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讓我們麵對世界
美國對於這個世界很重要,重要得使曾與美國隔膜很深的中國人也對那裏的一切產生極大的興趣,連我寫的這些走馬觀花的文章也引起了讀者的格外青睞。
這本書的前8節最早以《美利堅觀月》的題目在《北方文學》推出,意想不到地得到文學界朋友和許多讀者的好評,這之後又在《中國作家》、《作家》、《鴨綠江》、《小說林》、《J匕大荒》、《地火》等文學刊物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中國文化報》、《黑龍江日報》、《哈爾濱日報》、《生活報》、《新晚報》、《文化導報》、《北方時報》、《黑龍江晨報》、《黑龍江經濟報》、《經濟新聞導報》、以及《家庭》、《中外企業家》、《奮鬥》、《生活月刊》、《北方人》、《法治》、《明鑒》等各類刊物上陸續發表了其它章節。作為同一主題的文章在這樣多的報刊上發表,對於我來說,是從未有過的。這些年我一直以寫報告文學為主,大獎小獎沒少拿,可來自民間的讚譽,還是這一篇的更多。比如,5月21日我在《人民日報》的國際副刊上發表了《天使島上無天使》一文,10月29日,《人民日報》又在同一位置發表了一組稿件,編者說:“《天使島上無天使》一文在讀者中引起不小的反響。現應讀者的要求,刊載有關的史實照片一幀,並發表南京讀者馬國征讀此文後有感而發(水龍吟)一閱。”這自然使我很欣慰。
仔佃想來,讀者的歡迎倒未必是我的文章寫得如何之好,而是因為他們太希望了解美國了。近幾年關於美國的文章也沒少作,但多是一般性的介紹,政治經濟, 自然風光,生活習俗比較多。而我的這一篇,更側重於文化,從文化這個視角去看美國,可能有一些新鮮感。
文化是一個很大的概念,美國文化又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就連美國人自己也爭論不休,因此形成了“美國學”的各種流派。我用了一句最通俗的話“美國這杯雞尾酒”來概括美國的文化特點(這也許是個專利),即美國的移民文化,雜交文化,熔爐文化,拚盤文化,多元文化。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家,它是世界人種的博物館,也是世界文化的博覽會,這裏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都是無與倫比的,這無疑迅速填補了這片新大陸的文化空白。美國又是一個“新教”.國家,他們是“母國”“舊教”的叛逆者,他們努力創造一種嶄新的文化,它和封建主義的舊文化聯係最少。這種文化顯示了雜交文化的優勢,表現為蓬勃的生機和創新精神,因為它汲收了許多民族的智慧和才幹,它又似原子反應堆裂變和聚變出難以想象的巨大能量,這大概也是美國迅速成為超級大國的原因。同時美國又有很大的包容性,他們既強調主流文化,又承認多元文化,幾乎世界上的一切民族、種族、宗教、思想和學術在此比肩而立,爭奇鬥妍,並能大體相安無事、共存共榮。在美國我們接觸了非裔文化、印地安文化,也接觸了亞裔文化和華人文化,在那片新大陸他們也都有一席發展之地。美國幾乎包容了世界的所有文化,當然他也受惠於人類的一切智慧。多元文化使文化曆史並不長的美國也顯得絢麗多彩和光怪陸離,這也是美國格外引人注目的一個原因。當然美國文化也是充滿矛盾的文化。以個體為本位的美國,個人主義到了登峰造極之境, 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的極端泛濫,又使美國成了難有統一意誌、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的散沙。經濟衰退,貧富差別加大,道德水準下滑,社會犯罪增加,民族矛盾尖銳,這一切也使發達的美國顯出蕪雜、混亂、墮落。青春勃發的美國已成為曆史。看來,美國對每一個人不都是天堂,美國也不是可以主宰這個世界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