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風狂雪驟的寒冬,寶石柱含辛茹苦,衝破重重難關,沒有停止藝術腳步的行進;如今,神州大地一片陽春,冰封十年的文藝界開始複蘇解凍了。寶石柱此時的心潮更加滾沸翻騰,他決心將五十多年積累的民族民間圖案素材創作出來,貢獻給祖國和人民。

但是,這許久的願望是否能夠實現呢?一九七七年末,他萌發的決心很快又動搖了。這並非他沒有勇氣和毅力。

“四人幫”倒台後,文藝上的極“左”影響,也並沒有很快消除,從事民間藝術創作的人也還是經常遇到一些阻力。這些阻力,有的是“社會上的習慣勢力”,對“民間藝術”不了解,甚至有偏見,特別是青年一代,有崇洋心理的人,認為“民間藝術”太土氣,不能登大雅之堂。有些外行領導也視民間藝人無足輕重,表示冷漠。

寶石柱還是幸運的,當他的意願經過疑惑之後提出來時,很快就得到旗、盟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鼓勵。

因此,緊迫感時時激動著寶石柱,晝思夜想,乃至飲食不安。

妻子金良問:“這些日子你心不在焉,想啥呢?”

“我能想啥,想我的藝術活兒歎。”寶石柱慢聲慢語地回話老伴,“想啥你也幫不了忙。”

“你的手藝還有啥想的,想幹就幹狽,還用我幫忙?沒有你幹不了的!”金良順應丈夫一輩子,支持丈夫一輩子,臨老了也不忘給丈夫鼓勵。

沒有我幹不了的!寶石柱暗暗重複老婆鼓勵的話,“那我就幹!”寶石柱禁不住脫口發出自己的決心——重新繪集50年積澱的圖案精華。

所謂的重新繪集,實際上就是重新創作,但這個圖案創作,對寶石柱來說是有雄厚的基礎,它的素材來源於他50年繪作的沉澱,他要把沉澱的精華提煉出來,集中起來,所以才稱作重新繪集。

重新繪集,談何容易,50年嗬,半個世紀喲。全旗以大沁廟為主的二十幾個寺廟,哪個廟宇的壁畫他沒畫過,壁畫的主要形式就是圖案。現在他要重新回憶年輕時代在哪個廟宇究竟畫了什麼樣的壁畫,采用了什麼樣的圖案樣式,近古稀之年大腦皮層還能掀開記憶的檔案嗎?

回憶搜索,搜索回憶,隻要打開印象之門,就沒有憶不起來的圖形!

大沁廟大佛塔的壁畫,我畫過幾種八寶圖?我記得有駿馬、大象、金魚等等,各式各樣的花邊圖案無計其數,各類盤腸喜字,各種壽字設計,什麼十字花草,什麼如意牡丹,什麼龍騰祥雲,什麼纏枝梅花,什麼荷花蝙蝠……曆曆在目;孟根廟、工程廟、雙山子廟、波日胡碩廟的壁畫,形形色色的花邊圖案設計,什麼佛手石榴,什麼喜鵲登梅,什麼雲子石竹,什麼鯉魚葫蘆……記憶猶存;綽爾吉廟、衙門廟、朝吉廟的壁畫,細膩別致的花邊圖案,什麼鳳凰麒麟,什麼卷丹蓮花,什麼金色葡萄,什麼蓮花卷草……依稀可見;奈曼王府椽子圖案,千奇百怪,各具特色,無一雷同。王爺龍椅的後背圖案,精巧美妙,大氣莊嚴。

能回憶起來的肯定不是全部,所以令寶石柱遺憾的是這巨量的圖案原始繪稿,自己無意收藏的也不過幾十幅,因此,隻能靠記憶搜索了。

文學和藝術創作,是勤奮寂寞者的事業,在寂寞中痛苦的折磨——艱難的構思才能孕育優質的“嬰兒”。所以,作家、藝術家都必須甘於寂寞。寶石柱為了藝術事業,寂寞了半個世紀,就在大轟大嗡的動亂歲月,他都躲在避風的靜處,在默默地沉寂中,創作出大型泥塑《收租院》,現在,陽春高照,他可以心舒意暢地寂寞了。

