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四庫琳琅染血汙。文網密,珍本歎遺珠。
乾隆自詡編四庫乃“稽古右文”,乾隆愛好者便大讚其有功於文治,而文字獄之血,則全然淡化,消失在電視劇“吾皇萬歲”的山呼中。乾隆的惡辣,尤在其“寧寬勿縱”——仿佛寧“左”勿右——的總方針。“凡違皆改,無礙不易”,多少珍貴圖籍橫遭刪削毀棄的厄運。這是乾隆爺對中華民族犯下的一次文化罪,是三百年前一次大革文化命的浩劫。
書,聖歎別裁妙意出。六才子,身價要重估。
金聖歎,文思奇,見解奇,負性奇,遭際奇,明清之際奇人也。聖歎檢點萬卷中國書,抽出六部,曰《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西廂》,總名之曰《六才子書》,細加評點。評語一空依傍,自出機杼,錦心斷之,繡口出之,驚人之筆,識者歎服。常作翻案語,標新立異,重估價值。評秦始皇,謂“並燒聖經者,始皇之罪也;燒書,始皇之功也”。評《西廂記》,謂“四百餘載,推《西廂》為填詞第一者”。戲曲家李漁乃大才子,亦驚歎曰:“讀金聖歎所評《西廂》,能令千古才人心死”,可知聖歎文思乃才人中之才人。
書,廢讀十年蠢如豬。娼儒丐,老九淚巳枯。
浩劫十年,禁書十年。毛書之外,幾無書可讀。古人尚能“雪夜閉門讀禁書”,今人卻“雪夜閉門無書讀”。有指示曰:“書越讀越蠢”,實則,人不讀書,蠢於犬豕。蒙元有“一官二吏……八娼九儒十丐”之說,儒者列為老九。京劇有雲廣老九不能走。然“兩個估計”不去,老九眼淚流幹,又有何用。
老饕
知味趙君近庖廚,子才食單有續書。
一粥一飯一部史,誰言老饕不鴻儒。
孟子曰:“君子遠庖廚”,據說是不忍睹雞豕受宰之狀,然卻不礙簋滿尊盈,坦然食之,遂致世人有“虛偽”之譏。趙珩君乃唯物(食物)主義者,自號老饕,高張饕餮貪食之幟,寫成《老饕漫筆——近五十年飲饌摭憶》一書。是書頗存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之筆意,又具袁子才《隨園食單》之風致。《中庸》謂:“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蓋味中富涵文化因子也。趙君絕非純然食客,所談雖在飲饌,卻常涉世間風雲,風俗移易,此君實“食味”、“世味”雙味食客也。君之先祖為清季封疆大吏,書香家風綿延數代,趙君亦大有儒士風。筆下雖是杯盤碗碟,卻風雅撩人。竊常歎趙君乃中華古文化之遺少也。
今曰“筆部隊”
東鄰學痞著謬書,考據一如病犬出。
淺陋徒惹史林笑,墨痕難掩白骨哭。
行跡酷肖筆部隊,獸心不讓穀壽夫。欲問血證今何在,石頭城裏萬民呼。
東鄰日本,近年來,鬼蜮喧囂:政界人物頻頻拜鬼,右翼學人竟出謬書。其書名為考實,實則扯謊,稱“南京大虐殺(即南京大屠殺)為虛構”雲雲,妄圖抹去人類編年史中那奇慘至悲的六個星期。此所謂學人,實乃學痞、學匪,更實為今日之“筆部隊”。當年侵華日軍中,既有持槍禽獸直接殺人,亦有操筆禽獸輔助作戰,後者即為“筆部隊”。“筆部隊”由軍部和內閣情報部派遣,成員有作家、詩人、學者、記者、畫家、攝影家等,皆法西斯蒂文化人,誠中國古語所謂“衣冠禽獸”。著名者有火野華平、丹羽文雄、片岡鐵兵、中穀孝雄、尾崎士郎、林芙美子等。今日之右翼學者,正是昔日“筆部隊”之遺族。穀壽夫,南京大屠殺主犯,受審斃命於南京雨花台。右翼學者欲翻案,莫非穀壽夫亦當平反乎?今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中,猶存屠殺現場遺跡,白骨累累,觸手可及,人行其間,似聞受難同胞泣血哀音。
劉項
一
粗鄙無文楚霸王,輕將烈焰付阿房。劉邦縱有流氓氣,卻無焚書歪主張。
二
可憐竹帛屢遭焚,秦皇火種傳楚人。
雖雲莽漢厭詩書,且看亭長有文心。
文物圖籍,亡於粗鄙無文者之手,古來不勝記也。錢鍾書《談藝錄》所引朱排山詩雲:“詩書何苦遭焚劫,劉項都非識字人。”實道出無知者尤易毀滅文物之通例。項羽焚秦宮室,火三月不絕,多少文物圖籍化為寒灰,正所謂“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查太史公書,原來項氏少時“讀書不成”,乃一粗人莽漢也。史家郭沫若尋其縱火原因,歸為“讀書不成”,“故不知文物之可貴”,洵為中的之論。然泗水亭長劉邦,雖亦粗鄙無文,卻並無縱火惡行,故又不可一概而論。故此,朱氏詩“劉項都非識字人”一句,當改為“項羽本非識字人”,方為確當。另,文物圖籍又可亡於文人夫子之手,亦不可不知。秦始皇焚書,肇端於李斯之議,“破四舊”塗毒中華文明,乃江青、陳伯達所操控,皆為其著例。然李斯終究為一代改革家,江、陳則不過人類渣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