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枝秀老師好像還想說什麼,音樂老師張建華背著手風琴和其他老師說這話進來了,陶老師欲言又止。我說了一聲再見退出辦公室。
開學後幾天就是9月10號,是我國第一個教師節,陶老師送了我一套《教師文庫》,在扉頁上題寫了一句話:“曹莊之一奇,不知誰造就了你!”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最大的讚美,我不好意思接受,連說過獎了!
我教過的低中年級小學生,如今當我的老師、班主任,讓我有些恍惚,好像做夢一般。沒有辦法,這就是中國特色。也算雲開日出,政府出台好政策,我們這些民辦教師回爐再造,讓我們返青新芽再冒。我已經告知我的親人,是一生難遇的好事。
秘密在心也是甜蜜在心,每天正常上課。麵對朝氣蓬勃的陶枝秀,是麵對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的絕版好事。挨過冰凍的人,最喜愛三月的陽春。我喜歡看陶老師走動時垂掛下來的一把揪一甩一甩的烏黑的頭發,但我還是不敢直看她的眼睛,更不好意思看她那太顯青春的隨著身體律動起伏抖動的胸部,無意中看到覺得自己可恥。這使我勾起“喂奶”回憶,有鑽地縫的感覺。我暗暗下決心,千萬不能動心,千萬不能有非分之想!
陶老師比我大方,語文課上得神采飛揚,同學們都喜歡聽她講課。我當然格外喜歡,她講屈原的《九歌》,我深深地共鳴,“餘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而崔嵬……”我背得行雲流水。她講蘇軾的《前赤壁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碧野的《天山景物記》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講魏巍的《我的老師》就像針對我講的……我不得不佩服,我和她水平不能相比,想起來很慚愧,盡管她曾是我的學生。不過我很高興,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作為語文課代表,我和她接觸的機會比較多。
“我記得哥哥喜歡詩歌,現在還寫不寫?”
“偶爾寫的玩玩。”
“什麼時候我拜讀拜讀?”
“請你指導。”
我是實事求是的話,我以前是她的老師,現在她是我的老師,人家是正兒八經的中文係大學畢業生,不服不行。我送上一首以前寫的小詩《課堂小曲》:
起立
滿目棟梁之材
坐下
微笑把幼苗扶栽
舉手
小樹枝葉茁壯 春風剪裁
讀書
林中百鳥群歌
交響真和愛
動筆
麵向沃土
耕耘未來
陶枝秀低頭看我的拙詩,頭發披掛下來,千絲萬縷的嬌媚,我越發堅定自己,不能有一絲動搖,我不能擁有這麼美麗的風景,我們隻限於師生和患難的兄妹。
“哥哥,作為一個小學教師寫到這個程度很不錯了!再浪漫些還會更好。可以讀讀詩刊上的詩。”
“假如我繼續寫詩,我首先要注意什麼?”
