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柱哭了,這個出生都沒哭一聲的孩子,實在無法忍受了,並不因為是腦袋疼,更主要是羞辱得心痛。

他一狠心,不幹了,這打雜有什麼好幹的!他憤憤地走出寺院,走在回家的路上。

至半道,他憂鬱地停下來。本來父母對自己的打雜就很擔心惦念,我再說因受辱挨打而不幹了,父母豈不更遭心!

思前想後,還是忍辱負重吧。寶石柱轉回身,又走進寺院的大門——少年時代就深深紮下堅持的思想,多麼難能可貴,成功人生最重要的信念,莫過於堅持。

艱辛和痛苦不是生活的全部,與之相伴的還有快樂和幸福。對寶石柱來說,寺院打雜的差事,最快樂的就是他輕輕鬆鬆地幹那些力所能及的事,而最幸福的是他能直接接觸到與塑像和繪畫相關的雜事,因為這能給他創造“偷藝”的機會和可能,這是他隱潛的心秘。

一次,旺其嘎問他有沒有立即要幹的活兒,他說暫時沒有。“那你就先為我端端染盆,我徒弟今天有事沒來。”

旺其嘎站在一米高的凳子上描繪壁畫,因無處放染盆,必須一手端著一手揮筆畫,操作起來難免有些吃力,如果有人替他端著,畫筆運作起來當然就自如多了。

寶石柱笑嗬嗬地答應。這笑是發自內心的笑,這是他巴不得的事,他可以近距離地直觀師傅作畫,怎麼運筆,先畫哪處,哪處塗什麼顏色,他看得仔仔細細、清清楚楚,用不著“偷藝”,完全直觀正視繪畫的程序和技巧所在。

寶石柱太專注了,目不轉睛地學著壁畫,他竟然忘了手端染盆的正確方位,致使旺師傅畫筆蘸染料時錯位落空。

旺其嘎師傅溫怒:“走神了!別忘了你端染盆是為了方便我!”

錯了錯了,寶石柱慌恐得像闖禍一樣,被訓得心服口服,窘態尷尬,無地自容的同時也後悔莫及。

旺其嘎師傅很快又憐惜地看一眼寶石柱,覺得孩子很可愛。他知道孩子走神的隱潛之心。癡迷藝術的走神完全可以理解、諒解和同情,其實應是值得肯定和讚賞。旺其嘎相信寶石柱的未來會有大發展,一定會超過自己成為有名的畫匠。

旺其嘎邊繪畫邊思索正給自己端染盆的胖胖的寶石柱。

決不踐蹌的歲月

1926年,15歲的寶石柱結束了少年時代,步人了青年時期。酸甜苦辣的寺院打雜日子,他也整整熬了三年。爸爸建議他從現在起正式拜師開始學徒歲月。

爸爸的建議正符合寶石柱的心願,爺倆不謀而合想到了一起。

師傅,當然還是選定旺其嘎。三年打雜的日子,旺其嘎對寶石柱就沒少關懷照顧和愛護。這一點,寶石柱心裏一清二楚,他也早就將旺其嘎視為寺院裏的阿爸。

然而,非常意外,在正式拜師之前,不知何故,旺其嘎離開了大沁廟。爸爸為寶石柱拜師已做好了準備,煙酒茶糖和米麵油肉的“四合禮”,分別用紅繩早已捆紮兩份,正準備拜師時送去,萬萬沒想到要拜的師傅突然不見了。

“不吉利,真是不吉利!”爸爸媽媽和寶石柱心裏都很沮喪,全家人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是好。正當焦急無措的時候,終於打聽到旺其嘎在蒙郭勒津希巴日太的消息。

原來,那裏的寺廟有一宗大活(可能塑幾尊大佛像),邀請旺其嘎去做,待做完後他還會回到大沁廟的。這個情況,事前寶石柱毫不知曉,所以聽到旺其嘎的去向後,寶石柱下決心,一定要見到他,就想當麵拜師作徒。

走之前,媽媽阻攔,擔心兒子迷路走失。而爸爸卻極力支持,他心裏有底——三年的打雜磨煉,寶石柱完全具備這個意誌、毅力和勇氣。

時至嚴冬,風雪交加,巧歲的寶石柱在爸爸的鼓勵下,揣上幹糧、頂風冒雪,前往三百裏之外的希巴日太。

整整走了三天兩夜,險些凍死,差點餓死,一路艱辛可想而知。

寶石柱的到來,深深地感動了旺其嘎,麵對寶石柱真摯的態度,他沒有理由不收其為徒,隨即就答應了他的求拜。

一聽旺其嘎師傅親口答應,寶石柱立刻跪地磕頭,當他的頭還未著地的時候,旺其嘎趕忙上前將他挽起:“先不要磕頭,孩子,還沒到時候。”

