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散文詩作家的修養(2 / 3)

二、純正的美學品格

散文詩屬於美文。

或者說,屬於雅文學。

這裏的“美”,不是具體指形式美、語言美、意境美等等,而是從美學意義上講,它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文學有雅俗之分。比如小說和詩歌。小說中有單純講一個故事的通俗小說,詩歌中也有直露的傳單詩。散文詩則很難分出雅俗,或者說,隻能高雅,無法入俗。如果散文詩寫得太實太露,就成了廣義上的散文小品,或者成為餘光中先生所說的非驢非馬一樣的怪物了。

創造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文學形式,必須具有純正的美學修養,或者說,純正的美學品格。

美學品格,是一個人格、氣質、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的縮影,也是他多種知識修養的沉澱和結晶。隻有美學品格純正、高尚的作家,才能在一般人看不見美的事物中捕捉到美,從而創作出具有較高審美價值,引人共鳴,催人向上或發人深思的好作品。那些美學品格低下的人,即使有豐富的人生 閱曆,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也很難寫出眾多讀者認可的好作品。

宋人範開在評辛稼軒的詞作時說:“器大者聲必閎,誌高者意必遠。”清代詩評家沈德潛在《說詩醉語》中也說過類似 的話:“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如太 空之中,不著一點;如星宿之海,萬源湧出;如土膏既厚,春 雷一動,萬物發生。”他們的意思都是指作品的優劣,與作家 修養的深淺有密切關係。作家的修養,主要包括人品、襟懷、學識。有一等的修養,才能寫出一等的作品。

蘇聯詩人伊薩柯夫斯基曾告誡初學者應把品格修養作為詩人的首要修養:“絕不要認為初學寫詩的人的學習僅隻是熟 悉純技術性的寫詩的規則,研究各種寫詩的手法等等。學習應當全麵、深入。初學寫詩的人在學習中首先要作為一個人成長起來,使自己的人格成長起來。”

當我們欣賞大師們的作品時,一方麵為獲得極大的美感享受而愉悅,同時也會為作品後麵聳立的崇高人格而景仰,為作品中包含的廣博知識而驚歎。

純正而崇高的美學品格來源於崇高的人格,也來源於對自然、社會、人生的廣博知識和對多種藝術的修養

魯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同時還是很有成就的翻譯家。他對曆史學、心理學、宗教、藝術等學科都有很高的造詣。《野草》的博大精深,得力於他的崇 高人格,也得力於他廣博的知識修養。

屠格涅夫早年寫詩,後以小說飲譽文壇。他是一位有高 度文化素養的作家,年輕時曾在多所大學攻讀哲學、文學。作 家在生命之火行將熄滅的最後五年用心血凝結而成的82篇散文詩,稱得上散文詩的百科全書。從形式上看,敘事、抒情、哲理樣樣俱全,內容上尤其豐富。許多作品都可視為散文詩中的精英。作品中雖然也流露了作家身處暮年的悲涼心境,但對俄羅斯祖國和勞動人民的愛,對封建貴族和黑暗勢的恨,仍是他散文詩的最強音。這是他崇高的人格和美學品格使然。屠格涅夫出身貴族家庭,一生卻同農奴製進行不妥協的鬥爭。他說過:“……準確而有力地表現真實和生活實 況才是作家的最高幸福,即使這真實同他個人的喜愛並不符合。“他信奉和忠實於這個現實主義的美學原則,不少作品超出了貴族自由主義立場的局限。

培養苧正的美學品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作家長期的不懈的努力。多學習,多比較,多思索,多實踐,有時還需要痛苦地反躬自省。久而久之,眼光會犀利起來,審美判斷能力也會隨之增強。那時,作家自會悟出,什麼叫超凡脫俗。

三、火熱的民族情懷

文學是不分國界的。優秀的文學遺產,不屬於哪個國家,而屬於全人類。

但是,作為一名作家,他應首先為民族而寫作。隻有反映了民族心聲的作品,才能流傳到全世界。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有兩句名詩:“我的永遠正直的聲音, 是俄羅斯人民的回聲。” 普希金是俄羅斯人民的代言人。他的作品,從形式到內容,情感、語言,都是地地道道俄羅斯的。因而,他也屬於全人類,他的作品是全世界人民喜愛的珍品。

一個散文詩作家,隻有當他具有火熱的民族情懷,深沉的愛國感情,熱愛並純熟地運用民族語言,其喜怒哀樂和人民息息相通時,他的作品才有可能走進人民的心中。 泰戈爾、紀伯倫和魯迅,是率先走向世界的三位東方作家,而且基本上又都是以其散文詩傑作在全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民族文化的無比熱愛。熱愛表現在兩個方麵歹一方麵是深沉的愛,一方麵是深刻的民族自省。他們都可以稱之為民族的聖人。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幻可以深深感受到他們崇高的人格。他們都是沒有奴顏和媚骨的巨人。他們敢於打破社會的一切禁忌,對醜惡的現實提出控拆和否定。他們出於愛國主義熱情和理智思索對民族性的尖銳剖析和無情自剖,是他們的作品中最具有思想價值和閃光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