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幽默訓練(1 / 3)

有人說過,幽默感是判斷一個偉大民族智慧和氣質的尺度。

幽默是話語,具有愉悅、美感,批評教育和諷刺的作用。列寧曾說:“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口才的培養,不僅僅在於口齒伶俐,以幽默的談吐來增強交際的生動性和親切感,已被看成是一個人的優點。國外把是否“有幽默感”作為評價大學教學好壞的標準之一。可見,語言具有幽默感是何等的重要。

有的人說,幽默的確重要,但我天生嘴笨,不可能有風趣幽默的談吐。幽默真是天生的嗎?事實並非這樣。幽默是可以訓練的。

良好的文化素養和表達能力

一個人的幽默談吐,是同他的聰明才智緊密相連的。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有良好的文化素養,豐富的文化知識。如果一個人對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的曆史典故、風土人情等等各種事情都有所了解和掌握,再加上較強的駕馭語言能力,說話就容易生動、活潑和諧趣。古今中外著名的幽默大師往往都是語言大師。幽默並不是矯揉造作,而是自然地流露。有人非常有見地、且深有感觸地說:“我本無心講笑話,笑話自然從口出。”其中的道理正說明了這一點。

在古今中外浩瀚如海的書籍中,特別是在諷刺小說、喜劇劇本、笑話集和寓言等作品中,關於幽默語言的記述甚多,多多閱讀這些作品,我們可以從中受到啟發。此外,還可以多欣賞些滑稽劇、相聲等文藝節目,從而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因為,幽默是在廣聞博見的基礎上產生奇妙聯想而湧現出的語言,有時隻需幾句話就能說明許多問題。對實際事物,對曆史知識所知甚少的人,一個孤陋寡聞、離群索居的人,是很難把話說幽默的,當然就談不上有幽默感了。

我國有源遠的幽默曆史傳統。如我國四大古典長篇小說《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或全篇富於幽默諧趣的基調,或其中不少人物形象生動,情節幽默風趣。多讀一些中外名著對提高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增強一個人的表達能力大有好處,從而能逐步地培養自己的幽默感。

另外,多讀些短小的幽默作品也讓人受益匪淺。三國時魏人邯鄲淳所撰《笑林》三卷,為我國最古笑話專集,讀來令人捧腹,如其中一則:

魯國有個人拿著長竹竿進城門,起初他豎著拿,不能進入;後橫著拿,也不能進入,怎麼也想不出計謀。過了一會兒,有一位老人來,說:“我不是聖賢,但是見過的事很多了啊。為什麼不用鋸當中截斷,進入城門?”於是那個人就按照老人講的截斷了竹竿。

故事諷刺了那些愚蠢而又自作聰明的人,幽默風趣包含其中,多讀類似作品定有好處。

除要有豐富的知識、良好的文化素養外,還必須有較好的口才,才能使言談富於幽默感。

著名醫生周禮榮在一次講演中,談到訪問非洲的經曆時說:“非洲朋友對我們自力更生製造出的高質量的顯微鏡感到驚奇。”接著他話鋒一轉,向大家介紹這種顯微鏡的性能,這時,他突然風趣地用起了電視廣告語言:“上海光學儀器廠出品的顯微鏡,可以和德國的顯微鏡相媲美,質量可靠,物美價廉,代辦托運,實行三包。”一時間,笑語滿堂,氣氛活潑輕鬆。沒有知識,沒有生活,沒有口才,是絕不可能說得如此活靈活現、繪聲繪色的。

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

反應迅速是幽默談吐的特點之一,這就要求說話者思維敏捷,能言善辯。然而,這些又是對生活的深刻體驗和對事物的認真觀察的結果。敏銳的觀察力不僅是科學研究中必備的條件,也是產生幽默談吐的重要因素。

以語言犀利、鋒芒畢露見長的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在一次講演中勇敢抨擊了當時的社會對科學極不公正的態度,他說:“科學這位‘灰姑娘’天天生起火來,打掃房間,準備餐食;而到頭來,人們給她的報酬,則是把她叫做賤貨,說她隻配關心低級的物資的利益。”六十歲那年,他懷著既沉重又難舍的心情辭去了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的職務。他在一次講話中說:“我的理智和良心已經向我指出,我已經無法完成這個會長職位的各項重大任務,所以我一分鍾也不能幹下去了。”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痛心地講完上述話語後,又不無諧趣地對朋友們說:“我剛剛宣讀完了我去世的官方訃告。”

赫胥黎以擬人化的比喻,將教會和習慣勢力摧殘扼殺科學的猙獰麵目揭示得淋漓盡致,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他又風趣幽默地將辭職演說喻作“官方訃告”,這正是他自己複雜、痛苦的內心的寫照。科學家如果沒有對事物入木三分的觀察力,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如此傳神的話語。

要把話說得幽默,要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沒有豐富的想象力是難以奏效的。必須能夠把一件平凡的事物由裏往外、由外往裏看個透,一兩句話就能把那諱莫如深的東西端出來,憑借豐富的想象力來創造幽默,從人們熟視無睹的現象中創造出別人所不曾問津的東西。每個人都具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切莫自己束縛自己。

具有想象力的幽默例子是很多的,現舉一例:

主人請客人在家裏吃飯。客人酒醉飯飽仍不想告辭。主人終於忍不住了,指著窗外樹上的一隻鳥對客人說:“最後一道菜這樣安排:砍倒這棵樹,抓住這隻鳥,再添點酒,現燒現吃,你看怎樣?”