寶石柱直眼呆呆,不解其意。

“明年春天我就回大沁廟,收你為徒的時候,你爸爸必須在場。”旺其嘎進一步說明:“孩子不要著急,也就兩三個月的時間,放心吧,我一定收你。”

是的,收徒弟是要有一定程序和儀式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徒弟的長輩親人必須在場,把該說的話說在當麵,必要時還要有文字手續(相當於現在的合同),當然,寫手續是極個別現象,大多數是當場把話說在桌麵。

旺其嘎說到做到,第二年初春,爸爸領著寶石柱,帶上豐厚的兩樣“四合禮”來到旺其嘎家。寶石柱跪在師傅麵前,連磕了三個響頭之後,旺其嘎上前挽起,當著爸爸的麵宣布約法三章,大致的意思如此:從現在起,咱爺倆正式確立師徒關係,你是我徒弟,我是你師傅。從現在起,我讓你幹啥,你就幹啥,我讓你學啥,你就學啥,我讓你怎麼學,你就怎麼學,在寺院、在我家都得這樣。一句話,言聽計從,不得違抗。從現在起,除了年節沒有假日,不經我允許,不得擅自回家,我管吃住。學徒時限,最短3年,最長不超過5年,到時根據驗證情況再定。

爸爸代表寶石柱表示感謝,感謝師傅收徒恩德,一切遵從師傅安排指教。

從此,寶石柱開始了學徒歲月。

從此,寶石柱生活的內容和生活方式與打雜時發生了根本變化。從本質上講仍有打雜的特點,但隻對師傅一人。最大的變化,就是癡迷藝術的欲望,不再“偷偷摸摸”了,可以公開展露實踐了。這是他人生的最大追求。於是,寶石柱暗下恒心:學徒歲月決不磋蹌!

不過,寶石柱不會忘記爸爸在家的多次叮囑,師徒如父子,師傅就是師父,旺其嘎就是你第二個爸爸,師徒之間雖沒有半點血緣連脈,但他卻是你的藝術生命之父。所以,不僅要作好學徒,還要盡到應有的孝道,照顧好師傅的起居,比如打洗臉水、洗腳水呀,比如上飯測碗等等。要學會察言觀色,要猜準師傅的心理活動變化,要以誠實勤快的態度和行為,討取師傅的歡心。這樣,師傅才會更好地教你,才會更熱心地指點你,也因此,你才會學到更多真的東西。

這一切,在尾隨師傅的歲月裏,寶石柱都做到了,而且做得令旺其嘎十分滿意。

當然,也有不滿意的時候,甚至是暴怒的情景發生。但在整個學徒期間也不超過兩次。而就是這兩次,卻是師徒關係發人深思的重大問題。

那是寶石柱學徒的第三年,即1929年夏季的一天,旺其嘎可能是中暑了,身體很是不舒服,不能去寺院做活,隻能在家休息。

寶石柱陪在身邊服侍。

旺其嘎病情略有好轉後就吩咐寶石柱:“上午你自己去寺院把塑泥和好,下午我好點兒就去把未塑的部位幹完。

自從學徒二年以後,有些活師傅就讓他獨立操作。每次寶石柱都遵循“讓你幹啥,你就幹啥”的原則,有質有量地按時圓滿完成,從來沒有出現過差錯,基本上都達到了師傅的要求。對此,旺其嘎很是滿意,這次他當然同樣放心讓寶石柱單獨去幹。

塑泥的製作是有程序和質量講究的,泥質不好,達不到標準,直接影響塑像的質量。

塑泥的原料最理想的是紅膠泥,淡淡的微紅色。采集回來的塊狀原始紅膠土,先要砸碎,然後將砸碎的泥土進行過篩,除去雜質,而後人鍋加水,用圓形的錘鑿反複鑿理,繼而再將鑿過的泥放在臼子裏,像搗米似的來回搗,再後就是將搗好的泥像揉麵似的揉來揉去,之後就是將揉好的泥進行摔打,摔的次數越多,泥就會越精,最後才是曬。

