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 / 3)

飛去了。原來那是野鴨。隱隱有鳴聲傳來,帶著那細雨中天水之色的氣息。清清淡淡的,沁入人的心間來。下艇登上湖心的猴山,繞山而行,那邊山凹之處,一片淺灘地,是猴群經常出沒覓食的地方。心想著如何應付那些調皮的猴子,卻見著了一圍靜靜的山腳,兩隻白色的鳥扇動著長長的翅膀悠悠地飛起來,仿佛翅膀輕輕地扇動著風的聲息,迎著細雨斜插往天上去。原來那是白鷺。沿著鋪著的石板路向山上去,也許猴兒都在山洞裏避雨了,隻見路上幾處猴糞,山道彎彎,穿過鬆林,石板道上鋪滿鬆鬆軟軟如紅地毯般的鬆針,有時須撥開兩邊伸過的抖落著雨水的樹枝,山頭的小亭,依然有著新鮮的猴糞,仿佛猴兒在做著頑皮的藏躲的遊戲。雨一時停了停,放眼望去,山和水都洗得很翠了。

繞著天目湖往裏,進天目山,車停在了山裏的橫澗。車停處,便見村落後麵連綿的竹林,沿著往上的山坡走進竹林裏去,滿目都被竹葉染成了青色,一根根靠近來的竹子,便如畫著一般的直挺蒼翠。靜靜的一兩聲鳥叫,像是鳴在耳邊,又像是在那遠遠的山盡處。看著竹的形態,聽著竹的聲息,說著竹的故事,嫩竹青青,竹皮泛白,便到了有用之材的時候了。山深之處,傳來“殼殼”的伐竹聲,應著滿山的回聲。微風過處,遍林的竹葉,都在簌簌落地顫動,仿佛要抖落下青翠之色來。從竹林再下坡來,幾幢農家樓掩映在竹林中,門前一麵場;坐場上,密密的竹山便倚在了身邊,場邊流動著淺淺的清亮的山溪水,都染著了那山色的青翠。

朋友介紹說,天目湖邊翻過一個山頭,有一依山傍水處,搭著幾間茅舍,裏麵可以住客,還配著液化氣灶,可以自己揀野味開夥。時間太緊,也就沒去,給我的心裏留下一點遺憾,也留著了一點向往。久居大城市,我實在想能結廬山水,讓自己的心鬆鬆快‘決地感受那一片自然的秀色。

(儲福金:著名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範天水色  到常州就打聽往天目湖多少路。都說不遠,結果卻走了兩個半小時,開始尚不知天目湖怎麼回事,也不知到了天目湖住哪兒,路上聽說了,住水悅山莊,突然地就想起這麼四個字,天水一色。

天目湖,水悅樓,天水一色,想象那渾然自成的天趣,想象那天水融一的親情,天目湖水悅筆會還沒有開始就已經成功了似的,多好。

一路風塵到天目湖已是下晚,急著往餐廳去,並不想那水是多麼的美妙,也不想那天是多麼的偉大,留待明天吧,今天先得打發肚子,若有砂鍋魚頭當是更妙,一看,果然有,便來不及再說什麼天水或者水天了。

天目湖的日子是從第二天開始的,可以這樣說吧,我們坐船遊湖,並且散了散步,也坐下來座談文學以及文學之外的話,有情有調,挺滋潤,日子就很快過去,便到了離別的時間,回頭一想,天水一色呢?

我在天目湖並沒有看到天水一色的景象。

是因為山,天目湖群山環抱,山雖不高,卻也連綿不斷,像是天和水孕育為山,然後山隔開了天與水。或者,因為水,天目湖的水算不上遼闊,也不蒼茫,像是水夠不著天,又像是天不能附著水。也或者,並沒有別的什麼原因,不因為山,也不因為水,根本就沒有去看,沒有去看那樣的景象,天水一色的景象是有的,隻是我沒有去看。所以我不知道在天目湖究竟有沒有天水一色的景象。

坐船遊湖,我在做什麼呢,大概在感受太陽的熱烈吧,雨中遠眺,我看到了什麼呢,也許看到一片朦朧,山也是朦朧,水也是朦朧,天也是朦朧,或者是糊塗。   就這麼稀裏糊塗走過了人生經曆中天目湖水悅筆會的這一段。