寶石柱從小一天書沒念,文化底子單薄。他的民族民間圖案素材的礦石,全埋藏在大腦皮層的深處,但需要他反複艱難地追憶和開拓。

你看,短短的夏夜還沒有離去,他就早早地起床,在廣場的草坪上徐徐緩緩地徘徊踱步——繼續夜裏沒有想好的構圖。吃過早飯,他又在工作室的硬板床上,頭枕磚頭,仰臥思索——繼續清晨的構思。每幅圖案大都經過這樣日以繼夜的孕育構思之後,才進人繪製階段。於是,他戴上老花鏡,用林秸稈燒成的炭筆勾勒出粗糙圖形,然後依扶在窗玻璃上摩出原圖。再經過多次修改後,直至滿意為止。接著便是著色。著色更是複雜艱難的勞動。這時,他又戴上一副眼鏡,隻有在雙重鏡片放大下,潤色的畫筆才能在複雜纖細的紋路裏運走,使那些鮮豔的多種色彩有條不紊地交錯在一起,描繪出五光十色的各種各樣的圖形。他操動著案前大的小的扁的圓的不同類型的畫筆,像氣功藝人運氣一樣,屏住一口氣,穩穩地穩穩地塗、塗,不停地塗著。每當這個時候,他就像貪婪的幼兒吮吸著古老民族之母的乳汁,在藝術的海洋裏,頑強地捕捉著、提煉著傳統的、現實的民族民間圖案的藝術美。有時,眼睛實在堅持不住了,就摘下眼鏡,用水汽和毛巾熱敷一陣,再繼續幹下去。筆底一旦狂瀾,他就忘掉一切,忘掉疲勞,忘掉吃飯,甚至忘掉時間和空間,他在藝術的境界裏癡迷陶醉。

就這樣日複一日,月複一月,忘我地拚搏。

一年之後,盟委副書記雲曙碧(烏蘭夫長女)來奈曼探望寶石柱,他莊重地向書記獻出了厚厚的一疊畫稿——一百四十幅蒙古族民間圖案創作出來了。這一百四十幅成品是從近千幅的圖案草稿中精選出來的。這位書記懂行,她逐幅細細賞閱,邊看邊高興地歡呼起來:“哎喲,真好真好!寶老師你真了不起!這是國內外罕見的民族民間藝術珍寶呀!今天我是大飽眼福了。”

也難怪這位書記像醉了一樣拍案叫絕。這一百四十幅充滿濃重民間風格的圖案也實在令人傾倒。它樸實華美,清新健康,毫無柔媚俗濁之氣。你看,畫麵豐滿勻稱而又連貫,線條凝練,優美細膩。色彩鮮豔瑰麗,構圖新穎,錯綜多變。景物形象逼真,情趣橫生。內容廣泛豐富而又充實。可見寶石柱傾盡心血和腦汁,把古今上下一切美好的生活景物,繪人其中。既有騰雲駕霧的飛龍,又有嬉戲彩球的雄獅,展翅開屏的彩鳳和呼嘯嘶鳴的奔馬;既有跳門的金魚,又有安立的大象;既有金光閃閃的九龍莽袍,又有銀輝熠熠的五麟玉帶;既有鳥鳴鵲叫的枕頭花,又有蓮花盤腸的荷包圖;既有君王、福晉、將軍、法輪、如意等七供之花紋,又有禦傘、奔巴瓶、海螺、吉祥結、族蟠等八寶之圖案;還有古香古色的鼎、壺、鞍之類……色羅萬象,無奇不有,配上藍天巧雲碧野的襯景,運用圖案畫特有的繪圖程式,加上他獨到的精巧工筆,又做到極端成熟的表現,從而熔製成這些令人傾倒的可以傳世的藝術珍寶。