經過這一遍程序曬幹後的泥往往也是開裂的,所以幹透後還要砸碎,重新進行加水鑿搗和揉摔,直到不再開裂為止。每到用時,根據用量取出適當一塊砸碎,用篩子過濾後隨用隨和。

今天上午,寶石柱就是將幹透後的不再開裂的塑泥塊砸碎,用篩子過濾,過濾之後再砸碎篩子上的泥塊,一遍遍過濾,一遍遍砸碎,直到篩上再無塊泥可篩為止。

當把這一切都做好之後,距離午飯還有半上午的時間,這時回師傅家不免有些過早。寶石柱不願浪費時間,他沒有多想,就將篩好的泥土和上水,成為立即使用的塑泥,隨即就在師傅未塑的部位塑製起來。

寶石柱幹得很起勁、很賣力、很仔細、很認真,也很熟練和隨意,可謂得心應手。

也就兩個多小時的功夫,師傅未塑完的部位全部塑畢,天衣無縫、完好絕佳。寶石柱得意地看著自己的勞作成果,心理美滋滋的,暗想,師傅看了一定很高興。

這時大沁廟續建工程的木工技師照日格圖喇嘛路過這裏,他見寶石柱一人塑製佛像,就問:“你師傅呢?”寶石柱回話:“病了。’川啥病?”照日格圖關切地問,“重嗎?”寶石柱還是簡短地回答:“就是難受。”

照日格圖與旺其嘎比較相好。他跨出寺院門樓,徑直來到旺其嘎家。

從照日格圖話裏得知,寶石柱已塑作了他未塑完的佛像部位。旺其嘎心裏很是不悅,決定前去寺院查看究竟。

還未等他起身,寶石柱樂顛顛地進了家門。

寶石柱納悶,師傅為何陰沉著臉、怒氣欲發?當他如實回報上午的勞作情況時,師傅未等他說完,就手擊炕桌大吼:“我讓你塑像了嗎?”

寶石柱的一腔熱火當頭潑了桶冷水,立時蔫了,他深深地低下頭,一言不語。

“滾!屋外站著!”

炎炎的烈日下,寶石柱在院子中央整整站了一個中午。師母看不下眼,心疼地為寶石柱說情,才免除了延續的烈日懲罰。

事後,寶石柱反問自己,我做錯了嗎?結果,他隻能得出無奈的結論:師傅就是師傅,一言九鼎,讓你幹啥就幹啥。徒弟就是徒弟,隻能言聽計從,不得違抗,違了就大逆不道,不管你是好心、熱心還是真誠的良心,皆是沒心,因為你突破了師傅的局限。

這種師徒關係正常嗎?

盡管如此,寶石柱依然不記恨師傅。

烈日罰站隻是第一次,那更嚴重的第二次是第二年的秋季(即學徒第四年的1930年),旺其嘎為其親屬奔喪離家三日。臨走,他為寶石柱布置了一項必幹的活兒——為寺院門樓東側鍾鼓樓建築彩畫瀝粉。

瀝粉,是項技術含量較高的工藝。它是指在平麵上做出凸起的線條,形成一定的力度、量感和立體感。在瀝過粉的地方再進行貼金、描金,使所繪圖案清晰明快、色調鮮豔,增加富麗堂皇的效果。它常被用在壁畫、建築彩畫、部分家具和一些工藝品的製作中,可以提高作品可觀的裝飾性、工藝性和藝術檔次。

師傅將這麼重要的技術活交給寶石柱一個人去做,說明師傅對他幾年學徒成熟度的認可和充分的信任。

寶石柱當然從心底裏高興,師傅不在身邊,自己獨立作業,這豈不就是出徒的身份!獨立思考、獨立設計、獨立操作,按程序獨立掌控主管的全部業務。

充分表現自己的時候到了。如果師傅回來驗證合格,會不會就此宣布出徒?是啊,學徒已經四年,當初師傅收徒時就說最短三年,最長不超過五年,太有可能了,寶石柱在休息間隙時偶爾這樣得意地預測。

旺其嘎如期而歸。回來時路過家門未人就直接去了寺院,查看寶石柱三天的功課作業如何。

他看得相當仔細,繞著鍾鼓樓自西向東、從南到北,認認真真看了個遍。他越看越不對路,越看臉色越變,最後斜眼卑視一下寶石柱,鼻孔裏噴出一股怒氣,在寺院裏未哼一聲,轉身離去。

寶石柱開始不解,但很快就明白了師傅發怒的緣由。因為他瀝粉時有幾處改動了原彩畫的結構,為的是在等距離內彩畫參差錯落變得有規律更對稱,因此更均衡好看。但這畢竟是對師傅原作的修改。

徒弟怎麼能修改師傅的作品呢?

