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先生傳》是怎樣寫成的呢?
據《晉書·阮籍傳》和《晉書·孫登傳》記載,阮籍、孫登都是魏晉之交的人。孫登因為司馬氏的殘酷殺戮,為了保全性命,他遁人山林,住土窟,穿編草,披一頭長發,無喜無怒,整天撫一把弦琴,任何人同他說話,他都一言不發。有一次,阮籍遊蘇門山,在山路上偶然遇到孫登,向他學習“棲神導氣之術”。阮籍本是一個任性不羈、傲視一切的人,但此時在孫登麵前,為了討教,也不得不禮恭氣卑。可是孫登還是閉目不睬,總不應聲。阮籍大失所望,因而長嘯一聲,退身離去。阮籍走到半山嶺上,忽然聽到不遠處傳來一種似樂似歌的聲音,好像是鶯鳳在鳴叫。這聲音越傳越大,響徹岩穀。阮籍仔細聽著,突然一悟,知道是孫登傳來的嘯聲。阮籍想到,這孫登雖是一個隱士,但也是一個濟世之才,他平時見人不哼一聲,此刻卻又突發長嘯。這一長嘯,傳出他保持節操的心聲,也表示出他對社會不平的抗爭。這樣的人,正是阮籍所推祟的人物,也正是他作為理想的化身。阮籍情緒激昂振奮,於是就寫了這篇《大人先生傳》。
《大人先生傳》是取材於對孫登加以神化的虛幻內容,阮籍寫作的目的,就是借此來抒寫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當時司馬氏統治嚴酷,其禮法製度又掩蓋著一層厚厚的人倫、名位的外衣,所以當時許多被統治者認定的“君子”,其虛偽和遷腐又多不為世人所認識。《大人先生傳》就通過孫登神化了的虛幻外形,對當時的黑暗政治和虛偽禮法無情諷刺;對那些守禮求榮的“君子”,揭露其原形,又加以尖刻地嘲弄。《大人先生傳》的寫作用意就在於此。
《大人先生傳》用賦體寫成,並動用長篇大論的對話來表達其思想內容,篇中始終貫穿著憤世嫉俗的剛烈氣勢,這確實反映了阮籍反抗司馬氏暴政和虛偽禮法的戰鬥激情。
《三都賦》洛陽紙貴
左思約25一散305太山東淄他出身寒微。晉武帝時,因其妹左粟以才名被選人宮,全家才遷居京師格陽。他詩以《詠史》八首為其代表作,其賦《三都賦》曾名動一時。
左思寫《三都賦》,深受班固專門寫京都的賦體的影響。班固的《兩都賦》寫宮苑,也寫都城建置;張衡繼之作《西京賦》、《東京賦》、《南都賦》,這些賦大體與班固的賦相去不遠。左思在他們的影響下,也繼作《蜀都賦》、《吳都賦》、《魏都賦》,這三賦總括了中原、東南、西南三大地區的曆史事跡地理位置、物產文化、風土習俗等等,等於一部縮寫的地方誌。關於《三都賦》的寫作,流傳著不少有趣的故事和傳說。
相傳,左思為了寫《三都賦》,在舉家遷到洛陽後,就積極準備材料。寫《蜀都賦》時,他訪問過熟悉蜀地人文景觀的張載.他又“思摹”張衡的《二京賦》(《西京賦》、《東京賦》),“其山川城邑則稽之地圖,其鳥獸草木則驗之方誌”。為了寫好《三都賦》,他在家裏的居室、廳堂處處都放著紙筆,每有佳句,即時即地記錄下來。經過辛勤地思考和積累,共費十年功夫,最後完成了《三都賦》的寫作。
左思正在寫賦時,陸機初到洛陽。此人十分自負和傲慢,所以聽說左思要作《三都賦》,就寫信給他的弟弟陸雲,說:“這裏有一個書呆子,要寫《三都賦》,如果他寫出來,我們就拿來蓋酒罐子。”誰知左思寫出來後,陸機看了,完全改變自己對左思的蔑視態度。
左思的《三都賦》寫好後,洛陽豪富之家爭相傳抄。由於抄的人多了,所以造成“洛陽紙貴”的情狀。
《三都賦》影響越來越大,引起了許多名家的關注。當日子就有張載為《魏都賦》作注,劉邊替《蜀都賦》、《吳都賦》作注。名氣極大的文人顯宦衛灌又作補注,名人皇甫謐還替《三都賦》作序。《三都賦》資料豐富,內容翔實,語言華美而又精煉,所以比司馬相如和揚雄的賦更為出色。
《搜神記》寫作緣起
