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散文詩作家的修養
“釘在散文詩十字架上的人”
——純正的美學品格
——火熱的民族情懷
—一在時代的熔爐裏冶煉
書寫到此,似乎應該結束了。但又覺得意猶未盡。倒不是指技巧本身。技巧問題是一個很大的題目,有些問題沒有單獨成章,成章的也未充分展開,筆者僅就一些自認為重要的問題作了一些粗淺的探討。我想談技巧的書如果光談技巧會給某些讀者造成一個錯覺,好像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就能寫好散文詩。不可否認,技巧對於作品的成功是一個很大的因素,但還不是決定的因素。正像宋代大詩人陸遊向後人所教誨的:“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詩外的功夫不到家,縱然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也難以寫出好作品。
何為詩外功夫?作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技巧比作人的衣服,那麼,詩外功夫便可鑄造靈魂。衣服漂亮可以取悅於人,但不能打動人。打動人心需要靈魂。如果做到內容與形式的高度和諧統一,那才是散文詩藝術的極致。
一、“釘在散文詩十字架上的人”
“釘在散文詩十字架上的人”,是一位散文詩作家獻給老作家郭風的一句話,意思是不言而諭的。
郭風是這樣一位作家,他把一生最真摯的愛獻給了散文詩,獻給了散文詩事業。我們從他那些飽含深情的詩章裏,可以深切地感受到。
不隻是郭風,許許多多散文詩作家都具有這樣的品格。他從事散文詩創作,不是為了急功近利,而是作為一種崇高的精神追求,當作生命的一部分,就像熱愛和追求真理,熱愛和追求崇高的人生一樣。
普裏什文也是一個把自己釘在散文詩十字架上的人。他一生都在不知疲倦地觀察、體驗生活,一生都在不知疲倦地創作。這位傑出的大自然的歌手,早年依靠兩隻腳奔波於祖國各地的山野森林,晚年行動不便,便把生活用品裝上汽車,利用所謂的“四輪房子”深入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才停下手中的筆。臨終前不久,他在日記裏寫道:
“普裏什文,你別忙走啊1”我對自己說。
我又對這一天說:
“等一等!”我命令道。“我還沒有結束寫作,你別動,現在是早晨,你還在我手中!”
作家看重自己的創作,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我想起英年早逝的散文詩作家李華嵐。他的散文詩集《雨花石》、《趕海集》是“文革”後最早出版的幾本散文詩集中的兩本。遺憾的是,他未能看到《趕海集》的出版,就被死神奪去了生命。
李華嵐是南京市一所中學的語文教師。他酷愛散文詩,是一位勤奮的作者。他利用每年的寒暑假,自費去祖國各地采風,在火熱的生活中尋找創作靈感。後來,他不幸患了癌症。《趕海集》是他的第五本集子,是他忍著癌痛寫成的,書剛完稿,就住進了醫院。
1978年8月的一天,上海文藝出版社的編輯陳先法在小. 山似的稿堆裏發現一部寄自南京的稿件,附寄的信件中寫著 這麼幾句話:“寄上拙稿《趕海集》,因身患癌症,盼能盡快審閱……”陳先法幾乎是一口氣把作品看完的。他為作品的清新雋永所吸引,又深為作者行將去世還著書立說的精神所感動,便當即寫了審稿意見送審。社領導很快複審同意。書是以最快的速度出版的,從發稿到出書僅用了三個月!校樣出來後,陳先法隨即給作者寄去審閱。他收到的護理人員的 信是這樣寫的:“收到你的信和校樣時,李華嵐的病正大發作,周圍的人手忙腳亂,醫生護士也不太有辦法。這時你的信和校樣來了,我就高喊:李華嵐的靈丹妙藥來了!大家都疑惑了,隻見華嵐立刻睜開雙眼,接過信和校樣,不再發出聲響,一口氣把信和校樣看完,周圍的人,包括醫生護士全都驚呆了!……”李華嵐開始患的是肺癌,後來癌細胞擴散到骨頭裏,已經到了晚期,書尚未印出,出版社就接到了李華嵐去世的靂耗。
李華嵐以散文詩創作為生命的精神感動著他身邊的每一個人。臨死前,他在病床上寫過這樣一首詩:
死神敲著我的門,讓我跟它到天國。我說:“快走開!我愛人間的生活。”它冷笑道:“總歸要去的,你不要惹怒了我。”我說:“那就以後去吧,我還有沒做完的工作。”它惡狠狠地問:“什麼工作,你竟 如此執著?”我說:“我要唱一支歌,一支生活的歌。”死神聽了渾身顫抖,急匆匆地退去了。
這首詩告訴了我們他如此熱愛散文詩的原因,他要謳歌我們偉大的生活。正像他在一首散文詩中所寫的:“如果祖國是一遠航的征船,我的筆就是一隻用力向前劃去的槳;如果說 像一曲交響樂,我的筆就是一根輕輕顫動的琴弦。”
散文詩作家必須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他的作品才能與讀者的心息息相通。這是無數散文詩作家成功的秘訣。
如果你想成為一名真正的散文詩作家,那麼,就請咬緊 牙關,把自己深深地釘在散文詩的十字架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