“與兩個字不能有瓜葛——‘正’‘政’……”她簡明扼要地說。
我點點頭,理解為批評我的詩還不像詩,暗示我寫詩不要太“正”,不要與政治掛鉤。在她麵前,我是真正的小學生了,不好意思再繼續“不恥下問”了。但因為她,我格外喜歡上詩歌。我願意按照她的話去做,做她詩歌的應聲蟲,期望有所進步,生命有點詩意。
在送我生日禮物時,她在卡片上寫了一首小詩《太陽——寫給一奇哥哥》,她以對太陽的讚美,借景抒情,感謝我曾經給予的溫暖,暗示愛情的光亮。我承受不了這麼高的讚美。從小我就知道毛主席才是太陽,長大了知道尼采曾自比太陽,我豈敢呢?詩的內容我就不好意思呈現出來。
我回了一首《月光與大地》,草木借光輝,喻示月亮與大地的關係,兄妹情誼永恒。我的句子辭不達意,也不好意思拿出手。我不知道她如何解讀。但接到她寫給我的一首歌“世間不能沒有你”:
……
世間不能沒有你
為什麼總是楊柳岸曉風殘月
也許夢已尋找一千年
我的心躲在心裏流淚
不要讓我飛得很累
不要等到蠟炬成灰……
她的“感情用事”傷感和纏綿,我有些無所適從,但我喜歡這樣的唱和,見到詩詞就來勁,眼睛就放光,思維就奔逸起來,還有與她比試比試的欲望,也寫了四句準醉話:
長夜不能與你西窗共剪
讓過去成為過去
永遠成為永遠
借春花秋月把時間灌醉
但覺得太決絕,有些傷人,把寫好的紙球掉重寫了幾句,題目是“我會帶回一船陽光”:
我的心是漂泊的小船
一生注定逆流而上
如果有一天我的愛裏沒有炊煙
請不要眼淚汪汪
我正裁剪天涯的雨虹彩帶
歸來時 我會帶回一船陽光
……
我信誓旦旦說要把自己交給遠方,而我從未出過遠門,對更大的地方隻是模糊的想象。實骨上是一顆流浪的心,真要我出遠門暫時還有些困難。
這不,學校做出決定,要組織去蘇杭一帶旅遊。我們同學歡呼雀躍,然而我舍不得兩個錢,提出不打算去了的申請。
陶枝秀聽了有些意外,她沒有直說,到了班上,她和我們賞析柳永的《望海潮》:“東南形勝……”然後延伸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彌散地說了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傳說《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西湖水幹,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到斷橋,橋未斷,肝腸寸斷”;秋瑾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一路留下驚歎號!
人向高處走是一種境界,我被說動了心。我們這個級部所有同學和老師都去了,我被交代了任務——攝影師。一路沒有導遊,陶枝秀畢業於浙江大學,對杭州熟門熟路,作為總聯係人。又要照顧我們,又要和各個景點安排人聯係,還要符合帶隊的學校領導心意,這是對一個年輕教師的考驗和鍛煉。
車過長江我們就開始興奮,放聲朗誦:“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路看到山,就“山呼萬歲”,中途靠在山腳下休息,有幾個同學一溜煙地朝山頂上狂奔,我骨頭癢癢的,也有使不完的勁……
到了杭州西子湖畔,滿眼的“山外青山樓外樓”,我的相機哢嚓、哢嚓拍個不停:眼中的美景、同學的激動、人與大自然的友好……
高興過頭了,在杭州到要結束的那天,同學把我的包丟了,裏麵幾十卷拍過的膠卷全丟了,老師同學們的各種曆史性的歡樂定格、珍貴的一瞬鏡頭全給我玩光了,心中萬分後悔,腸子全悔青了:我的包不該給別人拿!這下全完了,美好的回憶和一路驚歎號全化著了省略號,滿眼風景全成了追憶。陶老師知道後“啊?”了一聲。
