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哲理體散文詩
議論型——寓言型—一格言型
較之詩和散文,散文詩更注重哲理。翻開一部散文詩選集,我們會發現,許多優秀的散文詩作品都深蘊生活的哲理。一位散文詩作家認為:“哲理感對於散文詩來說,是特別重要 的。它是區別散文同時也是區別其他文體的一種優良特性。沒 有哲理感,就不能進入散文詩的較高境界。”(劉再複:《散文詩的特性》)這雖是一家之言,但它決非一人的創作經驗之談。當我們研究了波德萊爾、泰戈爾、紀伯倫、魯迅等大師們的作品之後,會感到這是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
散文詩的哲理感是散文詩藝術的美學特征之一,它表現在不同形式的散文詩作品裏。從以上我們對抒情體和敘事體兩類散文詩樣式的分析中看出,不同形式的散文詩作品,都可以創造出充滿魅力的發人深思的哲理美的境界。區別隻在於表現方式上的差異。
既然哲理感是散文詩共有的美學特征,為何要分出一個“哲理體散文詩”來呢?之所以稱為“哲理體”,是因為它和哲理感是不同的。抒情體散文詩的主要特征是抒情,以情感人。它可以有哲理感,也可以全無哲理感。敘事體散文詩的主要特征是敘事,把敘述人物和景物放在首位,作者通過描寫的客觀物象,表達他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它可以有哲理感,也可以沒有哲理感。但哲理體散文詩就不同了,它的主要特征是揭示哲理。當然,它和完全說教的理論文章不同,是用詩的語言和詩的意境來揭示哲理。它有時可能是用詩的語言通篇說理,有時則通過有寓意的物象寓理,有時則表現為簡短的像格言一樣的思想火花的閃爍。
一、議論型
議論型是常見的又是很難駕馭的一種哲理體散文詩樣式,如紀伯倫的《先知》等。這種樣式的作品的題目常常就是作品的主題,如《先知》中的《愛》、《婚姻》、《孩子》等等。
下麵試舉高低的《溫柔》,來分析這種散文詩樣式的特征和寫作技巧:
溫柔,你體嚐過嗎?你給予過麼?繞梁的紫燕是溫柔的,它要用這種美好的東西,來熏陶和哺育幼輩;代烈日暴曬補過的月光是溫柔的,它將平和、清涼的銀輝灑向大地,輕緩地撫慰被灼傷的記憶;滴嗒滴嗒的台鍾是溫柔的,它安穩而又體貼地踱著,從不驚擾每個香甜的美夢;少女心地是溫柔的,一個姑娘如若不具備這點,那她還能有多少魅力呢?
有的人,在媽媽懷裏撒嬌的時候是溫柔的,以後命運將其撥弄得不成樣子,溫柔隨同人生的價值被一起拍賣了;有的人,生來匱乏溫柔的細胞,可是幾經風雨之後,生命之樹的根部卻長出了溫柔這隻蘑菇。
誠然,溫柔常與愛戀、仁慈為伍,常跟寬厚、善良作伴。不過,誰要以為溫柔同“軟弱無力”有什麼瓜葛,那就有失公允了——
春風算得上溫柔了吧,它從凍結的河麵上走過,堅冰竟出現了裂縫:棉花稱得上溫柔了吧,彈得再高的棉球一落到上麵,就動彈不起來了;友誼也該是溫柔的吧,可它能叫鐵骨錚錚的硬漢愧悔不已,潸然淚下。
溫柔,何其神奇微妙的東西。你幾乎看不見,聽不出,摸不著,但卻能感受得到。它是一種慈祥、熱誠、仁厚、道義和愛的結晶體,它堅強有力,它與美麗並存。
這是一首典型的哲理體散文詩。它沒有情節,也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抒情對象,自始至終都是對“溫柔”的議論。通俗地講就是通篇說理。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 段,把人世間特有的這種情愫和美德巧妙地附麗在自然現象上,理趣盎然,耐人尋味。散文詩作家必須要有一雙慧眼,要從人們習以為常的現實生活中發現人們尚未發現的哲理。《溫柔》的動人之處是作者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從平凡中找到神奇。誰會想到繞梁的紫燕和走動的台鍾所包含的溫柔?用春風吹過堅冰出現裂縫形容溫柔的感化力和用棉球 落在棉花上不能再獨立飄動形容溫柔的凝聚力,巧妙而又貼切。有了這些與“溫柔”的表現相契合的客觀物象,當我們讀到“它是一種慈祥、熱誠、仁厚、道義和愛的結晶體,它堅強有力,它與美麗並存”的結論時,就會感到絲毫沒有說教味,因為這哲理是作者用詩的語言通過詩的形象講出的。
高爾基曾寫過一篇著名的哲理散文詩《人》。這是用通篇議論的形式寫成的長達五千字的力作。作者著力歌頌的對象——大寫的人,是一個抽象化了的、富有哲學意味的形象。他 具備英雄人物應該具有的一切優秀品質。這樣一個抽象的命題,高爾基卻把它寫得形象鮮明、富有魅力。作者把“人”、“思想”、“愛情”、“友誼”、“希望”、“謊言”、“憎恨”、“死亡”等抽象名詞都人格化,充滿了形象感。在這些眾多形象的聯係、對比和矛盾之中表現出大寫的人的崇高。
《人》是一篇有著強烈的思辨色彩,氣勢磅礴,摧人奮發的哲理散文詩。這樣的傑作總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製,使不同時代和不同國度的讀者都能引起共鳴,得到啟迪。
寓言型
寓言型散文詩是哲理散文詩中常見的一種。如果從有故事和情節這一點來看,它似乎應該歸入敘事體散文詩。但它的本質特征是揭示哲理,列入哲理散文詩更合適。
顧名思義,寓言即“寓理於言”。拉·封登說:“一個寓言可以分為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俄國寓言作家陀羅雪維支的解 更簡潔:“寓言是穿著外衣的真理”。他們的論述告訴我們寓言必須有故事有哲理,兩者缺一不可。沒有故事不成為寓言,有故事而不包含哲理也不能稱為寓言。作為寓言體散文詩,僅有這兩條還不行,還必須再加一條:詩意。優秀的寓言型散文詩,總是以其耐人尋味的象征性的故事,使人受到憬悟和啟迪,得到美好的藝術享受。
我國的散文詩,從初創時期就有寓言體的樣式,如魯迅的《螃蟹》和《古城》。這兩篇作品以其奇特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和其中蘊含的深遠的人生哲理,足以代表那個時期散文詩的最高水平。
讓我們以這兩篇作品為例,分析寓言體散文詩的藝術特征:
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