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圖爾特將整座大樓劃分若幹區域,使它不僅僅是主要商品部門的簡單彙總。在這裏有60萬種商品出售。15個巨大的展示櫥窗吸引著過路行人的注意,將他們引入一個高雅的彙集來自世界各地的織物、毛皮、家居裝飾品、地毯、油氈和許多其他家居用品的集市。各式各樣的衣服,包括最新的巴黎款式,陳列在裝潢新奇的店堂裏。高檔的紅木、蜿蜒的樓梯和精致的玻璃雕刻枝形吊燈到處都是。每一類商品都有各自的櫃台。“斯圖爾特先生,”《先驅論壇報》報道說,“極大地恭維了城裏的女士們,為她們提供了一個美妙的消磨閑暇時光的去處……”幾十位年輕端莊的銷售員訓練有素地分候在顧客身旁,隨時提供幫助。“簡直是一個應有盡有的大寶庫。”當時一位陶醉其中的人盛讚道。人們再也不用羞怯地詢問價格。每件商品,從最精致的貝爾法斯特花邊,到巴黎樣式的絲綢禮服,再到價值1000美元的駝絨圍巾,都明碼標價。
那些研究消費者市場的人,對於哪家商店才是第一家真正的百貨商店,以及其到底是法國人還是美國人的創新,沒有一致的意見。人們無須爭論的是,斯圖爾特的百貨商店是最早的用店堂影響大眾品位的新型百貨商店之一,也許還是最重要的一家。在所有新城市資本主義帶來的奇觀當中,艾倫·特拉亨伯格(AlanTrachtenberg)寫道,沒有什麼能超過百貨公司,在這裏,“公民們置身於商品的新世界;不僅僅是商品本身,而且是商品的世界……因此,百貨公司是這個時代城市中人類最重要的造物,它既是購物的場所,也是學習的場所:現代文明的學習場所。”斯圖爾特的五層樓的百貨公司格調高雅,布置美麗,吸引購物者在繁多的商品之間流連,奉獻給人們一個充滿了可以實現的城市夢想的大都會。《哈潑》(Harper Bazaar)雜誌的編輯蓋爾·漢密爾頓(GailHamilton)曾經寫道,斯圖爾特教會我們“應該享受財富”、“應該停止對金錢的毫無意義的吹毛求疵。” 1846年開業幾個月後,斯圖爾特每天的收入達到1萬美元。在南北戰爭前夕,這個數字翻了一倍還多,年收入達到900萬美元,他的百貨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零售機構。他的成功刺激了阿諾德·康斯特布爾(ArnoldConstable)和羅德-泰勒(Lord&Taylor)以及其他模仿者,他們在全美開店,推動了通過物質享受獲得滿足的新消費者文化的發展。
斯圖爾特的發展規模,已經超過了珍珠街上的拍賣行,他曾經依賴它們進貨。他建立了自己的采購組織,在歐洲設有代理,負責為他的櫃台挑選貨物,並負責分銷給其他零售商。到了19世紀50年代末,斯圖爾特在美洲大陸上的每一個主要生產中心都設置了采購機構。他還開設了生產型的分支機構,在曼徹斯特、貝爾法斯特、諾丁漢和美國的一些城市開設了紡織工廠。最初,這都隻是為了給他的大理石宮殿供貨,漸漸地,斯圖爾特的跨國機構變成了美國最大的紡織品分銷企業。在南北戰爭之前,斯圖爾特成為美國最大的進口商,一個與他同時代的人在一份適用於無數其他紐約人的評論中說道:“他是生意的奴隸……他的幸福來自他的賬戶和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