我覺得對不起老師,心裏氣得不行,糾結的不行,晚飯都不高興吃,一個人在西湖招待所外邊的樹下發呆,想自己的的心事。正在這時,聽到略有略無的哭聲隨風飄散,想探個究竟,黑暗中突然一個熟悉的身影從我眼前奔過去……我本能的反應:走過去的好像是陶枝秀。但為什麼呢?等我還過神來,那個身影已經不知去向,我沿著西湖邊拔腿就追,白天的看到的平湖秋月、三潭印月、雙峰插雲等等,晚上全是模糊憂鬱的,月牙冷冷地掛在天上,西湖的美景全沒了白天的神采,我大失所望地朝前跑著,一直追到斷橋,才追上,我上氣不接下氣,真是橋未斷,中間的氣差點斷……後來了解到是她和學校帶隊領導發生爭執,領導責怪她景點路線安排不合理,要求玩蘇州的時候改變路線,陶枝秀不答應,說在外不能隨便改變路線,出了問題誰也負不了責任。
其實領導故意刁難是另有原因的,這你應該知道的,陶枝秀哪裏肯答應,我當時是雲裏霧裏。西湖的風吹得人瑟瑟發抖,陶枝秀縮成一團蹲在斷橋上,我走上去抱住她,讓她在我的懷裏哭泣,就像小時候(我也是小時候)抱著哄她一樣。小時候聽她哭是揪心,現在聽她哭心裏有滴血的感覺。我沒有更多的安慰,也不能像哄寶寶一樣地關愛,我把襯衫外麵的馬夾脫下來穿在她身上,送她回宿舍。其實我也凍得抖抖的……
遊玩結束回到學校,陶老師要求大家寫一篇作文,學習《天山景物記》的寫法,一步一景,移步換景。我們有了親身體驗,覺得有東西寫,有說不完的激動和“美不勝收”景致。我的基調定在“人向高處走”,但心情似乎有些“水向低處流”。作文寫到“不慎將包遺失”,抒發我此行的遺憾與沮喪。我想陶枝秀看得出我的所指(學校早已不是一塊淨土了)。
陶枝秀借我一本《血字》的長篇小說,書中夾了她的心情,“盼望一場雪”:
春天
真希望下一場雪
小點也沒有關係
開著太陽下雪更好
就像遇到一趟鵝
完成一次白的對話
就把那厚厚的殼脫掉
……
冬天
需要一場雪
大一點沒有關係
一年的倦意和枯萎
全盤覆蓋
讓雪的厚度變成溫度
溫暖 童話裏的那個人
那顆心
我知道她的語義和心情,又想起那不相幹的“袞雪”,回了一首,“雪落”故意和她唱反調:
在夜裏
風走遠了之後
雪花自言自語著
來到幹冷的地方
就像我 今兒個
純潔的煩惱
堆得滿地的深冷
被一腳踩下去
發出骨肉分離的苦吟
多少腳踏
連接蒼涼的歌聲
……
我自己覺得詩意不濃,但陶枝秀誇獎說進步很大。我想,如果有點進步,也是她引導和激發的功勞。我有說不出的感激:詩性的智慧和美麗給我生命飽漿,讓我的靈魂飄香。
日子好過天天過,日子難過天天過。接下來的日子反正沒有斷過。老師還是教書育人,學員還是像饑餓的人撲在麵包上。又是一年春風暖,又是一年秋風涼,時間按部就班,學習之餘,我們唱著《我的中國心》《酒幹倘賣無》《風雨兼程》,唱著“阿門那前一棵葡萄樹呀,阿嫩阿嫩的剛發芽……蝸牛爬上來葡萄就成熟了。”一學年慢慢而又匆匆過去了,故事很多,這裏我隻能用我分行的句子“歲末聽雁”來表達:
大雁南飛
留下一聲聲 悲天憫人
忙碌的昨天一片片冷成暖色
西風擰緊發黃的時間
……
翻看苦笑的日子
到何處消化昨天
給明天下一碗陽春麵
學校將組織元旦晚會,我們班排演了一幕話劇《雷雨》,陶老師物色角色,周樸園、四風、繁漪等都有匹配的人選,魯大海這個粗人隻有我來救場了。排練很認真,而且是悄悄地進行,開始我們還有些不相信自己能演好:服裝道具很好辦,就是雷聲難辦。陶老師和我們講過蘇東坡的詞,說是豪放派的詞就像關東大漢站在海邊拿著大鐵錘擂著鋼板,轟隆隆巨響。她出了個主意,請我們班的高大威猛的牛大力,拿一塊薄的白鐵皮子猛地一抖,“轟隆隆隆——”果真雷聲滾滾……演出的時候,到了高潮部位,“天空中”傳來陣陣雷聲,把在場的聯歡的全校師生驚呆了,以為天又降暴雨了,他們都不知道內幕,哪裏真是“雷雨”,這是“人工降雨”。哈哈,我們勝利了。
6
一晃兩年,師範很快就要畢業了。心中總是七上八下的,我知道陶枝秀的心意。我的堅持,有很大成分是我自卑,覺得配不上她;但又自傲:小姑奶奶,是為你的幸福著想!