晚飯前,寶石柱回到師傅家,一進院,他見自己的行李被扔在院中,他被拒之屋外。隔著窗戶,他聽到師傅吼叫:“你有能力和本事了,算你出徒,滾吧!”

寶石柱站在行李旁,呆呆不動。

“你不滾,那我就拜你為師。”旺其嘎反諷“我的畫你都可以修改,你多偉大,你多了不起。滾!我不想見你!”

這時,寶石柱改站為跪,以示謝罪。

跪,跪……就這樣一直跪到子夜。

還是師母看不下去了,和丈夫吵了一架後,出門將寶石柱拉進屋。

青出於藍不能勝於藍,這種師徒關係正常嗎?

盡管如此,寶石柱依然不記恨師傅,他絕不能忘記,自己的能力,除了天賦之外,主要來源於師傅。

馳譽出徒後

1931年春,在旺其嘎徹底離開大沁廟返回老家之前,正式宣布:“寶石柱,從現在起,你出徒了。”

對此,拉西旺都特殺豬宰羊、設家宴,盛情款待旺其嘎,同時獻上了豐厚的禮金。

3年打雜,近5年學徒,20歲的寶石柱已經在大沁廟度過了8年歲月。大沁廟像他家一樣,已經深深紮下了情感的根。現在雖然出徒了,但他仍然不願離開大沁廟,大沁廟的主持們、各類技師喇嘛們,沒有一個不熟悉寶石柱的,而且對他都存有良好的印象,特別像他這個歲數的畫匠們,他的技藝是最出類拔萃的,很少有人超過他。最讓他受寵若驚的是,當他剛剛出徒,師傅旺其嘎徹底離開時,大沁廟的第六世主持設計師兼總工程的紮米揚曲都爾格根(簡稱紮氏),直接找到寶石柱,讓他參與大沁廟的續建事宜,讓他提出他對大沁廟在現有基礎上的整體構建的方案。“這樣,每年我會給你一定的補償。當然,除了本廟需要你幹的活外,其他各處廟宇有生意,你也完全可以去幹。”

於是,由寶石柱擔任指導,同丹巴仁欽、哈蘇榮紮布及古儒紮布等十多位繪畫師,一道承擔了雕塑、描繪壁畫圖案以及瀝粉著色等各項任務。

於是,寶石柱以忠誠的心回饋紮氏佛爺,他根據圖案繪畫講究對稱美的原理建議,大沁廟所有續建的工程都要以正堂佛殿蘇克欽宮的中軸線為基線,對稱坐落。所以,陸陸續續17年的續建工程(1939年完工),一大部分都是按著寶石柱的這個建議構建的,如相互對稱的鍾鼓樓各一座;德瓦古廟和赫依莫裏廟對稱;嘎爾旦廟和五塔廟對稱;芒晉膳房等8座“衛得廟”都分設在中軸線兩側。雖然各有各的特征,但都是集蒙、藏、漢、滿各族建築風格於一身的美妙壯觀、富麗堂皇,整體結構對稱的一群古建築。

應該說,大沁廟宏偉輝煌白飯藝術造型,有寶石柱的創意,他為此傾注了心血,也為此感到自豪和滿足。所以,當1947年,在全麵開展的土地改革的“鏟廟”運動中,僅三天時間,就把大沁廟所有的雕塑佛像破碎殆盡,畫像和經卷被燒成灰燼,所有的佛塔廟宇房舍付之一炬,凝聚著勞動人民心血和汗水、智慧和力量的大沁屆建築,就這樣毀於一旦。

對於這樣一場悲劇,寶石柱心如刀割,他到現場看了一眼殘垣斷壁的淒涼景象,出生時未哭一聲的寶石柱,36歲的他競然雙腿癱軟、蹲坐在地,兩手捂麵,潛然淚下,硬咽不止。

寶石柱的如此悲傷痛惜,完全可以理解。

大沁廟——建國前,奈曼旗有史以來規模最宏大的建築工程,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局部沒有,全貌更沒有,真是遺憾中的遺憾。大約是1988年,因為一篇文史稿的緣故,筆者請求寶老師繪一張記憶中大沁廟的概貌圖。第二天,寶老師就繪出了《大沁廟俯瞰圖》(見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奈曼旗地名典》116頁)。筆者絕對相信這張大沁廟圖型的真實性,因為這是他老人家生活工作25年的場所。

這張圖是大沁廟唯一一張圖型資料,這也應算是寶石柱寫實畫作品之一,能留存於世,珍貴得不能再珍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