幹寶,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縣)人,生卒年不詳。幹寶從小勤於讀書,博覽經史,性好陰陽術數,很有才氣,曾被召為著作郎。東晉元帝時為史官,著《晉紀》,“其書簡略,直而能婉”,人稱他為良史。特別是他寫了一部《搜神記》,雖然是寫神鬼靈異,但又近於實錄,所以當時就有人說他有如春秋晉國的史官董狐。
《搜神記》可說是六朝誌怪小說的代表作。這部小說集除寫神抵、靈異、人物變化外,還說到神仙五行和佛道。說起這部小說的寫作,還有一個似謬非謬似真非真的故事。
據《晉書·幹寶傳》:幹寶的父親先有一個十分寵愛的侍脾,幹寶的母親卻很妒恨她。後來幹寶的父親去世了,他的母親為了報複,強行把這個侍蟀推下墓坑,要她活活殉葬。父親死時,幹寶兄弟兩人年紀還小,對於家中侍脾殉葬一事也不過問。十年之後,母親也死了。幹寶兄弟這時已長大成人,他們遵照母親的遺囑,讓母親和父親合葬在一起。出葬那天,他們將父親的墳墓挖開,突然發現十年前為父親殉葬的那個埠女還伏在父親的棺材上,而且看上去麵目如生,所穿的衣服也還像在生時穿的一模一樣。走近一摸,那嬸女的身體還是暖暖的,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兄弟二人用車子把這蟀女載回家來,灌以開水,經過一天的時間,那嬸女像睡覺一樣醒過來了。問她墓中的情況,她說他們的父親始終像生前一樣地待她,甚至吃飯、睡覺都在一起。她很感激他們的父親,在墓中服侍他,安慰他。於是,幹寶兄弟就把她留在家中,吃穿做事如十年前一樣。從此以後,家中凡遇到凶吉之事.那蟀女都事先知道,如實告訴他們兄弟,最後都一一應驗。幹寶兄弟也很親近那蟀女,為她選了一個滿意的婆家讓她出嫁。那蟀女還生了一個孩子,一切與殉葬之前毫無異樣.從此以後,幹寶感其鬼神靈性,認為神道之說並無虛假。過了不久,幹寶的哥也病死了,死後數日未及出葬。他又發現哥的身體還是溫熱的,後來突然之間,哥哥又醒了過來。問他死後的情況,哥哥說天地之間有鬼有神,人死了如遇到鬼神,可以清醒複生。這死,其實就像做夢一樣,不自知死,因而死後又可複生。
幹寶想到蟀女殉葬十年而還生,哥哥病死如做夢,他深感生死同一,陽間陰間並無差異。從此,他更堅信鬼神的存在,堅信鬼神也有靈性。他決心搜集古今神抵靈異、人物變化的奇聞異事,“考先誌於載籍,搜遺逸於當時”,“及其著述,亦足以明神道之不誣”。他大量采集,最後編成《搜神記》一書。
《搜神記》寫成以後,幹寶首先拿給垂相劉淡看。劉淡本是一個“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的人,他看了十分高興,覺得《搜神記》雖然寫的是鬼神怪異之事,但能通過作者之筆,反映了社會上許多真實的事情,做到了“書法不隱”,有如古之良史,所以他說:“卿可謂鬼之董狐。”事實也是如此。這部誌怪小說中雖有不少宗教迷信故事,但其中最精彩部分是一些優秀的民間傳說。這些民間傳說帶有一層神異色彩,有不平常的、不現實的情節,然而它們卻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的某些重要的方麵,諸如人民的反抗鬥爭、追求理想、熱愛勞動、忠於愛情等等,揭露了許多不公平、不合理的社會現象。書中的傳說和故事,記敘淳樸,文章精簡,篇幅短小,但情節卻曲折有致,引人人勝。許多鮮明的形象,雖然是虛構的,可是寫得真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語有神助”
謝靈運(385-433年)是東晉著名的山水詩人。由於他喜歡遊覽山水,觀察自然景物細致認真,再加上有高深的藝術修養,所以他的山水詩的確寫出了山水中存在的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