我想,不能曖昧猶豫不決,一定和她斬釘截鐵地把話說清楚,請陶枝秀在雪浪酒家吃了一頓晚飯。我們點了雪花啤酒,喝得不多,但酒不醉人人自醉,陶枝秀臉上已是兩朵桃花開。我們打開窗子說亮話。她毫不掩飾,聲音有些顫抖,說非我不嫁,跟我走,窮日子、苦日子都不怕!還搬出她媽媽的臨終遺言,要她工作之後一定要找到我。有生死相依之托……
“打住!”我掐斷她的急於傾訴。但我又覺得鬥大的饅頭無處下口。要我怎麼說?心中已經下著太陽雨:老天捉弄人也眷顧人,和她無巧不成書地以另一種師生相遇了。我說我現在見到她就像見到母親一樣——我的母親和她的母親。我認死理,我不能,不適合她,她這麼好的條件打燈籠難找,有無限的可能,有更幸福的路等著她走,隻要她幸福我就高興了,千千萬萬不能跟我走!
我可能傷了她的心,陶枝秀已經淚流滿麵……當晚情感凍結,心聲擱淺。
我收到她的一封信——是一首詩“月光的等待”:
月光和我站在一起
等你
月光說不累
我也不累
我看著月光
想你
月圓人間的夢
我圓誰的夢
我悄悄的告訴月兒
愛你
月亮在雲中短歎
吐出的還是月光
月光多情從來不笑
像我在等待中煎熬
其實我心裏也很難受,有時我覺得我為她好,我是高尚的,有時我覺得我是個懦夫,不敢給她回信,用真感實情跟帖她的詩。心裏很矛盾。
我被分配在車樂小學,中心校也設在裏麵。去車樂中心校報到時把我吃了一驚——陶枝秀也來報道了?
原來她得知我被分到車樂時,她打了報告給學校,要求到鄉村去。領導不解,想要分到師範工作都擠破頭了,怎麼她要離開,而且要到農村去,是頭腦發熱腦子壞掉了?她謊稱支持鄉村教育。這不能不說是一條高調的理由。
正好有個市領導的外甥女想進師範苦於沒有編製,這下好了,可以解決一個泰山壓頂的大事。也許領導已經磕頭謝謝了!但領導卻很惋惜地微笑著對陶枝秀說:“有誌者誌在四方!我們尊重你的選擇,更佩服你對教育的忠誠,你是個優秀的教師啊,我隻好忍痛割愛啦!”說到“忍痛割愛”有些無奈和酸溜溜的。他知道,不忍痛,“愛”也不屬於他的,留給他的隻有四個字:癡心妄想。當然,他占有不到的也不想看見她在眼睛頭上老晃,眼不看嘴不饞。正好陶枝秀自己提出想調離,順理成章,不然要他親自動刀有打擊報複之嫌。
車樂鄉聽說分配好教師來求之不得,分數掛帥的時代好教師金不換啊!
“你回來報到啦!”陶枝秀笑眯眯地看著我說,調皮而狡黠的樣子,好像說,看你朝哪裏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你們認識啊?”中心校長不解地看著我們說。
我點點頭說見過麵。我覺得暫時不是說話的時候,接著我就報到了。
這是新上任的中心校長魏光華。據說新上任的中心校長是傀儡校長。這都拜王在青所賜。
情況是這樣的,曹光明姐姐家的兒子王在青,算得上我的表叔一輩的,在一所初中當校長。原來是在鄉政府做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知青返程時,他的權力很大——知青回城必須要經他蓋章同意。男知青回城不送禮是走不成的,好看一點的女知青回城都要給他睡才能同意放行,有時在辦公室就把女知青的褲子褪下來了,陸安修返城之時有無遭到劫難,什麼情況我不清楚……
天怒難犯,多行不義必自斃。王在青一步一個血印子,案發了,被處分到鄉下戴帽子初中當校長了。當時這件事在教師中傳得沸沸揚揚,波動很大,教師及社會人士認為,教師真是沒有地位的,鄉幹部犯錯誤去當校長,教師等於是犯更大錯誤的人麼?