客人答道:“隻恐怕沒砍倒這棵樹,鳥早就飛了。”

“不,不!”主人說,“那是隻笨鳥,不知道什麼時候該離開。”

從上例可以看到,這位主人的確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因此,幽默的語言才能脫口而出。

另外,一個人的幽默感同他的社會活動緊密相連。要使自己的語言幽默,最好的辦法是向生活學習,向社會學習。中外無數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文豪都是極富幽默感的人,我們的周圍也不乏頗富幽默感的人。跟各行各業的人聊天,你會經常意外地發現他們運用語言之妙,表達之風趣,足以令人傾倒。在與各種各樣的人接觸的過程中,你會增強自己語言的庫存和會話的才能。幽默,也是一種酵母,跟幽默的人在一起待長了,自己就會受到“傳染”。我們要有意識地多接近幽默感強的人。通過接觸與交談,增強幽默感。

注意言語的健康和新穎

說話幽默風趣,切忌出怪相、油腔滑調或低級趣味。

雖然我們不能苛刻地要求幽默的語言都要有深刻的思想意義,因為它是一種詼諧風趣的語言,但一定要健康,切莫庸俗、輕浮,也不能混同無聊的調笑。

例如,有的人嘲笑人家的生理缺陷,如口吃,跛腳等等,這是很不道德的。又如,有的人對男女之間的話題津津樂道,繪聲繪色,以此嘩眾取寵,博得哈哈一笑。這樣非但不能表現你的幽默,反而隻能顯露你自己的庸俗和淺薄。幽默的出發點應當是善意的,有利於團結和身心健康的。

說話人含而不露的神情會增加幽默的效果,因此,談吐宜含不宜露,宜淡不宜濃。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個人在說笑話之前,如果自己已經笑得前仰後合,笑得透不過氣來,就很難讓別人產生幽默之感。

另外,幽默也不能過於深奧,應通俗易懂,否則像猜謎一樣,百思不得其解,也達不到讓人發笑的效果。

最後,再提一下,人們對新鮮東西最感興趣。因此,即使是很幽默的話,講了多遍也會使人厭煩。因此話應力求新穎,言人未言,發人之未發。

必備的素質

挪威探險家托爾·海雅達爾在同幾位同伴孤筏重洋後,感觸至深地寫道:在冒險航行的惡劣條件下,開開玩笑,說說笑話,對一個探險集體來說,其重要性絕不亞於救生圈。

海雅達爾對幽默的重要性作了極富幽默感的描述。是的,無論是身負重任的領導者,或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幽默感都是一項必備的素質。

古今中外,借幽默的力量“反敗為勝”的例子層出不窮。

羅納德·裏根是美國曆史上年齡最大的總統,這在崇尚年富力強的美國,不消說是一個令其頭疼的問題,難怪他的對手蒙代爾總想抓住他的年齡做文章。1984年10月24日晚上,裏根為了連任總統,與蒙代爾進行了一場至關重要的公開辯論。法新社記者在當天的電訊中是這樣描述的:“他在回答他是否認為自己擔任總統年齡太大的問題時,把在市政禮堂裏的觀眾都逗笑了,並得到了好評。裏根說:‘我將不把年齡作為一個競選問題。我將不利用我的對手年幼無知這一點以占盡便宜。’”

幽默使裏根“反敗為勝”,度過了不好下台的難堪局麵。當然,幽默並非是現代社會少數大人物的專用武器。《南亭筆記》中有這樣一則幽默故事:

彭玉麟有一次路過一條偏僻小巷。一個女子用竹竿曬衣服,一失手竹竿墜落下來,正好擊中彭的頭部。彭大怒,厲聲斥罵。那女子一看原來是彭玉麟,內心十分害怕。但她在慌亂中急中生智,連忙說:“你這副腔調像是行伍裏的人,所以這樣蠻橫無理。你可知道彭宮保就在這裏!他清廉正直,假如我去告訴他老人家,怕要砍了你的腦袋呢!”彭玉麟聽了,馬上轉怒為喜,心平氣和地走了。

身份低下的女子失手傷了權重勢盛的彭宮保老爺,即使她反複道歉、請罪,也難解尷尬,難脫困境。這位聰明絕頂的女子,采用幽默的語言,運用間接讚美的方法,麵對彭玉麟卻假裝不知,以“清廉正直的彭宮保”來對付這個“行伍裏的人”,這種迂回讚美比直言讚美既多了幽默的色彩,又讓彭玉麟覺得是“真心”的讚美,並非“恭維”,於是息怒而去。

