常發愁,得了胃潰瘍。有一天晚上,我的胃出血了,被送到芝加哥西北大學的醫學院附屬醫院裏。我的體重從175磅下降到叨磅。病情嚴重到醫生警告我連頭都不許抬。三個醫生中,有一個是非常有名的胃潰瘍專家。他們說我的病是“已經無藥可救了”。我隻能吃蘇打粉,每小時吃一大匙半流質的東西,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護士拿一條橡皮管插進我的胃裏,把裏麵的東西洗出來。
這種情形熬了好幾個月……最後,我對自己說,“你睡吧,漢裏,如果你除了等死之外沒有什麼別的指望了,不如好好利用你剩下的一點時間。你一直想在你死以前環遊世界,所以如果你還想這樣做的話,隻有現在就去做了。”
當我對那幾位醫生說,我要去環遊世界、我自己會一天洗兩次胃的時候,他們都大吃一驚。不可能的,他們從來都沒聽說過這種事。他們警告我說,如果我開始環遊世界,我就隻有葬在海裏了,“不,我不會的。”我回答說,“我已經答應過我的親友,我要葬在萊布雷斯卡州我們老家的墓園裏,所以我打算把我的棺材隨身帶著。”
我去買了一具棺材,把它運上船,然後委托輪船公司安排好,萬一我去世的話,就把我的屍體放在冷凍艙裏,一直等我回到老家。就這樣,我開始踏上旅程。
我從洛杉礬登上了亞當斯總統號輪船向東航行的時候,就覺得好多了,漸漸地不再吃藥,也不再洗胃。不久之後,任何食物都能吃了——甚至包括許多奇怪的當地食品和調味品。這些都是別人說我吃了一定會送命的。幾個禮拜過去之後,我甚至可以抽長長的黑雪茄,喝幾杯老酒。多年來我從來沒有這樣享受過。我們在印度洋上碰到季節風,在太平洋上碰到台風。這種事情就隻因為害怕,也會讓我躺進棺材裏的,可是我卻從這次冒險中得到很大的樂趣。
我在船上和他們玩遊戲、唱歌、交新朋友,晚上聊到半夜。我們到了中國和印度之後,我發現我回去之後要料理的私事,跟在東方所見到的貧窮與饑餓比起來,簡直像是天堂跟地獄之比。我中止了所有無聊的擔憂,覺得非常舒服。回到美國之後,我的體重增加了叨磅,幾乎忘記了我曾患過胃潰瘍。我這一生中從沒有覺得這麼舒服。我回去做事,此後一天也沒再病過。
艾爾·漢下意識地應用了威利斯·卡瑞爾的征服憂慮的辦法。
首先,他問自己,“所有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答案是:死亡。
第二,他讓自己準備好接受死亡,他不得不如此,因為別無其他的選擇,因為幾個醫生都說他沒有希望了。
第三,他想辦法改善這種情況。辦法是,“盡量享受我所剩下的這一點時間”……如果他上船之後還繼續憂慮下去,毫無疑問,他一定會躺在我自備的棺材裏,完成這次旅行了。可是他放鬆下來,忘了所有的憂慮。而這種心理平靜,使他產生了新的體力,救了他的性命。
六、謹防引發憂慮的幾種常見人格障礙者
在心理學上,人格障礙亦稱“心理病態人格”,是指不伴有精神症狀的人格適應缺陷,患者以固定的反應方式對環境刺激作出反應,在知覺與思維方麵產生適應性功能缺陷,或增進自覺的痛苦,其行為傾向組成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社會都是不被公允的、不得體的。所謂不伴有精神症狀的適應缺陷,是指在沒有認知過程障礙或沒有智力障礙的情況下出現的情緒反應、動機和行為活動的異常。人格障礙患者常表現為,難以正確估價社會對自己的要求,及自身應當采取的行為方式;難以對周圍環境作出恰當的反應;難以正確地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常常與周圍的人,甚至親人發生衝突;對工作缺乏責任感,經常玩忽職守,甚至超越社會的倫理道德規範,作出違反法律或擾亂他人和危害社會的行為。
人格障礙的基本特征
①一般始於青春期。人格障礙的特征往往從兒童期就有發端,到青春期開始變得明顯。因為年齡愈小,人格的可塑性就愈大,因而在青春期以前出現的一些特殊反應還不能輕易診斷為人格障礙。
