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五嶽歸來不看山——中華五嶽(2 / 2)

衡山在廣義上指綿亙於湖南中部的北起長沙的嶽麓山,南到衡陽的回雁峰等一係列花崗岩斷塊山地,也就是“南嶽七十二峰”。狹義的衡山是指主峰祝融峰及其鄰近地區,也就是我們一般說的南嶽衡山。衡山大部在衡山縣境內,湘江西側、衡陽盆地北部邊緣。它是我國“五嶽”中唯一坐於南方的名山。這裏氣候溫暖濕潤。祝融峰海拔1290米,周圍群峰競秀、蔥蘢疊翠、景色秀麗。

南嶽有“四絕”,即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祝融峰為“南嶽七十二峰”之首,登峰俯視,眾山羅列,景色雄奇。藏經殿使遊人最感興趣的,就是殿前坡地溪流旁邊的搖錢樹、連理枝和同根生三棵奇樹了。搖錢樹每到秋季果實似銅錢,風吹搖動,叮當作響。同根生,是在一棵樹的根部長出兩種不同的樹來,一棵叫青壩樹,一棵叫山毛櫸。連理枝更為奇特,是樹的一個分枝長出一個節,卻又彎回去和樹體結合在一起,像茶壺把附在樹幹上。藏經殿周圍到處長著奇花異草,四季飄香,殿前小河流水潺潺,常年不斷。方廣寺處在南嶽腹地,峰巒環繞,通往方廣寺的路上古木森森,深邃幽靜。紫蓋峰下水簾洞是來自峰頂的泉水從石壁瀉下,成為瀑布,注入投龍潭,格外壯觀。此外還有南嶽大廟、磨鏡台等許多古建築和曆史文物。

南嶽滿山蒼翠,互相映襯,古人說:“行盡千山與萬山,衡山更在碧雲間。”點出了衡山之秀麗在於“翠”。

4.險甲天下——西嶽華山

華山,亦稱太華山,位於陝西省華縣南。華山在五嶽之中以雄險著稱,一向有“華山天下雄”的說法。華山有五峰:東有朝陽峰,西有蓮花峰,南有落雁峰。三峰高聳入雲,緊緊環抱中峰玉女峰。北峰獨立於三峰之外,中間有若斷若續的山嶺相連。遠遠望去,周圍諸山像蓮瓣,中間三峰似蓮蕊,整個華山宛如一朵青色蓮花,淩空怒放。古代“華”與“花”同,故得名“華山”。

華山的形成

華山能夠成為險峻的名山,與它的地質構造和岩性有密切關係。華山是秦嶺的一個小支脈。大約在距今1.4億年前後,秦嶺一帶地殼發生了強烈變化,許多地方有花崗岩侵入,華山岩體就是這次侵入的一個巨大“岩株”。岩體上覆蓋的古老地層經長期侵蝕破壞,使岩體露出地麵。在以後的7000萬年前後,華山北麓發生下陷,形成渭河盆地,以後又不斷陷落,而秦嶺斷塊幾經上升,加之東西兩側河流下切和南北兩個斷層錯動,就使“太華之山,削成四方”。成為一座巨大柱狀峰,並且雕琢出許多陡峭、險峻、雄奇的花崗岩地形來。

華山東西兩側穀底至峰頂高達千米左右,穀坡峻峭,上部山坡成為高大懸崖。其南側為斷層所割,有深達500米左右的深溝與南麵的山嶺相隔,於是華山東、西、南三麵均為懸崖峭壁,無法修路。隻有峰頂麵向北傾斜,才打開了登華山峰頂的道路。因此,便有“自古華山一條路”的說法。沿此路登華山,沿途處處險峻,令人驚心動魄。

華山的名勝古跡也很多。廟宇道觀、亭台樓閣、雕像石刻隨處可見,華山上比較著名的古跡有玉泉院、真武宮、金天宮(白帝祠)等景點。華山以北7千米處的西嶽廟是古時祭祀西嶽華山神的廟宇。

5.古文化聖地——中嶽嵩山

在遼闊的中州大地上,有一座氣勢磅礴的大山,它就是“五嶽”之一的中嶽嵩山,古稱外方山。嵩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東南登封縣境內,山勢陡峭,風景俊美,是有名的古文化聖地。

嵩山屬伏牛山係,東西綿延60千米,東有太室山,西有少室山兩個高峰。古人以太室山為嵩山主山,由於太室山少有奇峰,東西起伏如眠龍之狀,故有“華山如立,嵩山如臥”之說。

嵩山曆史悠久,保存著許多名勝古跡。山上有古建築處,尤以少林寺、中嶽廟、嵩陽書院、北魏塔、觀星台最為著名。少林寺坐落在少室山北麓山坳中,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是佛教神宗的發源地。少林武術即源於此。中嶽廟是曆代封建統治者祭祀“山神”的地方,廟內有漢代太室闕、“翁仲”石人像、宋代鐵人、北魏古碑等文物,是“五嶽”中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群。嵩陽書院中保存有4000餘年的兩株周柏,即漢封“將軍”柏和大唐柏等古跡。

在嵩嶽寺內有北魏大塔,高40餘米,共15層,平麵呈等邊十二角形,這在我國各類古塔中,還是一個孤例。此塔建成至今已有400餘年,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觀星台是我國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建築之一,保存了我國古代圭表測影的實物。與嵩山的古文物和名勝古跡相關的,還有許多神話傳說,如大禹治水與軒轅關、啟母闕、雷轟大唐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