不少企業、公司、學校將有幽默感列為選擇工作人員的必備條件之一,因為,具有幽默感的口才是衡量一個人社交能力的重要標誌。作為社會代表的領導者,當然更應具備幽默這種必備的素質。一個談吐風趣、具有幽默口才的人,易於博得廣大群眾的好感;也往往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能婉言地道出難以啟齒的問題,能使自己所領導的集體變得友好與和睦,並成為眾望所歸的領導者。

培養自己的幽默才能,一定要在一開始就很注意把握分寸。特別是擔任一定職位的領導人,句句言談非同小可,如果不慎過了頭,非但不起作用,反而可能會適得其反,甚至造成嚴重的後果。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知道了幽默是什麼,怎樣才能幽默,明白幽默的種種技巧是必要的,但具備幽默的才能才是我們的目的。正如毛主席所說“學習的目的全在於應用”。

不少人說“知易作難”,那我們不知從哪裏下手,從何做起,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古人雲“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從現在做起,在自己實際的工作、生活中學起。

習是創造的前提,有人說得好:“在生活中,留心處處皆幽默。”因此,我們要豎起耳朵,聽別人講趣事,聽同事幽默地談工作,也聽家人的歡聲笑語。

有一個人自稱很會下棋。有一天,他和別人下棋,接連輸了三盤。

有人問他:“今天你和人家下棋,一連下了幾盤?”

他回答:“三盤。”

又問他:“幾勝幾負?”

他說:“第一盤我不曾贏,第二盤他不曾輸,第三盤我要和,他不肯。”

別人說:“那你不是都輸了嗎?”

他不服氣地說:“我哪兒能輸給他,不過是讓他幾盤罷了。”

留心聽別人的交談,就會發現許多妙語和幽默故事,讓自己受用不盡,並帶來莫大的益處。像這則故事中這位輸了不認輸的人,在生活中是常見的。

某醫院有個醫術很差的年輕大夫。一天,一位病人求他治病。病人講了病情之後,年輕的大夫就對病人進行了檢查。可是,查來查去,卻說不出病人患的是啥病。他思索了一會兒,突然嚴肅地問病人:“請問先生,你以前得過病嗎?”

“得過,大夫。”

“嗯,對了!你現在是舊病複發。”

再看一則“不要忘記鄙人”的幽默:

求職者:“申請開店營業,請辦理手續。”

辦事員:“大家有數,今後店裏有了便宜貨,可不要忘記鄙人。”

求職者:“……”

辦事員:“經營何種業務?”

求職者:“精製各種花圈和骨灰盒子。”

在這兩則幽默故事中,這位醫生是庸醫,而辦事員則是條蛀蟲。人們往往對後一類故事更歡迎,因為人們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深惡痛絕,以幽默進行諷刺,令人們感到痛快。又如:

爸爸:四同三誰大?

孩子:當然四比三大。

孩子:為什三元比四角大?

爸爸:這是單位不同。

孩了:為什麼三個蘋果比四個核桃大?

爸爸:這是概念不同。

孩子:那為什麼三姨媽比四姨媽大?

爸爸:……

孩子是很天真的,童言多雅趣,小孩往往能給我們很多的幽默啟發。隻要我們細心觀察,身邊的人常有許多有趣的言語、行為值得我們模仿和學習。必須注意的是,不要去揭人家隱私,談話間寧可讚揚別人抑自己,也千萬不可以損人達到使人發笑的目的,這是不道德的行為。

在大千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幽默。發掘自己的故事,是你幽默製勝的一條捷徑。台灣作家三毛的幽默,如同快樂,隨手可得,現摘錄幾段。

清晨起來,喝冷茶一杯,慢打太極拳數分鍾,打到一半,忘記如何打下去,從頭再打,依然打不下去,幹脆停止,深呼吸數十下,然後對自己說:“打好了!”再喝茶一杯,晨課結束,不亦樂乎!

靜室寫毛筆字,磨墨太專心,墨成一缸,而字未寫一個,已腰酸背痛。凝視字帖十分鍾,對自己說:“已經寫過了!”繞室散步數圈,擦筆收紙,不亦樂乎!

……

逛街一整日,購衣不到半件,空手而回,回家看見舊衣,倍覺件件得來不易,而小偷竟連一件也未偷去,心中歡喜,不亦樂乎!

匆忙出門,用力綁鞋帶,鞋帶斷了,丟在牆角。回家來,發覺鞋帶可以係辮子,於是再將另一隻拉斷,得新頭繩一副,不亦樂乎!

……

上課兩小時,學生不提問題,一請二請三請,滿室肅然。偷看腕表,隻一分鍾將下課,於是笑對學生說:“在大學裏,學生對於枯燥的課,常常會逃。現在反過來了,老師對於不發問的學生,也想逃逃課,現在老師逃了,再見。”收拾書籍,大步邁出教室,正好下課鈴響,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