說實話,王在青有能力,辦學質量還不錯,就是狗改不了吃屎本性,又舊病複發了:一次鄉放映隊的露天電影在學校操場上放映,教導主任魏光華的女兒因初三要中考了,沒有去看電影,就留在宿舍學習。
電影放的是《昆侖山上一棵草》,魏光華覺得沒有大意思,下意識地說:“什麼昆侖山上一棵草?還昆侖山上一棵屌呢!”說著就回家了。門一推,眼前的場景令他震驚幾乎要昏厥過去——王在青正在強奸他的女兒……當夜一陣瘟打之後,王在青寫下認罪書,正好電影散場了,魏光華喊來幾個同事作證。這個醜事很快家喻戶曉,魏光華女兒肯定上不成學了。王在青的女兒也是初三,和魏光華的女兒同班同學。第二天魏光華先上班,把王在青的女兒叫上講台,當著全班同學的麵“啪啪”兩個大耳光,十分仇恨地說:“你死家去吧!”一下子兩個女生無顏讀書了。
魏光華拿著王在青的認罪書去找鄉裏分管領導。曹北鬥鄉長打招呼做工作,家醜不可外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並許諾調他當到中心校當中心校長。
這可是個肥缺,自從楊桃山去世後,這個位置多少人想,鄉政府的門都給跑破了,文教局也一再催促,車樂教育不能群龍無首。正待決定人選,這個倒頭事出了,曹北鬥靈機一動,先弄塊糖給他舔起來。萬事聽人勸,魏光華有什麼法子呢?就是把王在青告去坐牢又怎麼樣?曹北鬥的麵子不給,以後也不會有好果子吃,日子還要過,隻好吃啞巴虧,除了對方賠償外還有個中心校長的位置做安慰,認命了。魏光華一不告二不鬧息事寧人。就這樣王在青被保下來了。
曹北鬥把王在青罵了個狗血淋頭,帶著恨鐵不成鋼的語氣問他:“你就忍不住嘛?!並遺憾地告訴他,“中心校長這個位置準備慢慢過渡給你的,這下好了?好不容易楊桃山死掉,把個位置謄下來,並拖了好長時間,最後前功盡棄拱手送給他人,還要央求他個老子!”
曹北鬥心有不甘,許多事中心校長做不了主,必須要通過他。事情一過,還是曹北鬥狠,官大一級壓死人,魏光華還要倒過來喊他老子。所以,魏光華也是個傀儡校長。
我分配到本鄉來,曹北鬥也是很高興的。因為具體事情還要人做,反正取得成績都歸功於他,誰要他代表黨的呢?