②都有紊亂不定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的人際關係。這是各類型人格障礙最主要的行為特征。不論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行為變異,如偏執、自戀、反社會攻擊等,都會給他人造成困難,甚至帶來禍害。
③常把自己所遇到的任何困難都歸咎於命運或別人的錯誤。因而他們不會感到自己有缺點,更難以意識到自己需要改正這些缺點,因此常把社會或外界的一切看作是荒謬的。
④川認為自己對別人無任何責任。他們總把自己的想法置於首位,而不管他人的心情和態度。如對不道德行為沒有罪惡感。傷害別人而不覺後悔,並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都能做出自以為是的辯護等。
⑤總是走到哪裏就把自己的猜疑、仇視和固有的看法帶到哪裏。他們的嫉妒心極強,思維意識狹隘,任何新環境的氣氛都要受其行為特點的影響。
⑥行為後果有害。其行為所致的後果常常傷及別人,使左鄰右舍不得安寧,而自己卻泰然自若。
⑦否認自己的人格障礙。患者對自己的怪癖和不良行為並無自知之明,通常是由他人予以揭知。
事實上,依據人格障礙的程度可將人格障礙分為輕重兩種。輕者完全過著正常生活,隻有與他緊密接觸的人(親屬或同事)才會感覺到他的怪癖;嚴重者則事事違抗社會習俗,而且故意表現於外,使其甚難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
人格障礙的成因
①生物遺傳因素。心理學家們對人格障礙的遺傳影響進行過有趣的研究:通過對家譜的研究發現,人格障礙患者親屬中此症的發生率與血緣關係的遠近成正比,即血緣關係越近,發生率越高。絕大多數實驗也表明,同卵孿生子比異卵孿生子在人格障礙。過失和犯罪等方麵的一致率更高。對被收養人與其親生父母的病態人格的一致率進行研究也表明,由於被收養人很早就與其親生父母分開了,雖然沒有受到親生父母的後天影響,但親生父母有人格障礙的,被收養子女有病態人格的比率也較高。這都說明遺傳因素起著一定的影響。
②病理生理因素。雖然沒有發現人格障礙患者神經係統解剖。生理上的病變,但一般認為他們在神經係統的先天素質方麵有不健全的地方。心理學家裏肯荷·哈爾,曾針對人格障礙患者往往缺乏焦慮和內疚的情況,進行了非常有價值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經典條件反射實驗中,人格障礙患者的皮膚電反應活動程度比非人格障礙患者低。在同一項工作中,發現出錯一次就給一次電擊,人格障礙患者出錯最多,非人格障礙患者最少,從而證明人格障礙患者沒有預期的焦慮。哈爾也對原發性和繼發性人格障礙患者和正常人的靜態反應、緊張反應進行過測量,測量包括心跳、皮膚電反應和呼吸。結果發現,人格障礙患者對靜態和緊張刺激的自主反應程度比正常人低,從而進一步證明了人格障礙患者傾向於缺乏焦慮,因而不能從經驗中吸取教訓。這就表明,人格障礙在某種神經係統功能上是存在障礙的,但是一般沒有神經係統形態學的病理變化。
③後天生活環境和社會因素。這是形成異常人格的外因,而且是很重要的因素,有時甚至是主要因素。一些學者認為,人格障礙患者的異常情緒反應與行為方式,都是兒童期,即在成長過程中習得的。在兒童期間通過單純的觀察、模仿,即可習得許多情緒反應和行為方式,包括一些社會適應不良的行為,並會通過條件反射機理而鞏固下來。
人格障礙的形成,通常是以上諸多原因綜合地起著作用,隻是在每一個具體病案中,每一種原因所占地位的主次或比重略有不同而已。臨床常見的描述,將人格障礙分為三大類群。第一類群以行為怪癖、奇異為特點,包括偏執型、分裂型人格障礙。第二類群以情感強烈、不穩定為特點,包括癔病型、自戀型、反社會型、攻擊型人格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