圖案這技藝術奇葩很快驚動了地方出版社、中央民族出版社和外國的出版界,但是出版費用當時高得驚人,在改革開放之初,誰都沒有經濟實力出版這樣精致的彩色畫冊。待到1981年,才由《內蒙古畫版》和國家的《民族畫報》選發了代表性的一小部分,這樣也立即在國內外畫壇引起了強烈震動,中央美術學院資深教授伍必端特向寶石柱發來了祝賀,他稱寶石柱“在我國美術界,搞佛教圖案的畫家中,你是一流的,目前還沒有人能超過你!”內蒙古的畫家們更是紛紛豎起大拇指,高度誇讚寶石柱的藝術才華:“草原上特立獨行的不老畫匠!”

直到寶石柱誕辰百年的2011年,他辭世22年後,在中共奈曼旗委和奈曼旗人民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決定出版以蒙古族民間圖案為主要內容的一部大書《著名蒙古族工藝美術家寶石柱》,才得以將寶石柱的代表作品問世。負責設計和製作這部大書的著名出版人楊毅臣先生對寶石柱的蒙古族圖案藝術作了如下的評價——

蒙古族民間圖案整合了曆史上多時期多民族的文化精髓,又自成為發展為單獨體係的藝術種類。其中蘊含了深厚的蒙古族民間文化的內涵與本質。寶石柱先生長期生活在科爾沁草原,從未遠離養育自己的土地,他的圖案創作完全來自草原景物與生活象形提煉與藝術加工。蒙古族圖案最常見的卷草紋、回紋、忍冬紋、特紋無不來源於牧人生活環境和內心體驗的真實寫照。最具蒙古族圖案經典,最獲蒙古民族持久和普遍熱愛,至今仍應用最為廣泛的哈木爾圖案,最容易讓人聯想到遼闊的草原,牧人的氈房、馬鞍等等現實。寶石柱創作的圖案大多含有這種極富蒙古族民間傳統的代表紋樣,這無疑客觀地記錄了蒙古族在一定時期內的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的曆程。

寶石柱的蒙古族圖案創作構圖優美,紋樣簡約、飽滿、極具張力。圖案多以內外旋的曲線,向不同方向,以長短不一和曲率急緩的方式變化。韻律悠長、優美,十分放鬆和自在,這讓人不能不聯想到蒙古族圖案與蒙古族民間日常生活真切的對應性。美好的蒙古族圖案在牧人的生活中無處不見,形影相隨,在某種意義上這就是一種民族文化精髓的體現,也是一個民族審美心理和趣味的真實寫隻食。

民間藝術貴在充滿田野的泥土氣息,具有旺盛的原始、樸素和自然生命力。寶石柱先生的蒙古族圖案全部是用簡陋的顏料在普通的草紙上一筆一劃親手繪製的,雖然不夠工整、細致,略有粗糙,但正因為如此才有了那種稚拙、樸實和地道的“民間味”。在遍地“水泥森林”,到處是擁擠的車流人群以及隨處可見的汙垢不堪的土地和家園,還有什麼比潔淨的水和空氣重要?還有什麼比純淨的心靈更讓人感動?寶石柱的蒙古族圖案作品當然是我們現時生活最需要的一種很明亮的微笑,如同清晨閑適的漫步,生活永遠的淡定……

晚霞絢爛

太陽像一個巨大的熊熊燃燒的血紅的球,把雲燒成多種顏色,五彩繽紛的瑰麗絢爛晚霞把個披金流銀的奈曼王府映照得更加錦繡光華、莊嚴肅穆。

此刻,我站在氣勢偉然的王府院中,望著瑰麗的日落,思索著一個運動的生命——年過七旬的寶石柱正在七米高的腳手架上那麼專心致誌地複繪著雕梁畫棟。

一九八0年,在人生的道路上,寶石柱踏上一個新的起點——民間藝術的不斷探索使他永葆青春活力,政治上的無盡追求使他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

丹青不知老將至啊!有多少事情等著他去做,有多少作品等著他去完成。日欲落,要落得莊嚴、瑰麗——他要在晚年為人民發揮出更大的光和熱!