而我不管這些,隻想教好書。
偏僻的水鄉,學校的硬件軟件都跟不上,收錄機都沒有,更談不上電腦、網絡,教學時,基本上是在連窗玻璃都不全的教室裏一支粉筆一本書和一麵破舊的黑板上照本宣科。“不安分”的我因地製宜、因陋就簡自製幻燈,畫課文插圖,現場拉二胡、吹笛子——我的語文課堂裏,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教室時常爆棚似的掌聲雷動。我把我的語文課堂定位在“自由語文,情趣教學”。我的情感的底色,文學的語言,藝術的表達”,學生非常歡迎。學生對我的民間藝術非常“崇拜”,並非常喜歡我這個老師,從而非常喜歡語文。教學中,語文知識訓練——“字詞句章點,讀說聽寫書”盡在藝術表演裏、愉悅快樂中完成。語文教學機智會自動生成,像天賜神授如仙女散花,千載難逢又恰到好處綻放。我生動的課,與麻爐罩子、柳青榆和我父親教授童子功及母親藝術基因遺傳是分不開的。我的吹拉彈唱本領、說書唱小戲技藝,我的兒歌故事順口溜……十八般武藝,使我的課堂有動有靜,有景有情,有聲有色。哪怕我的單純講述,也像“百家講壇”一樣引人入勝,學生會聽得津津有味。他們和我一樣“感動於每一個詞的生命,滿了無限的虔誠與崇敬。”包括我每次範讀課文,語感裏傳導曆史的呼吸和生命的足音……
陶枝秀工作狀態頗好,對於她的任性我也無可奈何。
一時忙碌,我們各就各位,接觸的時間不是很多的。我依哥哥身份除了問候,看望,就是勸她早點給我找個好妹婿,其他覺得不便多說。陶枝秀笑而不答,噓寒問暖言行一致,順便提醒我盡可能多讀些書,更新知識,有時間動動筆,說刀不磨會生鏽的。她改變不了當老師的“諄諄教導”。教師能跟風能、電能一樣,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我沒有朝開想,並不反感她的提醒,還是學生一樣謙虛,希望她多提寶貴意見。
我主動接觸了一些報刊雜誌。有一天,我看到一則征文啟事,具體報刊記不得了,征文大概是關於語文教學的討論,我也寫了一篇寄了去,好久沒有回音,我也忘記了。有一天收到一本書,是關於語文教學征文的獲獎作品集,當然沒有我,但我如獲至寶,真像饑餓的人撲在麵包上讀起來。先讀了序,我的臉上就火辣辣的了,因為其中說到有的論文太差,就好像說的是我。再讀讀那些獲獎文章,寫得真好,諸如《虎豹無文,享受羊犬》,題目新鮮就讓人眼睛一亮,讀著讀著,我的臉上滲出汗來,用書麵語說,汗顏了。讀了這本書,收獲不小,但愈加慚愧——自己還沒有會寫文章!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上好課,還要寫好文章!我暗暗下了決心。
我和陶枝秀的事到像一首詩說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我每天放學後,改完作業,做了雜事,就在燈光下讀讀寫寫,至夜深人靜。其時我聽到一陣陣“嘩啦嘩啦”的聲音,原以為是街上做小生意的張奶奶、李奶奶帶晚炒蠶豆,再聽聽不像,是開小五金廠家的螺絲發藍(除鏽等工序)?想想也不對,哪裏天天有產品要發藍?後來突然開悟:是不是抄麻將的聲音?其實就是抄麻將的聲音,我這愚笨的人啊!每天到了零點之後,我合書擱筆的時候,一幫打麻將的人散場了,聽他們議論手氣和運氣,知道他們是曹北鬥、魏光華等人,當然都是曹北鬥贏得多——曹北鬥就是借此機會滋潤一下下,陪打的人也是借機討好曹鄉長,領導高興時他們積極向組織靠攏。
當然,我有想法,心裏歎息不平衡。不過也有平衡的一麵——同樣是帶晚到夜深,同樣是生命在燃燒,我的快樂和他們的快樂不同:我的燃燒是生命發光,他們燃燒是生命在冒煙。
《江蘇教育》“教海探航”征文啟事被我看到了,主題是“我的追求”,愛崗敬業、師德方麵的,從元月1日起到7月底止。這次我對照要求,從題目開始認真構思,然後非常認真地寫成了,題目是:《師緣》,用隸書在三百格方格稿紙一筆一劃地謄清,那時沒有電腦、打字機,手寫的書法,自己看到都很漂亮、很滿意,感覺不錯。我一激動,拿給陶枝秀看,她大加讚賞,我信心更足,鬥膽寄了出去,8分錢,用不著掛號,肯定能收到(不像現在不寄快遞就不一定能收到,寄了快遞也保證不了)。