人總是在將要失去或者已經失去以後才知道珍貴,人總是在渾渾墨中走過一天又一天,然後回頭說,我怎麼就這麼過來了呢,我還什麼也沒做呢。

其實,這時候,你已經做了許多許多。不信麼。

一如我現在回頭看天目湖的水悅筆會,似是有許多失落的,也似有許多遺憾,但更多的卻是收獲。我想,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在自己的心裏,永遠地留下了一幅天水一色的景象,它不屬於大海,不屬於藍天,也不屬於別的任何地方,它隻是天目湖的特有的景象。

有沒有都一樣,看不看也一樣,去不去天目湖也許就不一樣。

(範小青:著名女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湖名天目,名美而內含詩韻。天目稱湖,號雅而外溢辭風。兩座水庫,合成一湖碧水。一湖碧水,分若兩顆明珠。遠而望之,形若地之雙眼。近而觀之,狀似天之兩目。瑩瑩之珠,鑲於南山之麓。晶晶之目,嵌於溧南之疇。淼淼煙波,浩蕩於蘇皖交界之處。決泱綠水,洶湧於吳楚接壤之途。遊人望而神往兮,食客臨而止步。

湖水澈兮,上映九天。湖波澄兮,下碧五湖。湖境幽兮,幽而如畫。湖景雅兮,雅而如圖。南湧竹海,鬆鼠枝頭蕩漾。北泛鬆濤,金猴長臂弄舟。東聳太公山,薑尚伏簍垂釣。西懸狀元閣,魁星千載名留。湖裏山間,清泉石上噴湧。龍興島中,泉水溪下奔流。野渡舟前,船憑魚嬉蝦戲。繡球島端,茶溢紫砂懸壺。猴島曲徑,猿啼鹿鳴高繞。龜島幽欄,鳥唱蟬吟低回。湖若碧玉盤,島如珍珠串。竹若玉屏風,桂似金雕欄。青山疊嶂兮,環湖而抱。綠水纏綿兮,繞山而流。水繞青山兮,山增嫵媚。山抱綠水兮,水添溫柔。山水依偈兮,若言若語。雲霧纏綿兮,欲去欲留。去若長卷漫展,留如畫卷輕收。雨落而雲暗天低,霖降而氤起氳生。雨若珠簾,掛於水天之間。霖如絲帳,罩於湖山之上。濛濛之島,若簾中少女。忽輕撩麵紗,忽虛掩芳容。溟溟之湖,若帳下佳麗。忽微睜睡眼,忽暗凝雙眉。雨霽而霧起,霖移而雲生。霧起而如煙升騰,雲生而如氣四溢。倏忽天地歸一,瞬間六合無際。茫茫然,波停流止。渾渾然,水潛湖匿。上不見登山之索,下不見捕魚之船。前不見曙猿之館,後不見群賢之堂。霧去而天朗氣清,雲離而山清水綠。鷹翔於藍天碧宇,魚躍於紫湖翠溪。流雲追逐於波影,沙鷗嬉戲於魚群。湖光幽雅而如畫,山色嫵媚而如詩。虛實幻化之際,若人間之仙境。動靜交替之時,似世外之桃源。蕩舟其上兮,若回返遠古。漫步其間兮,似回歸自然。聆天地之對話,解山川之密語。聽蟲魚之歌唱,聞草木之呼吸。觀冬夏之更替,賞春秋之代序。看雲卷與雲舒,望風來與風去。無都市之喧囂,無塵俗之躁吠。無商場之紛爭,無宦海之博弈。無精神之煩惱,無身心之疲憊。欣欣然兮,心有采菊之樂。悠悠然兮,神有渭水之閑。不是呂望兮,勝似呂望。不是陶潛兮,優於陶潛。勝在渴有蘇茶可飲兮,優在饑有魚頭可餐。魚頭肥兮,肥而不膩。

綠盤盎然魚湯鮮兮,鮮而不腥。色白若乳兮,味香如漿。餘香三載兮,名揚四方。宴間鼇頭獨占兮,席上南麵稱王。中南海裏宴客兮,釣魚台中候賓。蘇茶兩種兮,一白一綠。白茶淡兮,淡而爽口。綠茶濃兮,濃而提神。魚湯一碗兮,優於玉釀。

蘇茶一壺兮,勝過杜康。食而心清氣爽兮,飲而魂泰神康!

(袁瑞良:原任南通市副市長,現任南通市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著有《南通遊記》、《閱江樓賦》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