一九八0年六月末的一天,因藥物中毒而住進醫院的寶石柱老人,聽說上級已經批準了修繕奈曼王府的消息之後,樂得他手舞足蹈,幾乎跳了起來,他開心,他高興,他立刻找到護士說:“姑娘,老阿爸來醫院已經三天啦,中毒的毛病,已經沒問題了,我現在就想出院!”

護士姑娘見他喜出望外的高興勁兒,驚奇地說:“老阿爸,您別高興得太早,打吊針哪有三天就結束的,不能出院!”

寶石柱正要辯解,主治醫生推門來到病床前,笑嗬嗬地對他說:“哦,想出院?那怎麼可以呢?您老這麼大年紀,患了這種病,至少住院治療半個月才行,安心住院吧。”

聽說“半個月”,老人腦袋“嗡”的一下,似爆炸一樣。他趕緊表白道:“半個月還了得,這不敢要我的命嘛!阿爸跟你們倆說實話吧。前兩年,我曾多次和旗領導說過,‘每當外地客人來咱們奈曼,咱們給人家看的,不是那些公牛,就是那些公羊什麼的,作為旅遊項目,還不如把王爺府好好複原修繕修繕,那可是咱勞動人民創造的,我們民族的珍貴文化遺產啊,像咱們這座王府這麼完整,全內蒙可沒有幾處。’現在我聽說,上邊已經批下來,重新修繕,我能不行動嘛?我必須參與,你們可能不知道,王府原有的壁畫圖案,大部分都是我的原創啊。”

寶石柱老人不僅興奮,還顯得很自豪。

醫生護士聽了很是敬佩,但還是勸阻他再住幾天。

固執的寶石柱老人不聽勸阻,當天下午就離開醫院,直奔旗文化局,主動請纓去了。

奈曼王府在曆史上曾經經曆“四遷五治”,即從清初至同治經曆了四次遷徒,五次興建,最後一次的興建之地就是今天奈曼旗王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鎮。其實全內蒙不獨奈曼王府,如喀喇沁王府、科左後旗僧王府等。可是在解放後,這些王府大多毀壞,有的或挪為它用,特別慘遭十年內亂的浩劫,破損不堪,滿目瘡痰。因此,到文革結束後,在全內蒙古範圍內留存的王府已是寥寥無幾,東部的奈曼王府、喀喇沁王府和西部的四子王旗王府等幾處保留下來。“四人幫”垮台後,黨和政府決定重新修繕奈曼王府這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考慮,首先,奈曼王府原有一定規模,外觀大體基本完整;其次,奈曼王府的興建者奈曼第十一世紮薩克多羅達爾汗郡王德木楚克紮布,他是道光皇帝的固倫額附,在蒙古各部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王儲和旗寺在當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但是,誰能承擔複繪、複製的工程呢?雖然領導也在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寶石柱,但老人家已年過七旬,又身患高血壓等各種疾病,不敢硬性指令。正當領導為此大傷腦筋的時候,寶石柱老人自告奮勇地承擔下來,他說:“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我在臨死之前,一定使它複原,為後人開放遊覽。”

也就在這個時候,他向黨組織遞上了莊嚴的書麵人黨申請書。

領導高興地接過申請,同時向他提出應該提出的問題:“寶老師,您承擔王府的修繕任務。說說您的工錢要求。”

寶石柱一愣,說:“工錢?”他感到突然,也很不理解,說:“我有退休金,我不是找你們來打工的!”接著二話沒說,轉身離去。

他來到待修的王府大院,從屋頂的瓦礫到廊簷的雕刻,從窗棱的花紋到門庭的布局,從梁柱的油漆到牆壁的畫麵,一個個地仔細檢查,一個個地精心琢磨,如何恢複它們的原來麵目,他的心譜也在一個個地謀劃定奪。

在七米高的腳手架上作業並不稀奇,然而,對於一個年過古稀的老人,一個老眼昏花,走路躊珊的老人,卻又是何等的艱難?這需要多大的勇敢、毅力和不畏犧牲的精神啊!