暑假後剛開學不久,我在上課,看到送信的(郵遞員)車子騎到我們教室門前的操場上,和我搭班的數學老師沒課,正好去拿信,並且把信拆下來邊走邊看,我預感到那信是我的,但不好從課堂上走出來。正放心不下的時候,下課鈴響了,我裝著漫不經心的樣子走上前說:“什麼好東西看得這樣認真?”頭昂著勾了一眼,“曹天可”三個字映入眼簾,“是我的!”我說出這三個字的時候,心裏像開水一澆,滾過一陣熱浪。“是你的,我大意拆錯了。”我的搭班老師說著順手給了我。我雖然不舒服,但看到內容一高興,原諒了他的“無意”拆錯——在那個時候看到江蘇教育雜誌社寫來一封信,出於好奇是可以理解的。信的內容是:祝賀我的論文獲獎了,文章在當年年第十期上刊登,並通知11月20日去宜興領獎,要我把文章打印若幹份帶到會上交流……這在我家鄉是開天辟地的第一次,對於我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喜事,激動得心都在不住地顫抖,當然我表麵上很平靜,臉上很淡然,不在同事麵前得意忘形。我想到要把這個事告訴陶枝秀!她還在鄉下一所初中教書,又有晚自習,要到晚上九點才能到宿舍,學校沒有電話,我等不及地騎上自行車……在幾裏路之外迎到了她,雖然是在黑暗中,但能感覺到她是非常高興的。這畢竟是我從事教學以來的又一件大喜事,對於一個農村小學教師,是多麼難得!
我的興奮和激動一直保持著,盼望登有我的文章的《江蘇教育》,盼望領獎的日子……鄰鄉鎮的校長見到我說他們是怎樣組織本校或本鄉老師讀《江蘇教育》上我的文章,怎樣把《江蘇教育》帶回家教育子女的雲雲。
為了去領獎,陶枝秀帶我上城,平生第一次買了一件90元的夾克衫。穿這麼貴的衣服我有些不自在,就像我第一次要去教書陸安修給我買回一件白小褂子穿在身上的感覺。
到宜興參加領獎大會更是令人激動,一下子找到自己的感覺。專車接站,開始找不到我的名字,我有些慌,以為沒有我了,後來大家發現新大陸似的驚呼:放在第一個呢!接站的同誌非常恭敬地像接待某位要人一樣地把我請到小轎車上,我爽極了,也是平生第一次坐小轎車。記得曹北鬥在沒有小車坐的時候,對坐小轎車的人說過一句非常仇視和刻薄的話:“那是三代屬犬的坐的!”我自豪地想:“今天我也屬一回狗了!”
一路上,接待我的人熱情地介紹宜興的特色:“陶的古都、竹的海洋、洞的世界、茶的綠洲……”我在新鮮、新奇中陶醉了……到了賓館剛住下,《江蘇教育》雜誌社編輯馬以釗、華耀國、許元新等老師就來看我們,我自報家門後,他們說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審閱了獲獎作品時直誇我的文章,名字放在了第一位了。還問我有沒有對象,說是周主任關照的:如果這小夥子還沒有對象,就在來的老師中為其物色一個優秀的未婚的女老師。我直接想笑:自古讀好書“書中自有顏如玉”,想不到“教好書也有顏如玉”。晚上開座談會的時候,周德藩到場,當著我的麵查問編輯此事如何,並誇我是“優秀青年”,說了我文章中的“精彩”內容……說得我又激動又害羞。我謙恭地、真誠地感謝他們,同時我說了謊,說我已經有女朋友了。
整晚,我熱血沸騰……第二天我走過紅地毯,接受隆重的歡迎、頒獎,一同聯歡,還真有幾個青年女教師有意主動前來邀我跳舞,伸出橄欖枝……我、我們、表演節目、和特級教師合影、參觀、與會者簽名互贈祝福,(我們那批獲獎者有薛法根、薄俊生、孟曉東等)有一種被教育事業、被所有的人寵愛著的感覺,在風光中完成一次精神的升華,好不風流!最為感動的還是見到了八十高齡“師心母愛”的斯霞,我心朝聖般的虔誠。
“教海探航”獲獎歸來,“俯首甘為孺子牛”有了永久的定位——三尺講台一方天,播種理想,播種愛心!