古稀老人在腳手架上的空中義務為公作業,全國有這樣的先例嗎?僅就這一點,寶石柱就創造了共和國之最!

你看,他仰著脖兒,扭曲著身子,揮動油漆畫筆,熟練而又十分認真地勾勒描繪。看,龍在他筆下騰躍,鳳在他筆下飛翔,花在他筆下盛開,祥雲在他筆下浮湧……老人憑著年輕時期的記憶和嫻熟的技巧,一絲不苟地描繪著王府的上千幅圖案和壁畫的原型舊貌。

“寶老師,出版社電話找您。”我傳叫老人。

寶石柱認真地畫完一幅圖案,半天才回過頭來,眼光從老花鏡框上投下來,略加思索地說:“你替我接一下吧,可能是圖案出版的事,他瞧瞧七米深的腳下,說完又回頭畫起來,好似無動於衷。

一個作者,當他的作品投給編輯部而未得到通知之前,他是多麼渴望接到成功的信息。可是,這時候的寶石柱相對的卻是不以為然。後來,他對我說,複原王府的修繕工作也是創作,供遊人參觀不也是“出版發表”嗎?

我代接了電話。內容是:地方出版社因經費不足,將寶石柱的圖案作品推薦到中央民族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初步決定出版,最好地方資助一下,然後準備征求一下國外訂戶。不過還要求作者再增加篇幅,盡快送到北京。

我將電話內容如實地傳告給他,他頭也沒回,邊聽邊認認真真地依舊做他的畫。半晌,他麵帶喜色,欣慰地說:“國外要能暢銷可就好了,不僅傳播了我們民族的圖案藝術,還能為我們國家賺一批外彙呢!”接著,他又語氣十足地說:“好!過兩天我再突擊一下,增加它幾十幅。”說著話,手中的畫筆卻始終沒有停止。

寶石柱多像一頭老黃牛,俯首拉套,辛勤耕耘,忘我地勞作、勞作……

此刻呀,我頓覺日落得更瑰麗,更燦爛,更莊嚴也更加動人魂魄!我也仿佛看到寶石柱回首望著我,鄭重而又急切地對我說,別隻顧觀望,快來幫我調色,抓緊時間,趁著日頭還沒有落……

藝無止境,攀登再攀登

寶石柱經過了三年之久的晝夜苦戰奮鬥,終於在一九八四年圓滿完成了修繕王府的艱巨工程。那修葺一新的奈曼王府,以它那灰磚藍瓦、綠袖紅漆、金碧輝煌的本來麵貌,呈獻在科爾沁草原上。1986年5月10日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確立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3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寶石柱的又一大作,並擁有超量的讀者群——每年到這裏參觀遊覽的旗內外觀眾達數萬人。所以,奈曼人民永遠都不會忘記,奈曼王府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浸透了寶石柱老人的辛勤汗水,閃耀著寶石柱老人璀璨的藝術光芒。

奈曼王府的修繕工程徹底結束後,寶石柱老人靜靜地站在王府四合院裏,喜形於色,笑微微地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心裏話,總算竣工了。文化局領導對他說:“寶老師,辛苦您了,您為修繕王府立了大功。您有什麼要求,請講!”

寶石柱平靜地笑笑,近似幽默地說:“我的要求你們已經滿足了我,那就是當初答應讓我承擔修繕任務。現在任務完成了,我還能有什麼要求?”

停了停,寶石柱似乎想起了什麼,說:“要說要求還真有點。”

“快點,什麼要求?”局領導誠懇地追問。

寶石柱說:“王府院裏我那間畫室,我想繼續占用,如果可能的話。”

“沒問題!”局領導痛快答應,“一間夠用嗎?北邊的臨間你也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